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宜毕高速公路软弱围岩偏压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及其控制

发布时间:2020-08-19 19:27
【摘要】:我国西南山区地形条件复杂,公路建设中隧道占比高达40%~50%,受地形限制,隧道进出口浅埋段的偏压问题极为普遍,由此导致偏压隧道变形控制难度大,给隧道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以宜毕高速公路威信至镇雄段芒部山偏压隧道为研究对象,在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隧道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模拟了实际隧道工程变形,分析了偏压程度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边坡坡角、埋深、不同锚杆支护参数和小净距隧道不同开挖顺序等条件下的隧道围岩变形及其控制。本文就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1)对芒部山偏压隧道围岩变形进行了现场监测,建立了偏压隧道三维数值分析计算模型,将三维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施工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相对比,优化了数值模型参数的选取,为后续研究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隧道工程围岩位移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2)充分考虑了各种边坡坡角及埋深的隧道施工条件,建立了埋深15m、25m、35m,边坡坡角15°、25°、35°共计9种不同偏压隧道模型,分析了埋深及坡角对偏压隧道变形的影响。考虑锚杆长度3.0~7.0m、锚杆间距0.8~1.2m,针对每种模型建立锚杆长度条件4~5个,锚杆间距条件5个,分析了不同支护参数下锚杆受力及围岩变形情况,研究得出了在不同条件中达到施工与经济上的最优效果锚杆长度和间距的最优值,进而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锚杆支护合理的长度及间距参数,为今后相似围岩条件下隧道工程施工起到了指导作用。(3)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施工条件下的小净距隧道合理开挖顺序。建立靠山体外侧隧道埋深5m、15m、25m,边坡坡角15°、25°、35°共计9种不同偏压小净距隧道模型,设定两隧道开挖错距10m,研究了小净距隧道不同施工顺序下隧道围岩拱顶沉降、拱肩沉降、周边位移的变形规律,确定了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的最优施工顺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隧道模型进行锚杆支护优化,对比了普通支护和优化后支护方案的隧道围岩变形量,证实了锚杆支护优化方案的控制效果,同时验证了前文研究的实用性,为实际工程施工时锚杆支护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55.4
【图文】:

冲沟,隧道,地势,地理位置


2偏压隧道洞口段地质条件及偏压特征逡逑要对所研究的隧道工程概况进行简要叙述;同时对各种偏压力特点和偏压隧道的衬砌措施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为后章节建概况逡逑位置及地形地貌逡逑道位于云南省镇雄县塘房镇芒部山村境内,隧道区属于构造形起伏较大,隧道区山势总体走向为北西向,沟谷及山间冲沟育,主要为杂草和农作物,通视条件差。山势走向为南北向,高为1728.5米,最低标高为1610米,相对高差近118米。逡逑

示意图,偏压,地质,示意图


’邋主动区逦被动压力区逡逑图2-2地形偏压示意图逡逑Fig.2-2邋Topographic邋bias逡逑根据隧道稳定与否,又可将地形偏压分为蠕变地形偏压和稳定地形偏压。逡逑蠕变地形偏压是指由于有某些原因如围岩松散软弱、坡面挖方、地形陡峭或河逡逑流雨水冲刷等,使得坡面产生蠕变的一类偏压。稳定地形偏压多发生在傍山隧道浅逡逑埋段,是指隧道仅因地表倾斜使得围岩、衬砌受力不对称而造成偏压,围岩和上覆逡逑土层没有发生变形。逡逑2.2.2地质偏压逡逑此类偏压情况一般是由于围岩产状倾斜,且节理发育,同时各岩层间又有软弱逡逑结构面或滑动面,如图2-3所示。此围岩特性造成围岩自稳能力极差,在隧道施工逡逑过程中一旦受到扰动,岩体就会岩层里面出现滑动。逡逑2.2.3施工偏压逡逑因隧道工程施工方法不当,可能会引起开挖断面的局部坍塌,因而使得围岩压逡逑力的相对稳定性遭到破坏

示意图,偏压,地形,示意图


2.2.2地质偏压逡逑此类偏压情况一般是由于围岩产状倾斜,且节理发育,同时各岩层间又有软弱逡逑结构面或滑动面,如图2-3所示。此围岩特性造成围岩自稳能力极差,在隧道施工逡逑过程中一旦受到扰动,岩体就会岩层里面出现滑动。逡逑2.2.3施工偏压逡逑因隧道工程施工方法不当,可能会引起开挖断面的局部坍塌,因而使得围岩压逡逑力的相对稳定性遭到破坏,继而产生应力集中现象,造成偏压。逡逑图2-3地质偏压示意图逡逑Fig.2-3邋Geological邋bias逡逑15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延斌;温世儒;吴霞;;基于位移反分析的浅埋偏压隧道有限元模拟分析[J];公路;2015年11期

2 林一心;张国炎;;浅埋小净距隧道中夹岩体厚度判析及技术处理方案[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年07期

3 李林;何川;耿萍;曹东杰;;浅埋偏压洞口段隧道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4 潘龙;王建国;陈陆望;;连拱隧道浅埋偏压段的受力和变形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5 刘小军;张永兴;;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合理开挖工序及受力特征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6 汪宏;蒋超;;浅埋偏压隧道洞口坍方数值分析与处治[J];岩土力学;2009年11期

7 张传庆;冯夏庭;周辉;黄书岭;;应力释放法在隧洞开挖模拟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5期

8 舒志乐;刘保县;李月;;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9 周晓军;高杨;李泽龙;杨昌宇;;地质顺层偏压隧道围岩压力及其分布特点的试验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6年01期

10 孟伶俐;孙宾;邓凡;;地铁大断面隧道开挖方法选取三维模拟计算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毅;隧道支护体系的承载特性及协同作用原理[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立川;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与开挖进尺优化的极限分析方法[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炎;百靖高速公路岩溶化围岩对连拱隧道中隔墙变形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孟景辉;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法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刘蕊;浅埋偏压黄土隧道施工变形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4 邓杰夫;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优化与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5 高攀科;斑竹林隧道软弱围岩变形特征与控制措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6 黄兴华;软弱围岩条件下的浅埋隧道施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李耘宇;大川隧道施工数值模拟与稳定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谢军旗;小净距隧道围岩力学行为与监控量测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李海洋;高速公路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97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97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8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