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破岩机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文选题:刀具破岩 + 岩石掘进机 ; 参考:《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年02期
【摘要】:在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模型、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三个方面,对近些年国内外刀具破岩规律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进行了评述,侧重论述了数值模拟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研究热点问题,包括节理岩体中的破岩规律、开裂准则、动力破岩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等。总体来看,有关刀具破岩机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数值计算从不同层次上揭示了刀具破岩机制,包括滚刀作用下岩石裂纹扩展规律、滚刀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力学模型、材料力学参数、滚刀作用方式、围岩地应力以及刀具几何参数等因素对破岩效率的影响,数值计算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刀具破岩规律的深入研究;最后总结了当前刀具破岩受力模型、动态加载与三维模拟等面临的挑战问题。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 this paper sums up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utting tool rock breaking law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from three aspects: theoretical model, physical tes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akes a summary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is paper are reviewed,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emphasized, and the current hot research issues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rock breaking rule in jointed rock mass, cracking criterion, dynamic rock breaking and 3D numerical simulation, etc. In general,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cutting tool rock breaking mechanism, especially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reveals the cutting tool rock breaking mechanism from different levels, including the crack propagation law of rock under the action of hob. The influence of mechanical model of interaction between hob and rock,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material, action mode of hob, ground stress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cutter on rock breaking efficiency, etc.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greatly promotes the deep research on the law of cutting tool rock breaking,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urrent cutting tool rock breaking force model, dynamic loading and 3D simulation.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4CB047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9017,51274053)
【分类号】:U455.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家骐;研究盘形滚刀破岩机理与提高刀具使用寿命[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2 谭季秋;谭青;夏毅敏;徐孜军;;TBM多刀不同切削顺序破岩过程的数值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茅承觉,刘友元;隧洞掘进机盘形滚刀滚压岩石的试验[J];工程机械;1985年03期
4 张照煌,叶定海,赵庆玉;岩石掘进机刀具间距的确定及分析[J];工程机械;2002年11期
5 张照煌;球面刀盘上盘形滚刀破岩曲线的确定及应用[J];工程机械;2004年04期
6 张照煌;;盘形滚刀与岩石相互作用理论研究现状及分析(一)[J];工程机械;2009年09期
7 梁正召;于跃;唐世斌;刘红元;唐春安;;刀具破岩机理的细观数值模拟及刀间距优化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8 谭青;张魁;夏毅敏;王凯;聂卫东;;TBM刀具三维破岩仿真[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6期
9 吴继敏;卢瑾;;节理走向对TBM掘进速率的影响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08期
10 张照煌;叶定海;袁昕;;岩石在盘形滚刀作用下的性能研究[J];水利学报;201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照煌;全断面岩石掘进机盘形滚刀寿命管理理论及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致强;刘建伟;徐晓鹏;;玻璃纤维筋混凝土在地铁工程中的设计与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2 黄卫;汪志刚;;盾构机穿越花岗岩球状风化体时掘进参数的控制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李鹏程;;盾构隧道管片受力与变形研究[J];安徽建筑;2008年05期
4 鲍挺;黄宁;;岩石破碎技术研究与发展前景[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5 严长征;张庆贺;王慎堂;;盾构隧道通、错缝拼装管片受力及变形比较[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6 李昀;张子新;;泥浆渗透对盾构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7 周诗俊;王金安;;曲线隧道盾构引起地表沉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8 韩月旺;钟小春;虞兴福;;盾构壁后注浆体变形及压力消散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9 宋天田;周顺华;徐润泽;;盾构隧道盾尾同步注浆机理与注浆参数的确定[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10 丁泰山;刘建民;;超挖对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景奎;张燎军;;高拱坝地震灾变破坏机理与溃坝仿真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肖明清;孙文昊;韩向阳;;盾构隧道管片上浮问题研究[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元庆;;宁波地铁1号线泽大区间盾构隧道障碍物处理技术[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锐;;硬岩地层盾构机掘进技术探讨[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立;;粘土层中泥水盾构掘进施工技术探讨[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红军;;广州地铁复合地层盾构法隧道快速施工技术、管理[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坤;;盾构过河到达施工技术[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杜守峰;;关于某地铁隧道盾构机被卡的原因分析及脱困的探讨[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翟志国;黄学军;;城市大直径泥水盾构始发关键技术[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蒋海军;况雨春;朱志镨;伍开松;王勤;;粒子冲击钻井技术基础理论及试验研究[A];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损伤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郭永杰;非标准两段球磨磨矿流程实施精确化装补球方法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洪开荣;高速铁路水下盾构隧道结构力学特征及掘进与对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蒙晓莲;大坡度小半径线路情况对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及管片受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孙谋;盾构隧道进出洞土体颗粒渐进破坏模式分析及加固精细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吴起星;复合地层中盾构机滚刀破岩力学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7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赵学雷;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载荷及煤岩判定与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谢晔;碎裂岩体工程特性的等效研究及工程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范晓刚;急倾斜下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建;面向纠偏工况的盾构机载荷模型及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林;基于可靠性的TBM刀盘轻量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林其岳;螺旋钻采煤机钻具的参数研究及优化[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尹亮亮;煤层割缝防治冲击地压的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白羽;海州露天矿边坡残煤自燃诱发滑坡的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唐明明;湖盆裂缝动力学模拟及其储层精细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功;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隧洞群稳定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8 方镜平;压力隧洞内水外渗的渗流-应力-开裂耦合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9 蔡恒;盾构法与浅埋暗挖法结合修建地铁车站管片—结构接头连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唐一丰;海底隧道盾构对接地层稳定与施工过程管片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天田;周顺华;;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刀盘设计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2 虞和济,金国栋,苏禾;盘形滚刀破岩机理的有限元分析[J];东北工学院学报;1981年03期
3 谢和平,高峰,周宏伟,左建平;岩石断裂和破碎的分形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4 林家骐;研究盘形滚刀破岩机理与提高刀具使用寿命[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5 肖庆华,徐卫亚,巫德斌;岩石流变力学试验数据挖掘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2期
6 茅承觉,刘友元;隧洞掘进机盘形滚刀滚压岩石的试验[J];工程机械;1985年03期
7 金国栋,金明法;掘进机盘形窄刃滚刀[J];工程机械;1986年03期
8 刘友元;掘进机盘形滚刀破岩机理探讨[J];工程机械;1986年06期
9 茅承觉,刘春林;掘进机盘形滚刀压痕试验分析[J];工程机械;1988年04期
10 茅承觉;全断面岩石掘进机发展概况[J];工程机械;199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根;基于模拟的水岩耦合变形破坏过程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赵伏军;动静载荷耦合作用下岩石破碎理论及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侯艳丽;砼坝—地基破坏的离散元方法与断裂力学的耦合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4 冷先伦;深埋长隧洞TBM掘进围岩开挖扰动与损伤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姗;陈明栋;陈明;;桥墩紊流宽度研究综述[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2 钟冬望;高秀岩;吴亮;余刚;;上下交叉隧道掘进爆破对既有隧道的动力响应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邓峗;XTG5070TSY型水泥砼路面养护车综述[J];湖南交通科技;1997年S1期
4 刘洪洲,黄伦海;连拱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究现状[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01期
5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问题研究[J];桥梁建设;2002年03期
6 乔归民;对ISM规则大检查的分析与认识[J];中国航海;2003年01期
7 蔡志洲;中国公路景观文化及实例[J];中国园林;2004年04期
8 董国栋;;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粉煤灰的应用[J];北方交通;2009年01期
9 边江焕;;台湾地区教师角色知觉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1期
10 付黎龙;胡海波;;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施工对既有桥梁影响分析[J];隧道建设;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伟;刘汉明;;单点系泊系统研究综述[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2 宁萍;陈胜;;川江及三峡库区载货汽车滚装船的发展综述[A];第十届全国内河船舶与航运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卜仁祥;祁凤志;;船舶交通安全评价常用方法及存在问题[A];安全理论与实践[C];2006年
4 夏启兵;马亚平;朱勇强;邬凌智;;天津港助航设施模拟仿真研究[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晓勇;谈至明;;橡胶水泥混凝土应用研究综述[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在拱桥中的应用与发展[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7年
7 夏启兵;白亭颖;;基于数字地球的航标信息系统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8年
8 陈宝春;黄卿维;;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应用综述[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高广运;杨长;冯世进;刘松玉;;浅埋偏压隧道动态模拟工程实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欣;程文;川端信义;;公路隧道火灾热气流运动规律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航;科研项目大纲通过专家评审[N];中国水运报;2007年
2 通讯员 胡荣山 顾力;“港口集装箱物流信息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水运报;2008年
3 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所长 赵冲久;建设创新型团队 实现高水平发展[N];中国交通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于东;优化设计模型 CAXA三维实体设计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成功验证[N];机电商报;2008年
5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港口处 综合规划司统计处;前4个月港口外贸吞吐量下降呈收缓趋势[N];中国交通报;2009年
6 通讯员 叶亚钧 蒋超;船舶自动化测量技术首次应用于苏北运河[N];中国水运报;2009年
7 陶学文 谢明明;“诚信档案”现身铜陵口岸[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8 记者 尹登明 张兰忠;新宝塔山隧道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9 通讯员 魏春玲 王子安 朱凯;“扫测先锋”为亚运把好水上安全关[N];中国水运报;2010年
10 张韶军;有效减少小桥涵病害[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修伟;水下炮孔爆破水中冲击波传播特性[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程知言;浅表隧道工程多冷源冻结温度、应力、水分场耦合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司炳君;普通及高强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抗剪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汪海滨;悬索桥隧道式复合锚碇系统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黄晚清;SMA粗集料骨架结构的细观力学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邹杰;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流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7 黎中银;水平高压旋喷工法在预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陈秋南;非对称连拱隧道动态施工力学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蒋鑫;异型断面路基工程特性及其上承路面结构行为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富海鹰;地铁隧道非降水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超;大跨度拱桥H型吊杆驰振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张轶琛;集装箱装卸桥虚拟样机的开发与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3 李晓娟;土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孙振;隧道式锚碇受力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孙芳强;新蛇皮沟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稳定性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6 张念;桥墩壅水的数值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江厚祥;隧道通过断层区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8年
8 肖庆峰;城市越江公路隧道服务层通风及防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赵小聪;连拱隧道中隔墙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10 苏英志;沥青加筋路面抵抗车辙变形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10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1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