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区间隧道纵向通风火灾烟气逆流长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09:14
【摘要】: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发生火灾事故时,烟气控制是保障隧道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有关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特性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直线区间隧道的烟流特性及烟气控制,而曲线区间隧道与直线区间隧道的烟气流动特性有较大差异。由于轨道交通站点分布及地形地势等各种原因,在实际工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曲线区间隧道,因此,系统地研究曲线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流体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文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托课题组项目对成都市轨道交通9号线区间隧道曲线半径、隧道长度、线路形式、敷设方式等进行了调研分析。成都市9号环线一期工程区间隧道线路总长度约23km,曲线段长度约为9.74km,占总线路长度的42%。通过课题组搭建的小尺寸实验台,开展小尺寸实验,并与FDS数值模拟的顶部温度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网格与边界条件的设置。在此基础上,开展数值模拟,讨论曲线区间隧道的烟气流动特性。隧道的曲线半径是表征曲线区间隧道的一个重要参数,论文研究了隧道曲线半径与烟气逆流长度及临界风速的关系。采用无因次分析法提出了适用于曲线区间隧道的临界风速预测模型和烟气逆流长度预测模型。区间隧道曲线半径越大,隧道烟气逆流长度越长,临界风速也越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53.5
【图文】:
论文技术路线
的布设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又要考虑地面绿化要求。由于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导致很多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只能选用曲线线路。我国铁路平面的基本形式是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本文的曲线半径指隧道圆曲线段的半径,等于其几何学上的曲线半径。2.1.1 曲线线路主要技术标准最小曲线半径、最小圆曲线长度、夹直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线型和长度是线路平面设计中的主要技术参数。最小圆曲线长度是正线、辅助线的重要参数,对于 A 型车,最小圆曲线长度应不小于 25m,对于 B 型车,最小圆曲线长度应不小于 20m。困难时不得小于一个车辆的全轴长。夹直线是指在地形困难、曲线毗连地段,两相邻曲线间的直线段,即前一曲线终点与后一曲线起点间的直线,如图 2.1 中 HZ1 到 ZH2 的距离称为夹直线长度。夹直线长度不小于规定的最小长度,可以保证列车通过夹直线两端的缓和曲线端部时产生的振动不致出现叠加。
14图 2.2 重庆市轨道交通线路图(至 2020 年)Fig. 2.2 The map of Chongqing rail transit lines(until 2020),至 2020 年,重庆市轨道运营里程将达到 441 公里,预计轨0 万乘次。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至 2050 年,重庆市通线路,形成“十七线一环”线网布局。届时,轨道交通总长主城区轨道交通线路约 780 公里。轨道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行比例的 60%。 2017 年 12 月 6 日,成都地铁共开通 6 条线路(1 号线、2 号线
本文编号:2799193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53.5
【图文】:
论文技术路线
的布设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又要考虑地面绿化要求。由于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导致很多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只能选用曲线线路。我国铁路平面的基本形式是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本文的曲线半径指隧道圆曲线段的半径,等于其几何学上的曲线半径。2.1.1 曲线线路主要技术标准最小曲线半径、最小圆曲线长度、夹直线最小长度、缓和曲线线型和长度是线路平面设计中的主要技术参数。最小圆曲线长度是正线、辅助线的重要参数,对于 A 型车,最小圆曲线长度应不小于 25m,对于 B 型车,最小圆曲线长度应不小于 20m。困难时不得小于一个车辆的全轴长。夹直线是指在地形困难、曲线毗连地段,两相邻曲线间的直线段,即前一曲线终点与后一曲线起点间的直线,如图 2.1 中 HZ1 到 ZH2 的距离称为夹直线长度。夹直线长度不小于规定的最小长度,可以保证列车通过夹直线两端的缓和曲线端部时产生的振动不致出现叠加。
14图 2.2 重庆市轨道交通线路图(至 2020 年)Fig. 2.2 The map of Chongqing rail transit lines(until 2020),至 2020 年,重庆市轨道运营里程将达到 441 公里,预计轨0 万乘次。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至 2050 年,重庆市通线路,形成“十七线一环”线网布局。届时,轨道交通总长主城区轨道交通线路约 780 公里。轨道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行比例的 60%。 2017 年 12 月 6 日,成都地铁共开通 6 条线路(1 号线、2 号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亚强;李乐;廖曙江;阳东;;城市隧道火灾烟气最高温升特性的全尺寸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5年10期
2 王峰;董国海;王明年;;曲线隧道火灾烟气控制临界风速的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5年05期
3 刘方;翁庙成;余龙星;李罡;廖曙江;;地铁区间隧道顶部热烟气温度分布[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4 翁庙成;余龙星;刘方;廖曙江;;一端开敞的地铁区间隧道烟气流动特性及其烟气控制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7期
5 胡顺利;邵建霖;王闯;房旭;;小半径曲线隧道温度场与临界风速研究[J];铁路技术创新;2013年05期
6 张雪松;汪箭;;水平弧形公路隧道临界风速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年11期
7 汪海;;地铁区间隧道火灾与防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10期
8 易亮;杨洋;徐志胜;吴德兴;李伟平;;纵向通风公路隧道火灾拱顶烟气最高温度试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1年02期
9 王彦富;龚延风;蒋军成;茅靳丰;诸德志;;半敞开式隧道火灾试验[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王彦富;蒋军成;龚延风;钟星灿;茅靳丰;;全尺寸隧道火灾实验研究与烟气逆流距离的理论预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08期
本文编号:2799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9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