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行人和乘客时间效益的快速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4:03

  本文关键词:基于行人和乘客时间效益的快速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快速公交 信号优先 行人延误 微观仿真实验


【摘要】:在国家提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公交优先发展背景下,快速公交系统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号优先控制是提高快速公交运营效率的重要举措,其中以交叉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深入人心,在进行公交优先和信号优先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行人和乘客的权益,在考虑交叉口的整体效益的条件下保证公交优先实施。能够实现公交高效率、小汽车低延误的方案,才能够得到全社会的期待和支持。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公交信号策略、公交相位以及行人延误模型进行论述后,采取绿灯延长的主动优先控制方式,以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再综合考虑行人和乘客时间效益,建立快速公交信号优先模型。在对优化算法进行筛选后确定用粒子群算法作为优化算法,借助Matlab软件实现粒子群算法的算例求解和配时调整。最后利用微观仿真系统VISSIM软件和VISVAP模块搭建仿真平台,以杭州的实测数据和调研数据,分别进行固定信号配时方案和快速公交信号优先配时方案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信号优先方案,结果表明新方案能够降低行人和乘客的延误,确保交叉口整体运行效率有所提升。本文通过研究绿灯延长的信号优先控制方式,以杭州市的实测数据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方案的应用价值并针对杭州市的快速公交系统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和改善措施,对于杭州市快速公交系统的改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其他城市建设快速公交信号优先系统提供理论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快速公交 信号优先 行人延误 微观仿真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5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4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3.2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12-14
  • 1.3.3 研究综述总结14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4-16
  • 1.4.1 研究内容14-15
  • 1.4.2 技术路线15-16
  • 第二章 交叉口信号优先控制16-26
  • 2.1 公交信号优先策略16-17
  • 2.1.1 被动优先控制策略16
  • 2.1.2 主动优先控制策略16-17
  • 2.1.3 实时优先控制策略17
  • 2.2 交叉口公交专用相位设置方法17-18
  • 2.3 基于排队论的行人延误模型18-22
  • 2.3.1 排队论理论基础18-20
  • 2.3.2 行人延误分析20-22
  • 2.4 交叉口延误分析22-23
  • 2.5 信号优先控制条件设计23-25
  • 2.6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快速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模型及优化求解26-49
  • 3.1 模型性能指标及模型构建26-34
  • 3.1.1 乘客时间效益的评价指标26-31
  • 3.1.2 行人时间效益的评价指标31-33
  • 3.1.3 信号优先模型33-34
  • 3.2 优化求解方法34-40
  • 3.2.1 智能优化算法34-36
  • 3.2.2 粒子群算法原理及流程36-38
  • 3.2.3 粒子群算法特点38-39
  • 3.2.4 粒子群算法应用39-40
  • 3.3 模型主要参数40-46
  • 3.3.1 平均载客量40-41
  • 3.3.2 最短绿灯时间41-42
  • 3.3.3 道路通行能力42-43
  • 3.3.4 函数权重43-46
  • 3.4 算例求解与配时调整46-48
  • 3.4.1 算例求解46-47
  • 3.4.2 配时调整47-48
  • 3.5 本章小结48-49
  • 第四章 基于微观仿真评价的模型验证与优化49-64
  • 4.1 微观仿真平台及控制模块建立50-54
  • 4.1.1 仿真平台搭建50-51
  • 4.1.2 交叉口信号配时模块51
  • 4.1.3 快速公交信号优先配时模块51-54
  • 4.2 仿真实验54-55
  • 4.3 仿真结果分析55-61
  • 4.3.1 车辆运行分析55-59
  • 4.3.2 行人运行分析59-61
  • 4.4 仿真结果总结61-62
  • 4.5 优化建议62-63
  • 4.6 本章小结63-64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4-66
  • 5.1 总结64-65
  • 5.2 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70-75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5-76
  • 致谢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齐秀廷;姚永春;;基于变异系数法和集对分析的桥梁设计多属性评价模型[J];科技通报;2016年02期

2 杨震;王炜;陈淑燕;丁浩洋;;干线公交绿波通行控制中公交专用相位的设置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3 李伟;;基于变异系数法的模糊数学模型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年11期

4 冯绍海;李淑庆;谢晓忠;;交叉口人行横道通行能力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625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625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6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