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超大跨斜拉桥多点振动台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14:42

  本文关键词:超大跨斜拉桥多点振动台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超大跨斜拉桥 多点振动台试验 结构体系 破坏模式 耗能构件 层状剪切变形土箱


【摘要】:以一座试设计主跨1400 m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多点振动台阵试验。试验采用包括桩基础的1∶70缩尺模型,通过层状剪切土箱模拟场地土的作用,台阵包括4个振动台,可模拟非一致地震输入。研究了半漂浮体系、弹性约束体系和辅助墩体系等不同结构体系对斜拉桥纵向地震响应的影响;进而针对辅助墩体系,研究了上塔柱区段附加耗能构件对斜拉桥横向地震响应的影响;最后通过破坏性试验研究了斜拉桥的横向破坏模式及其灾变过程。结果表明:弹性拉索体系和辅助墩体系可有效减小主塔和塔-梁的纵向相对位移;附加的耗能构件对塔顶横向相对位移的减小效果有限,但可有效降低主塔应变响应,起分散主塔受力和附加耗能作用;主塔的横向破坏模式具有明显的双塑性铰模式。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超大跨斜拉桥 多点振动台试验 结构体系 破坏模式 耗能构件 层状剪切变形土箱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315301,51608282)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5E080011)
【分类号】:U446.1;U448.27
【正文快照】: 我国已建成如苏通大桥、西堠门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和上海长江大桥等多座越江跨海的大跨度缆索桥梁,还有多处宏伟的跨海工程正在规划或工程可行性研究之中,如渤海湾、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跨海工程[1 2],其中一些工程桥址位于强震区。在大跨缆索桥梁中,斜拉桥是一种具有很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海,史家钧;大跨斜拉桥结构的综合监测[J];结构工程师;2000年02期

2 王滔;郭恩栋;张丽娜;胡煜文;;大跨斜拉桥地震动最不利输入方向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7年04期

3 马晓昕;赵人达;;大跨斜拉桥动力分析[J];四川建筑;2009年04期

4 张飒;王达磊;马如进;;基于寿命周期的大跨斜拉桥养护手册架构[J];上海公路;2011年01期

5 徐永明,,石洞;大跨斜拉桥造价最优结构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6 徐秀丽,刘伟庆,王滋军,王仁贵;大跨斜拉桥结构消能减震设计方法研究[J];桥梁建设;2005年04期

7 龚志刚;大跨斜拉桥用抑振装置—磁流变液阻尼器[J];世界桥梁;2005年01期

8 肖光宏;张秋陵;黄明海;;几何非线性对大跨斜拉桥稳定性的影响[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全伟;;大跨斜拉桥多维多点地震反应特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04期

10 李雪红;周叶波;王仁贵;李枝军;徐秀丽;;大跨斜拉桥行车振动舒适性评价[J];公路;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永明;石洞;;大跨斜拉桥造价最优结构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2 顾安邦;向中富;贺学峰;许晓峰;廖海黎;徐谋;李红霞;;大跨斜拉桥抗风、抗震和稳定性分析[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3 杨德圣;黄盛楠;宋波;陆新征;;大跨斜拉桥地震易损性分析[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4 徐永明;石洞;;大跨斜拉桥最优设计CAD系统[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时国勤;刘振生;刘庆华;刘庆华;;大跨斜拉桥的设计风荷载与地震作用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方志;邓德全;;大跨斜拉桥的施工检测及整桥结构的静动力性能测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6年

7 郑荣跃;简小生;俞凯磊;;基于事件树分析法的大跨斜拉桥施工事故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8 金奇峰;卜东平;;V形山谷高墩大跨斜拉桥综合施工技术[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棋武;大跨斜拉桥的非线性及可靠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2 蔡东升;CFRP索长大跨斜拉桥结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腾;支承体系对大跨斜拉桥地震易损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李大海;大跨斜拉桥健康度评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朱礼平;基于递推随机有限元方法的大跨斜拉桥随机动力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梅涛;大跨斜拉桥地震能量破坏机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5 卞广为;大跨斜拉桥有限元模型修正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王志强;基于能量方法的大跨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滔;大跨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8 李升玉;大跨斜拉桥主梁风振响应及TMD减振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9 齐怀展;基于模型修正的大跨斜拉桥损伤识别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张晶;磁流变阻尼器在大跨斜拉桥上的减震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72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772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5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