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不对称独塔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8 02:22

  本文选题:独塔斜拉桥 + 同步施工 ; 参考:《公路工程》2014年01期


【摘要】:斜拉桥建设中往往采用先建塔、后做梁的施工顺序,若采用塔梁同步施工方法,可以有效缩短工期同时减少工程预算,为了研究该方法在不对称独塔斜拉桥中使用的可行性,依托实际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得到采用塔梁同步法施工的结构内力、应力、线形等结果,并与采用先塔后梁施工方法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塔梁同步施工,对箱梁的内力、线形与支座反力影响很小,但会小幅增加主塔所受弯矩与截面应力和塔横梁的成桥应力与施工过程控制应力。总体上塔梁同步施工方法优于传统的先塔后梁施工方法,即以牺牲主塔5%左右的应力储备,大幅缩短施工工期,同时减少可观的工程预算。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ble-stayed bridge, the construction sequence of tower and beam is often adopted. If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ower beam is used,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can be shortened and the project budget can be reduc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is method in asymmetric single-tower cable-stayed bridge, Based on the actual engineering an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he results of internal force, stress, linear shape of the structure constructed by the tower and beam synchronous method a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first tower and the second bea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taneous construction of tower beam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internal force, linear and support reaction force of box girder, but it will increase slightly the moment and section stress of the main tower, the bridge stress of the tower beam and the control st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n the whole, the synchronous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ower beam i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 of first tower and rear beam, that is, sacrificing about 5% of the stress reserve of the main tower, greatly shorten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reducing the considerable project budget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分类号】:U448.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强;杨威;蒋敏杰;;绥芬河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控制技术的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11期

2 陈开利;独塔斜拉桥的建设与展望[J];桥梁建设;1998年03期

3 裴宾嘉;朱永发;刘小波;刘扬;殷新峰;谢光辉;蒋建军;;合江长江二桥塔梁同步施工可行性分析[J];西南公路;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智俊;金文成;;独塔单索面斜拉桥施工中的主梁扭转问题[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06期

2 钟加峰;;辅助墩对混合梁斜拉桥非线性静动力特性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2年14期

3 郑平伟;陈金州;于德伟;;独塔四索面空间异型斜拉桥的施工监控计算[J];桥梁建设;2011年02期

4 姜冲虎;曾诚;;石河子独塔斜拉桥设计及施工要点[J];公路与汽运;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晓冬;彭大文;;钢管桁架的单塔斜拉桥结构分析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2 陈智俊;金文成;;独塔单索面斜拉桥主梁扭转性能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黄大健;;独塔斜拉桥总体布局及结构体系的选择[A];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颜娟;金马大桥工程的结构分析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余报楚;混凝土斜拉桥与T构协作体系的极限承载力及动力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李晓莉;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万其柏;斜拉—刚构协作体系桥的静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林仁;桥梁的几类SHM Benchmark及模型修正的子结构与响应面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刚;双塔单索面砼斜拉桥空间受力仿真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雒建哲;拱塔斜拉桥设计参数及几何非线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3 孙传兵;公和双层独塔斜拉桥下部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4 李志义;吉林临江门斜拉桥施工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 侯宁;P.C.斜拉桥施工全过程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6 阮毅;既有混凝土独塔斜拉桥承载力评估[D];福州大学;2004年

7 姚永丁;独塔单索面斜拉桥箱形主梁剪力滞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吴晓兰;大跨度斜拉桥结构阻尼消能减震技术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9 张劲超;无背索斜塔斜拉桥的静力性能及合理成桥状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4年

10 吴东升;大跨独塔斜拉桥计算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杜蓬娟,黄才良,张哲,刘春城;公和斜拉桥施工控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孙全胜;孙永存;王立峰;王世杰;;斜拉桥水平转体施工主梁脱架影响分析[J];公路;2007年03期

3 孙全胜;傅科奇;;绥芬河斜拉桥转体施工温度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10期

4 金增洪;斜拉桥的历史和美学(下)[J];国外公路;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宗周红,阮毅,任伟新;基于动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独塔斜拉桥承载力评估[J];铁道学报;2004年06期

2 施洲,曹发辉,蒲黔辉;大跨度独塔斜拉桥静动载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05年01期

3 郑震;廖云沼;;珠江黄埔大桥主墩承台钢板桩围堰的施工设计[J];科技资讯;2006年25期

4 黄道全;张小东;;大跨度独塔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法的研究[J];铁道建筑;2007年11期

5 朱元勋;;独塔斜拉桥体系纵桥向抗震优化分析[J];华东公路;2009年06期

6 朱浩;陈文俊;;跨高速公路独塔斜拉桥结构型式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7 曾波;;株洲建宁大桥斜拉桥主梁合龙施工技术与控制[J];湖南交通科技;2006年04期

8 刘峰;;以移动荷载瞬态动力响应分析某斜拉桥的动力特性[J];科技成果纵横;2008年02期

9 李伟林;;绥芬河斜拉桥静力荷载效应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09期

10 舒雪松;;地铁车站附属和主体基坑同步施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邵辉;卓静;;马岭河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研究与施工控制[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潘龙;许瑞红;殷海军;严国香;易建国;;铁岭新城梭形独塔斜拉桥设计[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孙东利;谢斌;刘旭锴;;空间索面塔墩铰接独塔斜拉桥设计[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舒江;;独塔斜拉桥主梁施工误差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黄大健;;独塔斜拉桥总体布局及结构体系的选择[A];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邱新林;李丽;王振领;;独塔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余报楚;邱文亮;李生勇;李斐然;;大跨径独塔斜拉桥与T构协作体系的扭转振动的理论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岳建学;徐福霖;邵固平;伍奇业;上官兴;罗青;;2×160米独塔斜拉桥的工程控制[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2年

9 徐履平;黄大健;韩振勇;何铭;;宁波大桥的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徐国彬;崔玲;;宁波甬江独塔斜拉桥破裂事故分析及处理意见[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先友 梁辉;世界最长吹敷通信微缆工程竣工[N];扬州日报;2006年

2 记者 陆文军;闵浦二桥正式通车[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记者 蔡冲春;向江大桥竣工通车[N];长白山日报;2011年

4 记者 周芳 杨平 通讯员 汪勇;沪蓉西清江大桥合龙[N];湖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健;快铁、轻轨建设要与机场改扩建工程无缝对接同步施工[N];贵州日报;2010年

6 记者 王仪 通讯员 乔晶;昌吉市出台农村沼气池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N];昌吉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李慧良;新区道路四月开工建设[N];长治日报;2007年

8 ;哈尔滨松浦大桥[N];中华建筑报;2010年

9 记者 潘燕 实习生 郭俊平;人大代表呼吁遏制“天天挖沟”[N];郑州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戚泥莲 卢军;彩虹飞架南北 冰城传承辉煌[N];黑龙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万其柏;斜拉—刚构协作体系桥的静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晓莉;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周林仁;桥梁的几类SHM Benchmark及模型修正的子结构与响应面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颜娟;金马大桥工程的结构分析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李延强;基于最敏感索力指标的斜拉桥主梁损伤识别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蒋望;具有自加劲板的多塔斜拉桥双曲线索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盖;重庆涪陵乌江特大桥塔梁同步施工控制与仿真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2 施一春;水滴型独塔斜拉桥整体静力分析和钢混组合主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3 刘伟伟;异形独塔斜拉桥结构特性与施工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4 牟芸;基于非线性理论的独塔斜拉桥空间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江荣丰;槽型断面独塔斜拉桥塔梁固结区应力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6 王俊;独塔斜拉桥初始索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哲;独塔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8 王轶霞;四线铁路独塔斜拉桥内力分析及变形限值检算[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郭洪宇;空间扭索面独塔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孙传兵;公和双层独塔斜拉桥下部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033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33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c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