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共生理念下的地铁与商业综合体媒介空间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11:19
  随着城市化加快,由此也带来一些急需解决的城市问题。目前,方便、舒适、高效的轨道交通出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土地集约化发展和人们多样化的消费方式促使了大量的商业综合体开发。所以,商业综合体与轨道交通的结合就此诞生了,此两者之间的“媒介空间”,使得轨道交通和商业综合体互相联系,相互支撑。现如今,“共生”是一种事物的可持续可持续发展趋势,在空间设计方面也是一种指导性理念。因此,在共生理念下,对于媒介空间设计的研究,意义重大。本篇论文的准备阶段包括研究媒介空间的基础与解析共生理念两部分。然后,在调研媒介空间的案例时,其调研的内容为空间环境、交通流线、功能业态以及空间组合等等,提出媒介空间存在的问题,总结媒介空间设计的影响要素,分析媒介空间时运用了共生分析法,在此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共生原则,也因此为媒介空间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接着,提出媒介空间的设计的共生模式与共生对策。从不同层面对媒介空间进行共生模式的构建,从交通流线、空间功能以及空间品质提升方面提出对策。为媒介空间设计提供实践基础。最后,本论文通过哈尔滨地铁沿线媒介空间的实案来阐明如何在功能、空间、流线和环境等方面时应用媒介空间设计...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共生理念下的地铁与商业综合体媒介空间规划研究


图2-1共生系统示意图??

示意图,研究对象,示意图,媒介


这之间的空间。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城市轨道交通匝道出口之外的部??分,第二部分为轨道交通与商业综合体的中间部分,第三部分为位于商业综合体内部、??地上以及地下的部分共同组成空间。见图2-3。??商业综合体??F?—?R??1??□媒介空间研究对象范围??图2-3研究对象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2.2空间特性??内外共存是媒介空间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一种模糊性的空间,具有调节空间和包??容能力,形式与功能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媒介空间相对其他基本建筑空间以及城市空??间,其具备的特性有模糊性、体验性、连接性、指引性、动态性、依附性和边界性等。??[10]??模糊性。要求媒介空间要比较顺利地完成内部以及内外部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过度,??避免物理分割的过分清晰。??体验性。媒介空间的体验有两种方式,其一为商业综合体导入式的入口;其二为通??过式的快速疏散通道。??连接性。媒介空间是一个站点的属性,可使得轨道交通与商业综合体更好的相连接??在一起。??指引性。运动路线可以由任何一个元素进行指引,借助该元素进行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

示意图,媒介,空间,景观


图2-5景观休闲型媒介空间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层商业综合体中人流、空间与功能研究——以3个轨道交通商业综合体为例[J]. 夏正伟,徐磊青,万朋朋.  建筑学报. 2015(05)
[2]商业建筑与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的空间形态[J]. 塔林.  城市建筑. 2013(08)
[3]多义空间的动态功能及其设计方法[J]. 李文帅,矫苏平.  安徽建筑. 2011(04)
[4]我国第一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福田枢纽[J]. 沈学军.  华中建筑. 2011(06)
[5]城市环境敏感地段的“建筑·交通一体化”设计策略初探[J]. 褚冬竹,付剑桥.  华中建筑. 2010(07)
[6]在地下建筑设计中自然光线的合理利用[J]. 刘继海.  民营科技. 2010(07)
[7]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探析[J]. 胡敏.  现代城市研究. 2007(11)
[8]论“触媒效应”下城市设计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J]. 金广君,陈旸.  规划师. 2006(11)
[9]《美国TOD的经验、挑战和展望》评介[J]. 潘海啸,任春洋.  国外城市规划. 2004(06)
[10]商业建筑的中介空间设计研究[J]. 姚雅琼.  重庆建筑. 2004(04)

博士论文
[1]城市高密度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策略研究[D]. 万汉斌.天津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整合设计研究[D]. 任科.重庆大学 2014
[2]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枢纽与商业空间一体化设计策略研究[D]. 付剑桥.重庆大学 2012
[3]商业综合体中的商业空间流线设计研究[D]. 龙飞.西南交通大学 2012
[4]“内广场式”商业综合体设计研究与实践[D]. 胡娜.大连理工大学 2011
[5]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空间的设计探讨[D]. 原伟.重庆大学 2010
[6]地下轨道交通节点与大型商业建筑的空间连接模式[D]. 莫茜茜.湖南大学 2010
[7]地铁站与商业中心地下连接空间研究[D]. 吴世盈.同济大学 2008
[8]城市地铁建设对沿线商业圈的影响研究[D]. 胡敏.西南交通大学 2007
[9]城市交通枢纽型商业空间中标识系统的应用及对寻路的影响[D]. 张祯.同济大学 2007
[10]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建筑空间嬗变与再诠释[D]. 李晓锋.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14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14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9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