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长江口北槽落潮分流比变化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04 18:15
【摘要】:将长江口南槽和北槽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利用实测地形资料和FVCOM数值模型计算流场,研究近10余年北槽落潮分流比变化的水动力原因.通过分析发现,北槽总体呈现断面面积减小和水动力减弱的趋势,而南槽相反,断面面积和断面流速均形成增长的态势,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了北槽分流比逐渐降低的过程.南北槽断面面积和流速的共同作用导致落潮分流比的变化,定量分析得出断面面积的相对变化比断面流速的相对变化对分流比的影响更大.
[Abstract]:Taking the south and north channels of the Yangtze Estuary as an integral system, the hydrodynamic causes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drop tide distribution ratio in the north channel in the recent 10 years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measured topographic data and the FVCOM numerical model to calculate the flow field. It is found by analysis that the overall cross section area of the northern channel decreases and the hydrodynamic force weakens, while the south channel, on the contrary, increases the cross-section area and the velocity of the section, thus forming the process of gradually decreasing the distribution ratio of the north channel as a whole. The joint action of the cross-section area and the velocity of the north and south trenches leads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down-tide distribution ratio.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lative variation of the cross-section area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relative variation of the cross-section velocity on the shunt ratio.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长江口咸潮、泥沙数值预报系统(201205017)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2011RCDW03)
【分类号】:TV148;U6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刚;长江河口北槽非均匀泥沙起动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年04期

2 杜景龙;姜俐平;杨世伦;;长江口横沙东滩近30年来自然演变及工程影响的GIS分析[J];海洋通报;2007年05期

3 孔亚珍,史峰岩,朱首贤;长江口南港北槽风暴回淤统计模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刘杰;赵德招;程海峰;;长江口九段沙近期演变及其对北槽航道回淤的影响[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7期

5 刘杰;纪为刚;王元叶;程海峰;赵德招;;长江口北槽表层悬沙粒径变化及其对OBS标定的影响[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6 严以新,高进,诸裕良,茅丽华,郑金海;长江口北槽优良河势机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7 郭吉堂;利用中子活化分析和概率论方法研究长江口北槽地区的泥沙运动[J];水运工程;1995年01期

8 徐福敏,严以新,茅丽华;长江口九段沙下段冲淤演变水动力机制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9 巩彩兰,恽才兴,虞志英;长江口南港底沙输移及其对南、北槽分汊口的影响[J];海洋工程;2003年03期

10 刘杰;陈吉余;徐志扬;;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后南北槽分汊段河床演变[J];水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亚珍;贺松林;丁平兴;胡克林;;长江口盐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A];第八届全国海岸河口学术研讨会暨海岸河口理事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李九发;戴志军;冯凌旋;赵建春;闫虹;;长江河口絮凝泥沙颗粒粒径与航槽浮泥现场观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张志林;李秀文;王元叶;陈鹏;朱培华;钱峰;;应用ADCP监测长江口北槽10号抛泥区的泥沙扩散场[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董杰;;长江河口演变及其岸线防护[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5 胡春燕;王永忠;徐照明;陈前海;何勇;叶小云;;长江口平面二维水沙盐数学模型研究及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仇汉江;蔡卫星;黄志良;;长江河口区上段河势近期演变[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崔冬;;灌河口二维悬沙数学模型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人类活动与河口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郑金海;严以新;;潮汐河口三维非线性斜压数学模型[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刘红;应铭;张华;季岚;曹慧江;赵恩宝;;工程条件下长江口南槽自适应过程[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10 李九发;冯凌旋;徐敏;姚弘毅;陈炜;;长江口拦门沙河道潮滩发育与滩涂圈围[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堵盘军;长江口及杭州湾泥沙输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辉;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启贞;长江口细颗粒泥沙絮凝主要影响因子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谢小平;长江河口九段沙形成发展及演化规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晓鸣;长江口水动力和悬沙分布特征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霞;长江口北槽枯季湍流混合、层化与潮汐应变:资料分析与数学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李晓燕;长江口北槽浮泥周期变化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4 左书华;长江河口典型河段水动力、泥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丁远静;长江口拟建工程对枯季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赵建春;长江口九段沙尾水下沙洲近期演变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维佳;长江口横沙附近河势变化和近海海洋开发前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和玉芳;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小斌;长江河口近期潮流和含沙量分布特征及输沙规律[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章宏伟;椒江河口悬沙运动的二维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10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10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a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