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路基压力注浆处治的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

发布时间:2018-05-16 01:39

  本文选题:路基工程 + 路面开裂 ; 参考:《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针对绵广高速公路路基病害压力注浆处治工程,采用现场调查测试、离心模型试验以及数值仿真对压力注浆处治路基病害的工艺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揭示斜坡路基断面几何异型是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并进而导致路面出现纵向开裂。离心模型试验表明:注浆方式宜采用2次注浆法,第1次注浆压力为0.2MPa,第2次注浆压力控制在0.4~0.5MPa;注浆孔的合理间距推荐为2.0m;工程实际中应兼顾经济性,选择合理的浆液配合比和养护时间。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压力注浆包括应力累积、裂纹延伸和裂缝扩张3个阶段,土体劈裂所需要的压力随均质度及土体强度的提高而增大。
[Abstract]:Based on the treatment of roadbed diseases in Mian-Guang expressway, the proc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eating roadbed diseases with pressure grouting were studi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 centrifugal model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geometric heterogeneity of slope subgrade sec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uneven settlement of subgrade, which leads to longitudinal cracking of pavement. The centrifugal model test shows that the grouting method should be used twice, the first grouting pressure is 0.2MPa, the second grouting pressure is controlled at 0.4m 0.5MPa, the reasonable spacing of grouting holes is recommended as 2.0m, and the econom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Select reasonable slurry mix ratio and curing tim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sure grouting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 stress accumulation, crack extension and crack expansion, and the pressure required for soil splitting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homogeneity and strength of soil.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222) 国家973计划项目(2013CB036204)
【分类号】:U4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勇勤,袁海利,袁臻,肖春发,熊韬,周传敏;岩溶地区地下洞河诱发路基失稳处治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2 杨世基,郝中海,吴立坚,王亚军;公路填石路堤的压实[J];公路交通科技;1999年04期

3 王生俊;化学加固法在黄土地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03年04期

4 蒋鑫,魏永幸,邱延峻;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数值仿真[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5 魏永幸;罗强;邱延峻;;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特性及工程技术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6 张良,魏永幸,罗强;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斜坡软弱土地基路堤变形特性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04年01期

7 刘宏,张倬元,韩文喜;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高填方地基沉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李宁,张平,闫建文;灌浆的数值仿真分析模型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9 李连崇,杨天鸿,唐春安,杨春和;岩石水压致裂过程的耦合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7期

10 蒋鑫;邱延峻;魏永幸;;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特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金凤;孔亮;王旭春;;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的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2 杨华伟;李亮;赵炼恒;;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深基坑周边环境安全性评价[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3 汪双杰;黄晓明;侯曙光;;多年冻土区路基路面变形及应力的数值分析[J];冰川冻土;2006年02期

4 张友葩,吴顺川,方祖烈;土体注浆后的性能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王炳军;李宁;柳厚祥;韩煊;党彦;;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桩基变形与内力的影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6 陈洲;王秉纲;吕游;;基于松软地面的复合材料铺面板设计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7 刘宏,李攀峰,张倬元,韩文喜;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与稳定性系统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8 魏永幸;;基于填方工程的斜坡软弱地基及其成因[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1期

9 肖卫今;填石灌浆路堤施工控制及检测技术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10 郑祖勇;高琼;罗品杰;;红砂岩填石路堤修筑技术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小兵;范永政;吴国庆;;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工程建设方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2 徐文杰;岳中琦;胡瑞林;;基于数字图像的土、岩和混凝土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和力学数值计算的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3 金祥月;;公路小桥涵软土地基加固处理[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冯义卿;邓经国;陈国强;游思权;;红砂岩填筑路基的冲压补强探讨[A];2002年道路工程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蒋鑫;邱延峻;魏永幸;;软弱夹层性状对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傅旭东;魏宁;;高水头下岩体渗透特性及数值模拟[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王世梅;胜初根;;丹水撇洪渠右岸变形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张景科;谌文武;孙满利;李最雄;王旭东;;不同浓度PS滴渗夯土墙表面渗透直径的分布规律[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成林;杨令强;秦冰;杨克坤;;固结灌浆对隧洞围岩稳定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连崇;梁正召;李根;马天辉;;水力压裂裂缝穿层及扭转扩展的三维模拟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健;桩端后注浆浆液扩散机理及残余应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陈宾;郴州地区残坡积土工程边坡过程稳定性研究及控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傅珍;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路基差异沉降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刘寒鹏;天津滨海新区高层建筑荷载作用下地面沉降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惠功领;煤矿深部近距低采高上保护层开采瓦斯灾害协同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谭捍华;类土质边坡稳定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管延华;强度衰减路基稳定性及其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李根;基于模拟的水岩耦合变形破坏过程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永幸;内昆铁路李子沟“斜坡软土”特性及路基工程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2期

2 魏永幸;松软倾斜地基填方工程安全性评价方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2期

3 魏永幸;;基于填方工程的斜坡软弱地基及其成因[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1期

4 唐辉明,滕伟福;岩土工程数值模拟新方法[J];地质科技情报;1998年S2期

5 郑颖人,赵尚毅,张鲁渝;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稳定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10期

6 雷晓燕,李宁;接触摩擦单元新模型的理论及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7 蒋鑫,魏永幸,邱延峻;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数值仿真[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8 周先贵,曹国金;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研究进展[J];建筑技术开发;2002年08期

9 郭继林,颉瑞君;六盘水南编组站软土地基滑坡整治技术[J];山西建筑;2003年01期

10 何振宁;当前铁路建设中主要地质工程问题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魏永幸;;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特性理论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漆宝瑞;高柏松;;西南山区“斜坡软土”工程特性研究及整治措施[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之葵;岩溶区溶洞及土洞对建筑地基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保汉,应权;桩端压力注浆桩技术[J];建筑技术;2001年03期

2 王凤莲,朴志海,徐维升;桩端压力注浆桩的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2年09期

3 刘建成,赵峰;断裂带上桩底压力注浆技术[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杨国法;桩端后压力注浆的施工技术[J];浙江建筑;2003年04期

5 郑为铸;;断裂带上桩底压力注浆技术[J];山西建筑;2006年12期

6 官善友;罗坤;龙治国;;压力注浆处理杂填土的应用研究[J];城市勘测;2007年04期

7 瓦依提·阿不都拉木;;压力注浆技术的设计与施工[J];今日科苑;2008年08期

8 沈保汉;;桩基础施工新技术专题讲座(十八) 桩端压力注浆桩(下)[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1年12期

9 蒋海涛;李宏;周娟英;毛风涛;;桩端压力注浆桩的应用实例[J];水泥工程;2013年01期

10 傅文洵,王清友;压力注浆桩有限元计算与分析[J];北京水利;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孙凯;;补偿水泥浆收缩压力注浆工艺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钟悦华;黄建国;;压力注浆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二○○四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3 黎明中;廖双林;;压力注浆技术在深厚填土地区处理焦炉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应用[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傅文洵;赵洁群;吴金辉;郭胜;;压力注浆灌注桩有限元计算与分析[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C];2004年

5 傅文洵;赵洁群;吴金辉;郭胜;;压力注浆灌注桩有限元计算与分析[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朱宝龙;胡厚田;姚勇;;钢管压力注浆型抗滑挡墙治理滑坡工程实践[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赵应繁;用压力注浆解决抛石层透水难题[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周忠华;伊奈推出压力注浆树脂模制作新工艺[N];广东建设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宝龙;类软土滑坡工程特性及钢管压力注浆型抗滑挡墙的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赖小俊;深厚软土层中桩端压力注浆后的桩基承载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蔺相文;深厚软土层中桩侧压力注浆后的桩基承载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郭广磊;粘土中压力注浆动态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94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94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e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