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烟囱效应下隧道火灾中顶棚射流火焰发展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1 15:47

  本文选题:隧道火灾 + 烟囱效应 ; 参考:《郑州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当城市交通隧道发生火灾后,由于其自身结构特点,火灾产生的大量热量和烟气难以排出,通过设置自然排烟竖井和机械排烟设备能够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火灾在隧道中发生的位置和高度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当车辆行驶至排烟竖井附近且起火高度较高时,火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隧道顶棚形成顶棚射流火焰,随着火灾发展,顶棚射流火焰蔓延至排烟竖井形成竖井射流火焰。顶棚射流火焰和竖井射流火焰均能对隧道结构造成严重破坏,给火灾救援工作和人员疏散带来阻碍。因此,对隧道火灾中顶棚射流火焰和竖井射流火焰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相似性准则搭建1:10小尺寸实验台,对隧道火灾中顶棚射流火焰和竖井射流火焰发展特性进行了研究。在顶棚射流火焰发展特性研究方面,结果表明:烟囱效应下隧道火灾燃烧过程可分为顶棚射流火焰阶段、竖井射流火焰发展阶段和竖井射流火焰稳定燃烧阶段,竖井射流火焰发展阶段火灾质量燃烧速率持续增加,其他两个阶段火灾质量燃烧速率可近似认为不变;烟囱效应可使火源功率增大到对照实验组的2-3.3倍。无竖井时和有竖井(隧道内无竖井侧)时顶棚射流火焰蔓延总长度均正比于无量纲火源功率的五分之二次方,其系数分别为1.04和0.97。受竖井烟囱效应影响,隧道顶棚下方温度低于对照实验组且在竖井入口处的下游方向上出现了突降;隧道顶棚下方火焰区最高温升位置向竖井侧偏移且随无量纲火源距竖井距离的减小和无量纲竖井高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针对竖井射流火焰发展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竖井射流火焰燃烧形态可分为热浮力作用下的自由扩散燃烧和强制通风作用下的湍流混合燃烧。理查逊数Ri=1.18可判定顶棚射流火焰是否吸穿,烟囱效应的强弱可通过顶棚射流火焰是否吸穿进行判定,即强烟囱效应顶棚射流火焰吸穿、弱烟囱效应顶棚射流火焰未吸穿。烟囱效应能促进火灾燃烧并增大火灾质量燃烧速率,竖井射流火焰将明显拉长,有竖井一侧无量纲火焰蔓延总长度仍与无量纲火源功率的五分之二次方成正比,其系数介于1.19和1.41之间。
[Abstract]:According to similarity criterion , the fire can be divided into 2 - 3.3 times of ceiling jet flame stage , vertical shaft jet flame development stage and vertical shaft jet flame .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东圣;侯凌云;;碳氢燃料超声速燃烧的火焰面模型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10期

2 孙明波;范周琴;梁剑寒;刘卫东;王振国;;部分预混超声速燃烧火焰面模式研究综述[J];力学进展;2010年06期

3 范周琴;刘卫东;孙明波;王振国;庄逢辰;;超声速湍流燃烧火焰面模型理论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2年04期

4 邢建文;乐嘉陵;;火焰面模型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实验流体力学;2008年02期

5 王慧汝;金捷;柳杨;;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火焰面模型模拟煤油两相燃烧流场[J];航空动力学报;2011年07期

6 史俊瑞;李本文;于春梅;闫中元;;预混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燃烧火焰面倾斜的演变[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7 王海峰,陈义良;湍流扩散火焰的非稳态火焰面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8 郑成航;程乐鸣;李涛;骆仲泱;倪明江;岑可法;;多孔介质燃烧火焰面特性数值模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9 高振勋;李椿萱;;适用于超声速湍流扩散燃烧流动的火焰面模型[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05期

10 何博;聂万胜;苏凌宇;;层流非预混燃烧的火焰面模型理论及数值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林;秦勤;李朝祥;;多棱火焰燃烧机理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姚嘉杰;低压条件下的典型可燃物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陆阳;燃烧计算中火焰面模型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吴玉欣;层流多维火焰面生成流形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李海航;低压条件下气体射流的燃烧特性与火焰形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陈靖;湍流稀液雾两相流燃烧的大涡模拟和火焰面模型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范周琴;超声速湍流燃烧火焰面模型判别建模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白卫东;电站锅炉煤粉火焰安全监测及燃烧诊断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涛;烟囱效应下隧道火灾中顶棚射流火焰发展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于春梅;预混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燃烧的火焰面不稳定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3 柏跃领;外立面作用下的水平湍流浮力射流火焰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沈彬;气流式雾化火焰声学特性与声学诊断[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朱茜茜;泡沫陶瓷多孔介质燃烧温度特性和火焰面移动特性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李臣;火焰识别算法的研究及其DSP实现[D];东北大学;2012年

7 王昶文;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工业火炬火焰监控系统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8 刘晓东;常温空气MILD燃烧的实验研究与火焰面模型的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嘉成;基于BF561的火焰识别系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罗凯;基于FPGA的火焰燃烧状态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88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88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7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