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混合式组合梁斜拉桥施工关键工序及控制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跨度混合式组合梁斜拉桥施工关键工序及控制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斜拉桥具有跨越能力大、造型美观、可采用悬臂施工等特点。混合式组合梁斜拉桥同时具有混合梁斜拉桥和组合梁斜拉桥的特点,即边跨采用自重和刚度较大的混凝土主梁,能够提高边跨的锚固作用和中跨的跨越能力。中跨采用钢混组合梁,钢材和混凝土的结合可充分发挥混凝土和钢材的材料特性,进而提高结构力学性能,降低工程造价。然而混合式组合梁斜拉桥结构复杂、施工工序繁多,其成桥结构的内力状态和线形与施工工艺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斜拉桥的研究多侧重于设计理论方面,对于其施工关键工序及敏感性研究较少。本文以乌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对混合式组合梁斜拉桥进行了以下研究:(1)通过对依托工程概况、施工工序及施工关键性技术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关键技术难点。(2)对施工控制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采用Midas Civil建立了考虑施工全过程的空间有限元模型。(3)针对实际工程,运用改进后的差值法对施工阶段斜拉索张拉力进行正装迭代计算,确定了斜拉索的合理施工索力。基于全过程几何控制理论,采用切线位移法和零初始位移法对中跨钢主梁的制造线形和安装线形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施工阶段斜拉索张拉力和主梁标高的实测值和理论值,表明了有限元模型模拟的准确性和斜拉索施工索力、钢主梁制造线形及安装线形计算的正确性。(4)针对影响主梁线形的敏感性因素,分析钢主梁的自重和刚度、施工过程中斜拉索张拉误差对主梁线形的影响。针对其关键施工工序,分析了桥面板湿接缝浇筑的工序、边跨支架拆除的工序以及桥面吊机天车停放位置的不同对主梁线形的影响。最后,针对斜拉桥合龙问题,分析了整体温度变化和温度梯度及拉索温度变化对斜拉桥合龙线形的影响,并对合龙时压重对梁段标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斜拉桥 组合梁 施工控制 敏感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5.4;U448.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2
- 1.1 引言8
- 1.2 斜拉桥发展历史8-9
- 1.3 混合式组合梁斜拉桥国内外发展概况9-11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1-12
- 第二章 依托工程概况及其施工关键技术12-27
- 2.1 工程概况12-15
- 2.2 桥梁主要施工工序15-18
- 2.3 施工关键技术18-26
- 2.3.1 大块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技术18-20
- 2.3.2 桥塔钢锚梁安装关键技术20-23
- 2.3.3 主梁施工关键技术23-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施工控制理论及有限元模型建立27-39
- 3.1 斜拉桥施工控制目标27
- 3.2 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法27-28
- 3.3 斜拉桥施工控制内容28-29
- 3.4 乌江特大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9-31
- 3.5 成桥阶段结构受力分析31-35
- 3.6 钢混结合段局部分析35-37
- 3.7 本章小结37-39
- 第四章 混合式组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分析及对比39-53
- 4.1 斜拉桥合理施工索力的确定39-40
- 4.2 钢主梁制造线形和安装线形的确定40-44
- 4.3 施工阶段结构受力分析44-49
- 4.4 施工阶段对比分析49-52
- 4.5 本章小结52-53
- 第五章 混合式组合梁斜拉桥施工行为敏感性分析53-69
- 5.1 主梁线形的敏感性分析53-56
- 5.1.1 主梁刚度对线形的影响53-54
- 5.1.2 钢梁自重偏差对主梁线形的影响54-55
- 5.1.3 斜拉索索力误差对主梁线形的影响55-56
- 5.2 施工关键工序的影响分析56-63
- 5.2.1 桥面板湿接缝浇筑顺序的不同对结构的影响56-60
- 5.2.2 桥面吊机天车位置对主梁线形的影响分析60-62
- 5.2.3 边跨满堂支架拆除工序对主梁线形的影响分析62-63
- 5.3 合龙施工影响因素63-67
- 5.3.1 温度对合龙施工的影响64-66
- 5.3.2 悬臂端压重对合龙施工的影响66-67
- 5.4 本章小结67-69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9-71
- 6.1 主要结论69
- 6.2 展望69-71
- 致谢71-72
- 参考文献72-75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永佳;曹竞yN;董志亮;肖萌;王崇鑫;;海洋工程组合梁预制变形控制技术浅析[J];科技视界;2013年16期
2 季静,MarkA.Bradford;部分剪切连接的组合梁强度和延性性能(英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2期
3 薛伟辰,李杰,何池;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与时随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3年04期
4 杨卫东,金熙男;某商场组合梁安全性能试验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1期
5 陈时金;组合梁结构中管道铺设的应用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11期
6 汪德江;组合梁结构体系中管道铺设方式优选[J];住宅科技;2004年11期
7 程海根,刘建村,曾润忠;钢-砼组合梁考虑滑移时收缩徐变应力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年02期
8 刘齐茂;桁架组合梁的优化设计[J];工业建筑;2005年S1期
9 薛伟辰;李杰;何池;;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与时随分析[J];预应力技术;2005年06期
10 范旭红;骆英;吴元祥;;静力荷载作用下组合梁的受力性能[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旭栋;陈伟球;徐荣桥;;部分作用组合梁的瞬态响应[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2 施耀忠;;钢筋砼组合梁结合面抗剪有限元模型[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卷)[C];1990年
3 赵风华;杜建明;;新型组合梁的试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4 谭文辉;李达;;钢-混组合梁变形监测与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5 徐德新;杨绪佐;田建军;陈尚建;;蜂窝形组合梁在徐州彭城电厂中的应用[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6 徐德新;张喜德;范崇仁;;连续蜂窝形组合梁的受力分析[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7年
7 陈兰;段利文;;柱边带缝隙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与应用前景[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欣;吴迈;;组合梁有限元模型评述[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天;孙国良;;钢—砼组合梁的挠曲微分方程及挠度计算[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94年
10 胡少伟;赵新铭;梅振华;叶祥飞;;滑移效应对预应力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星宇;“U”形钢木组合梁获技术创新奖[N];中国建设报;2010年
2 龚世权;组合梁技术在玻璃幕墙工程中的应用[N];广东建设报;2002年
3 吴勇;改良一次工艺 提升十倍工效[N];中国石化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何光辉;基于高阶梁理论的双层组合梁动静力响应分析[D];上海大学;2015年
2 张谦;约束混凝土柱组合梁框架节点及框架施工技术[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银志;考虑结构整体性的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高山;组合梁平面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霍君华;预应力CFRP布加固腐蚀钢梁及组合梁的力学性能[D];东北大学;2011年
6 马宏伟;组合梁与连续复合螺旋箍混凝土柱节点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7 张道明;新型预应力外包钢组合梁抗弯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付果;考虑界面滑移及掀起影响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与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丽华;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及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国通;桥上有轨电车梁体和轨道组件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俞设;高性能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中型钢和水泥土共同作用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初磊;钢管混凝土柱与组合梁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4 孟德丽;不同类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李卓霖;钢—竹箱组合梁受弯性能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6 陈大淀;滑移对高性能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承载性能影响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7 李登辉;钢—木组合梁抗弯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刘和星;蜂窝组合梁—复合螺旋箍混凝土柱节点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林广泰;部分抗剪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10 付烨;矩形钢管混凝土上翼缘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大跨度混合式组合梁斜拉桥施工关键工序及控制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1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