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岩溶地区城市桥梁下部结构设计与施工

发布时间:2020-08-22 08:15
【摘要】:武汉市雄楚大街改造工程采取高架桥+桥下BRT(公交车捷运系统)+地面辅道形式。其中主线高架桥主要采用40m跨度的连续梁,桥面宽约为26m,为双向6车道。工程场地沿线最主要的不良地质为岩溶,针对岩溶发育地区的城市桥梁下部结构进行设计。对花瓶墩、框架墩、独柱墩进行综合比选,最终确定了以独柱墩为主的桥墩结构形式。为确保地质勘探的准确性,每根桩至少要有2或3个地质钻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文献,确定了2.5倍桩径的基础嵌岩深度。建立简支梁、悬臂梁以及固结梁的基岩顶板模型,并通过计算分析和数据对比,确定最小顶板安全厚度。针对溶洞漏浆问题,采取了抛填片石、预先注浆以及钢护筒跟进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祥龙;;石灰岩岩溶地区桥梁桩基设计与施工[J];交通标准化;2007年07期

2 张宏伟;;岩溶地区钻孔桩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年09期

3 马琳琳;复杂岩溶地基处理[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4 蔡登山,王邦楣;岩溶地区钻孔桩受力机理研究[J];桥梁建设;2002年06期

5 卫启阳;刘海平;;岩溶地区桥梁基桩施工技术[J];桥梁建设;2010年04期

6 封昌玉;大直径嵌岩桩承载力分析[J];铁道建筑;2001年03期

7 王华牢;张鹏;李宁;;岩溶洞穴对嵌岩单桩承载力的影响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黎斌,范秋雁,秦凤荣;岩溶地区溶洞顶板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9 张忠苗;软土地基超长嵌岩桩的受力性状[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10 赵明华;蒋冲;曹文贵;;岩溶区嵌岩桩承载力及其下伏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的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石祥锋;汪稔;孟庆山;张家铭;;岩溶区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中力学参数的选取[A];西部水利水电开发与岩溶水文地质论文选集[C];2004年

2 程晔;赵明华;曹文贵;;桩基下岩溶顶板稳定性评价的强度折减法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程晔;赵明华;曹文贵;;公路桥梁基桩桩端岩溶稳定性的模糊评价[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明华;蒋冲;曹文贵;;岩溶区桩端溶洞顶板安全厚度确定的突变模型[A];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永杰;曹文贵;赵明华;赵衡;;公路下伏岩溶顶板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1年开放研究课题申请指南[J];中国岩溶;2001年01期

2 安润莲,宁永香;岩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炭技术;2002年05期

3 张俭;岩溶地区的公路施工[J];公路;2002年08期

4 苏斌;岩溶地区钻(挖)孔施工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S2期

5 高建华,黄小军,刘海涛;物探在岩溶地区桥梁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5年03期

6 袁道先;;现代岩溶学在中国的发展[J];地质论评;2006年06期

7 田仁应;;贵州岩溶地区公路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与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2007年04期

8 钟彩萍;;岩溶地区高速公路岩土勘察方法及工程处置[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4期

9 袁道先;章程;;岩溶动力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地球学报;2008年03期

10 杨立华;;岩溶地区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问题讨论[J];北方交通;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忠诚;裴建国;夏日元;张美良;熊康宁;雷明堂;;岩溶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A];2008—2009地质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2 冯明权;樊长华;刘丽;龙三;;用聚类法分析岩溶系统的初步探讨[A];西部水利水电开发与岩溶水文地质论文选集[C];2004年

3 袁道先;刘再华;曹建华;章程;裴建国;;不同地区岩溶动力系统监测[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4 张小路;王卫民;王钟;;岩溶地区水库查漏的地球物理技术[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刘汝明;;云南砚平高速公路岩溶的勘察与处治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方怀霞;欧湘萍;周伟;曾舜;;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岩溶勘察新技术[A];西部水利水电开发与岩溶水文地质论文选集[C];2004年

7 陈建华;杜引光;;岩溶地区桩基设计探讨[A];浙江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筠;郭明;;贵州岩溶地区筑路石材性能与沉积环境关系初探[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卢耀如;;略谈岩溶(喀斯特)及其研究方向[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10 李苍松;王石春;陈成宗;;岩溶地区铁路工程地质研究[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松龄;广西重建岩溶地区生态[N];中国环境报;2001年

2 记者 于莘明;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桂林揭牌[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陈张;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桂林挂牌[N];桂林日报;2008年

4 记者 骆展胜;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桂林挂牌成立[N];广西日报;2008年

5 刘振国 田雪莲;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广西挂牌[N];人民政协报;2008年

6 记者 于莘明;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桂林揭牌[N];科技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田雪莲;从全球视野研究岩溶科学[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8 部讯;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落户桂林[N];中国矿业报;2008年

9 记者 王奇;重庆岩溶地区地下水勘查首战告捷[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10 记者 张军;北京地下1000米一半是岩溶[N];北京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宜章;岩溶和空区上方地基承载特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李勇峰;深圳大运中心场地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3 吴郭泉;广西岩溶地区可持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4 陈强;岩溶储气长隧道工程地质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李苍松;岩溶地质分形预报方法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吴耿;西南岩溶地区典型植物适应岩溶高钙环境的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奇;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松明;中铝贵州分公司赤泥堆场岩溶渗漏分析及防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伟;岩溶对桥梁地基稳定性分析及注浆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汤新福;岩溶地质特征与路基岩溶病害调查及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杨永峰;泸沽湖机场工程区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的控制及工程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燕俊;岩溶地区组合型基础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元庆;岩溶动力系统的信息可靠性及获取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谢富贵;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承载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9 苏欧;昆明小哨机场地基岩溶稳定性的分析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罗为群;岩溶石山地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800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00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f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