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聚合物改性环氧沥青的微观形貌和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6:38
   作为一种反应性聚合物改性沥青(PMA),环氧沥青(EA)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用于钢桥面铺装。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橡胶是PMA中最常用的聚合物改性剂,它们可以显著提高沥青的韧性。本论文采用EVA和废胶粉对自主研发的环氧沥青进行改性,分别研究EVA对环氧沥青固化过程中微观形貌和性能的影响,以及废胶粉改性沥青(橡胶沥青,AR)含量和固化条件对环氧橡胶沥青微观形貌和性能的影响。首先,以热塑性聚合物EVA制备不同含量的EVA改性沥青,再以EVA改性沥青、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混合来制备EVA改性环氧沥青。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 EVA对EA微观形貌演变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 EA/EVA共混物的旋转粘度、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LSCM观察结果表明,在EA/EVA共混物相分离结构中,环氧树脂是连续相,EVA改性沥青是分散相。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形成的交联网络破坏了 EVA与沥青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LSCM和SEM观察发现,EVA含量较低的EA/EVA共混物中EVA改性沥青颗粒的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但是对于EVA含量较高的EA/EVA共混物,EVA改性沥青颗粒在环氧树脂相中分散变得不均匀。EVA的添加增加了纯EA的粘度。当EVA含量小于1.90 wt%时,EA/EVA共混物的粘度都可以满足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的技术要求。EVA的加入提高了纯EA的热稳定性。此外,EVA的添加增加了纯EA的韧性,EVA含量为1.90wt%时,EA/EVA共混物具有最大拉伸强度(3.06MPa),比纯EA(2.30MPa)提高了 33%。EVA含量为3.75 wt%时,纯EA(622%)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 14%。然后,采用工业橡胶沥青代替基质沥青来制备环氧橡胶沥青(EAR)。对比分析了 AR含量和沥青含量对纯EP的相分离微观结构、粘度、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LSCM观察结果表明,在所有的EA样品中都出现了球形相分离结构。当沥青含量低于50 wt%时,环氧沥青形成了以环氧树脂为连续相和沥青为分散相的相分离。当沥青含量达到60 wt%时,环氧沥青出现了相反转结构,即沥青变为连续相,环氧树脂变为分散相。对于EAR来说,当AR含量为40和50 wt%时,EAR中出现了共连续相分离结构,其中AR是分散相,环氧树脂为连续相。然而,当AR含量增加到60 wt%时,体系发生相反转,转变为球形和共连续结构共存的环氧树脂颗粒分散在沥青连续相中的相分离结构。沥青和AR的加入增加了纯EP的粘度,在整个固化过程中,EAR的粘度都高于相同含量下EA的粘度。沥青和AR的添加改善了纯EP的热稳定性,EA和EAR的热稳定性随着沥青和A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沥青和AR的添加提高了纯EP的断裂伸长率,EA和EAR的断裂伸长率随着沥青和A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含50 wt%AR的EAR的粘度和力学性能完全可以满足热拌环氧沥青结合料钢桥面铺装的技术要求。最后,研究了不同固化条件对环氧橡胶沥青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高温热冲击提高了 AR的流动性,使得含40 wt%AR的EAR的共连续结构转变成均匀分散的球形结构。高温直接固化降低了 EP和AR之间的动态不对称性,因此150 ℃直接固化2d的EAR中只出现了球形相分离结构。沥青和AR的加入阻碍了纯EP的固化反应,这种阻碍作用随着沥青和A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环氧橡胶沥青的转化率取决于AR浓度和固化温度,热冲击可以提高EAR的转化率。热冲击和高温直接固化提高了 EAR的热稳定性,热处理后EAR的热稳定性随着A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高温热冲击提高了 EAR的韧性,EAR和高温热冲击后EAR的韧性随着AR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1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沥青
        1.1.1 沥青的来源与组成
        1.1.2 沥青应用
    1.2 聚合物改性沥青
        1.2.1 物理改性
        1.2.2 化学改性
        1.2.3 环氧沥青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EVA改性环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原料
        2.2.2 样品制备
        2.2.3 测试
            2.2.3.1 力学性能
            2.2.3.2 热失重分析(TGA)
            2.2.3.3 旋转粘度(RV)
            2.2.3.4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
            2.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 结果和讨论
        2.3.1 微观结构
        2.3.2 粘时特性
        2.3.3 热稳定性
        2.3.4 力学性能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橡胶沥青含量对环氧橡胶沥青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原料
        3.2.2 样品制备
        3.2.3 测试
            3.2.3.1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
            3.2.3.2 旋转粘度(RV)
            3.2.3.3 热失重分析(TGA)
            3.2.3.4 力学性能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微观结构
        3.3.2 旋转粘度
        3.3.3 热稳定性
        3.3.4 力学性能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固化条件对环氧橡胶沥青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原料
        4.2.2 样品制备
        4.2.3 测试
            4.2.3.1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
            4.2.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4.2.3.3 热失重分析(TGA)
            4.2.3.4 力学性能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微观结构
        4.3.2 固化行为
        4.3.3 热稳定性
        4.3.4 力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维玉;任施松;梁明;钱成多;梁鹏;任方勇;罗辉;南国枝;;EVA分子结构对其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2 晏永;郭大进;封基良;郭荣鑫;荀家正;;钢桥铺装用环氧沥青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公路交通科技;2016年09期

3 孙一帆;张育歌;许可;谢鸿峰;王治流;程昒时;;国产环氧沥青结合料性能的比较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年02期

4 刘颖;辛星;;道路用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J];石油沥青;2015年01期

5 付蒙;陈福林;岑兰;;EVA的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4年11期

6 刘景峰;;几种典型钢桥面沥青铺装方案分析[J];山西建筑;2014年13期

7 钱振东;王睿;陈团结;;橡胶粉掺量对环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4年02期

8 郑健龙;;基于结构层寿命递增的耐久性沥青路面设计新思想[J];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1期

9 朱文白;张辉;潘友强;;大跨径钢桥面环氧沥青铺装典型病害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3年05期

10 王中文;曾利文;;TAF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谢鸿峰;;温度对钢桥面用耐热冲击型环氧树脂粘结剂性能的影响[A];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2 谢鸿峰;;高性能环氧树脂道路材料在我国桥面铺装中的应用[A];全国公路养护新材料应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白日华;沥青路面病害检测与养护决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蔡旭;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评价及结构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志;基于交通荷载横向重分布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新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4 陈团结;大跨径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裂缝行为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婧;聚合物改性环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表征[D];南京大学;2017年

2 陈茹;阻燃环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3 张育歌;阻燃环氧树脂道路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尹海燕;路桥用高性能环氧沥青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潘磊;高性能环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表征[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9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29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d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