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茶高速公路土石混填路基沉降特性分析
本文选题:垄茶高速 + 非等时距 ; 参考:《公路工程》2014年05期
【摘要】:垄茶高速公路建设中,部分高填方路段采用了一些加固措施以加速稳定,为了确保建设质量和指导施工,还对处治后路基进行了沉降观测。目前,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在沉降预测中应用较广,大量研究成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但在实际观测中,数据多为非等时距,因此需要选择合理的原始数据序列并进行等时距变换。采用了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某一处强夯处治后的土石混填路基进行了沉降特性研究以评估处治效果,计算结果显示处治方式较为合理,对垄茶高速公路类似高填方路基的处治有较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and guide the construction, the settlement of roadbed after treatment was observ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and guide the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the GM-1) model of grey theory is widely used in settlement prediction, and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value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value. However, in the actual observation, the data are mostly non-isometric, so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the reasonable original data sequence and carry on the isometric transformatio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the sett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 subgrade treated by dynamic compaction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grey system theor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eatment method is more reasonable. It has good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un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imilar high-fill roadbed on long-tea highway.
【作者单位】: 湖南省垄茶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分类号】:U41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兆益,,周虎 ;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容许工后不均匀沉降指标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2 罗鑫,王桂尧;高路堤沉降分析的灰色预测[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聂鹏,曲向进,刘奉侨,丛林,郭忠印;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加宽容许工后不均匀沉降指标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1期
4 邢启军,朱学文,刘金年;浅谈工后容许不均匀沉降指标及其在高等级公路的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3期
5 周焕云,黄晓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方法综述[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6 杨星;朱大栋;何勇;王蔚;;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下的船闸货运量预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年01期
7 曾祥艳;曾玲;;非等间距GM(1,1)模型的改进与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02期
8 董云;阎宗岭;;土石混填路基沉降变形特征的二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9 吴大志,李夕兵,蒋卫东;灰色理论在高路堤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李列列;韩志刚;;水平透水层对软基沉降理论研究分析[J];公路工程;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斌;;合六高速公路膨胀土分析及其施工对策[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2 张敬标;;山区高速公路路基修筑监理应注意问题之探讨[J];安徽建筑;2008年04期
3 陈德金;张金宝;;公路路基土石混填施工与质量控制[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4 齐渭斌;;高速液压夯实机在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11年02期
5 周力军;;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施工控制要点[J];安徽建筑;2011年03期
6 钱朝军;谢业桂;;回归分析预测路基工后沉降量[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7 盛士刚;王芳;;路基工程中的石方路基质量控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朱建华;;合肥市某路膨胀土路基处理措施[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翟文静;;山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蒋峰;;浅析高速公路路基过湿土的处理方法[J];才智;2009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峰;;三凯公路边坡防护中的锚杆与锚索框架[A];开拓进取 再创辉煌——贵州省公路学会2008年技术交流论文集[C];2008年
2 陈小雄;刘唐;李启波;;填石路堤边坡码砌质量控制[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雄;;浅谈用土工格栅处理桥头跳车问题[A];海南省公路学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9年
4 金柏芳;许鹰;周怀治;;两种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技术的应用分析[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跃;罗晓辉;罗潇;;路堤全断面沉降观测与工后沉降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6 马宗源;徐清清;党发宁;;碎石土地基动力夯实的颗粒流离散元数值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7 籍长青;;关于公路结构设计的思考[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8 郑建国;;抛石强夯加冲击碾压处理高寒湿地公路软基技术[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建勋;王保田;;真空预压联合石灰稳定法改良淤泥土试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10 宁建根;熊煜明;;浅谈公路桥头跳车病害防治[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利民;非线性最小二乘的不适定性及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李青松;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治理可液化砂土—淤泥质软粘土互层地基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傅珍;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路基差异沉降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5 张永清;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特性与控制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荆志东;深厚软基新型桩板结构路基结构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王智超;高填方路堤流变沉降本构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王志亮;软基路堤沉降预测和计算[D];河海大学;2004年
9 刘小文;超高填方及其上部建筑物基础变形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罗强;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工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士革;填方路基下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湛文涛;膨胀土填料分类指标的工程适用性及CBR指标快速测定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陶文平;南方红粘土公路路基设计与修筑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向烨;基于行车舒适性的高填方路基差异沉降指标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权;常用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佛山地区的使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何哲亮;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加宽工程路基变形特性分析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马豪豪;公路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王辉辉;广元至陕川界高速公路新旧路堤搭接段变形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姚学瑞;高填方涵洞EPS减荷技术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崔坤燕;堆积体路基修筑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德彦;灰色系统理论在海堤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1999年02期
2 刘明波;田林亚;孙和平;;非等步长GM(1,1)模型及其在大堤沉降监测的应用[J];测绘工程;2006年03期
3 颜春;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罗鑫,王桂尧;高路堤沉降分析的灰色预测[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董云;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的底摩擦试验模拟[J];东北公路;2003年04期
6 陈淑燕,王炜;交通量的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周虎鑫,陈荣生;高等级公路工后不均匀沉降指标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8 晏同珍;滑坡预测预报的基础及我国主要滑坡岩组特征的确定[J];地球科学;1985年01期
9 李洪锡,银耀德,张淑泉,高英;低合金钢土壤腐蚀性能灰色模型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3年02期
10 刘长礼;;灰色系统理论在预测地基变形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199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守宾;高填石路堤稳定性及沉降规律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奎;李高祥;郑良飞;;汨罗市城市路基沉降的GM(2,1)模型预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901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0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