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居民工作出行空间分布模拟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ork travel distribution index of residents in different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Beijing, the work trip distribution index of all Beijing residents and the work trip distribution index of diffe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fitting function of travel distribution, the variation law of working trip distribution in Beijing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er income population around the working place is more scatter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vel distance, the distribution index decreases relatively slowly; On the contrary, the residen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ower income population is relatively compact and de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vel distance. Reflecting the increase in income, residents can more freely choose living space. This study will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LUTI model,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policy test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ility simulation analysi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1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15B02) 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6)
【分类号】:U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云晓;张文忠;武文杰;;北京城市居民住房消费行为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2 高晓路;季珏;张文忠;;北京市交通出行环境的空间评价[J];地理科学;2009年06期
3 黎夏;刘小平;;基于案例推理的元胞自动机及大区域城市演变模拟[J];地理学报;2007年10期
4 陶海燕;黎夏;陈晓翔;;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空间格局演变的真实场景模拟[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5 刘小平;黎夏;陈逸敏;刘涛;李少英;;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区位空间选择模型[J];地理学报;2010年06期
6 董冠鹏;张文忠;武文杰;郭腾云;;北京城市住宅土地市场空间异质性模拟与预测[J];地理学报;2011年06期
7 张艳;柴彦威;;基于居住区比较的北京城市通勤研究[J];地理研究;2009年05期
8 谌丽;张文忠;党云晓;余建辉;;北京市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空间分布、演变与聚居类型[J];地理研究;2012年04期
9 杨敏;杨应翔;陈健;王炜;;基于多智能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出行时空分布特性仿真[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10 陈忠暖;郭敏玲;许敏琳;方远平;;建国以来广州居民市内出行可达空间的演变——基于常规公交视角的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德本;夏斌;赵冠伟;;基于逻辑回归CA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2 谭菊;甘喜庆;;基于可控邻域作用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城市扩张模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3 李晖;李志英;刘大邦;易娜;杨树华;李国彦;;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月亮山景区景观格局动态模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杨励雅;邵春福;李霞;;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孟斌;于慧丽;郑丽敏;么贵芬;;抽样方法比较研究——以北京市居民通勤时间调查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李开宇;张艳芳;杨青生;;基于CA模型的西安城市空间扩展模拟及误差分析[J];测绘科学;2011年05期
7 江雯婧;原卉;;北京市女性居民通勤特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7期
8 孟斌;郑丽敏;于慧丽;;北京城市居民通勤时间变化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9 张景秋;郭捷;;北京城市办公活动空间满意度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10 郭欢欢;李波;侯鹰;孙特生;;元胞自动机和多主体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郑荣宝;董玉祥;陈梅英;;基于GECM与CA+ANN模型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模拟[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柴彦威;肖作鹏;张艳;;中国城市空间组织高碳化的形成、特征及调控路径[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何小东;郑元同;;“双化”联动背景下西部中小城市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考[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庞西磊;黄崇福;赵思健;;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方法与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跟踪[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宁敢;郑新奇;辛颖;吕利娜;邓婧;;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动力模型研究进展[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6 龙瀛;崔承印;茅明睿;张永平;张宇;吴运超;;大数据时代的精细化城市模拟:方法、数据、案例和框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规划信息化与新技术)[C];2013年
7 王鹏;董玉祥;;广州中心城区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研究[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8 宁敢;郑新奇;辛颖;吕利娜;邓婧;;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动力模型研究进展[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鸿辉;多智能体城市规划空间决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王朝红;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D];天津大学;2010年
4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动态监测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陆张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韩爽;风电场功率短期预测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8 罗小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盛来芳;基于时空视角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耦合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韩宝睿;大都市连绵带综合交通演化与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辉;交通分布模型的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孟小前;基于CA-Markov模型的城市扩展及预测模拟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超;村庄用地综合适宜度评价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雪梅;基于SLEUTH模型的城市扩张分析及场景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卓;北京外来中低收入人群就业—居住关系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
6 宁敢;基于群体智能及CA的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动力学模型构建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王云刚;基于信息熵的工程项目过程风险评价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8 么贵芬;北京市居民职住分离的时空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嘉;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生成、演进及其优化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孙义;沈阳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繁瑜;房文斌;;城市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配合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2 张艳;柴彦威;颜亚宁;;城市社区周边商业环境的特征与评价——基于北京市内7个社区的调查[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3 刘保奎;冯长春;;城市轨道交通对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4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5 徐永健,阎小培;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J];城市规划;1999年11期
6 吴启焰,崔功豪;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7 冯健,周一星,程茂吉;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8 张文忠,刘旺;北京市住宅区位空间特征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12期
9 管驰明,崔功豪;公共交通导向的中国大都市空间结构模式探析[J];城市规划;2003年10期
10 冯健,周一星,王晓光,陈扬;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季珏;高晓路;张超;;基于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北京城市空间结构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媛媛;基于个人决策行为的居住地选择模型及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2 罗志忠;基于土地利用的城市交通需求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富晓艳;基于活动的出行预测模型集计方法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敏;王炜;陈学武;吴明t;;引入规模变量的工作出行目的地复合选择肢logit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S2期
2 张燕平;一种求解双目标线性规划的方法及其在上海市土地使用和交通方面的应用[J];上海机械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3 刘强;;走出雾霾 展现“美丽中国”[J];变频器世界;2013年0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编译 岩森;美提倡混合开发模式 减少出行里程摆脱汽车依赖[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远飞;个体日常工作出行行为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12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1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