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软土分布特征及其对高速公路路基影响的预测研究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软土分布特征及其对高速公路路基影响的预测研究
【摘要】:分析总结了广东省内软土的类型、形成环境及特点。以粤东地区某高速公路典型软基断面为例系统分析了其软土的成分、厚度、埋深和物理力学指标及软基沉降特征,进一步开展了基于双曲线法、指数法、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的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山地型软土、平原型软土、滨海型软土、沼泽相软土在广东省内均有发育,各类型软土因形成环境的差异而各自具有明显的特点。在本研究选择的工程案例中,软土主要为深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其分布厚度较大且物理力学性质极差。沉降预测结果表明,双曲线法和指数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中后期沉降放缓并趋于稳定的现象明显不符,而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的沉降量预测结果与实际沉降观测结果更加吻合。鉴于不同预测方法的考虑因素不同且预测结果具有或多或少的互补效果,选择了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的泊松曲线法和Asaoka法沉降量预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预测结果。
【作者单位】: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方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软土 高速公路 路基 沉降 预测 广东省
【基金】: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编号:科技-2014-02-009) 北方民族大学校级重点项目(NO.2015KJ13);北方民族大学校级项目(NO.21400127121500827)
【分类号】:U416.16
【正文快照】: 0引言软土也称软弱粘性土[1]或软粘土[2],它包括淤泥、淤泥质土(如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混砂土)、有机土、腐殖土、泥炭质土和泥炭等[3,4]。作为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类特殊性岩土,软土的灵敏度高并在遭受完全扰动后可降低70%~80%的强度[4],这也就是诸多软土地区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素萍,张修杰;广东揭普高速公路软土特征与处理[J];四川水力发电;2003年02期
2 张卫东;;软土地区桥头跳车的产生机理和处置技术分析[J];交通科技;2009年03期
3 辛伟;;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软土特性分析[J];北方交通;2012年02期
4 郭磊;;浅析防止软土地区道路沉降量过大的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5期
5 刘滋银;泥沼软土地区筑路特点及对策[J];湖南交通科技;1994年03期
6 毛斌;内昆铁路斜坡软土段地质成因分析及工程实践[J];铁道建筑;2005年10期
7 姚善发;倪明非;;某高速公路软土特征及处理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4期
8 郑军;阎长虹;夏文俊;张睿;陈明珠;詹启伟;;江苏盱眙特殊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J];地质论评;2008年01期
9 王绪锋;余湘娟;邵慧;王磊;杜洪刚;;解决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工期紧张问题的技术探讨[J];华东公路;2008年05期
10 刘德平;王彩勤;;浅议综合勘探手段在软土勘察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利华;李海潮;张留俊;;软土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体系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会场:山区高速公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李承贵;;高原斜坡软土施工技术探讨[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3 吴万平;;论高等级公路的软土地基勘察[A];湖北省公路学会第七届优秀论文集[C];1998年
4 孙东岭;;振动挤密生石灰桩加固软土——尾矿泥效果初探[A];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徐永福;徐欢;吴念众;;高灵敏性软土触变性数值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德福;周萃英;谭祥韶;;基于软土微观结构研究的固结及沉降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阎长虹;夏文俊;董平;郑军;詹启伟;张睿;崔大伟;周欣;朱文彬;王吉刚;;长江下游地区软土工程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类型分析[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程鉴基;;也谈水泥类化学灌浆加固隧道基底软土的技术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杨铭;;客运专线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10 陈国祥;;黄骅港堆场区软土特征及抛填固结分析[A];江苏省地质学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福江;深厚软土地区高速铁路桥梁桩基础受力与沉降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孙昊月;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沉降量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玉光;软土流质流变模型的试验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镶涧;邢衡高速路基软土的微结构本构模型[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余帆;混凝土外加剂改性软土及其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刘凯;软土地区临近运营高铁通道工程安全评估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5 漆宝瑞;“斜坡软土”特性及工程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王克红;粉煤灰处理软基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7 戢英;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8 郭营飞;低频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变形机理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4年
9 李友河;软土地区旧桥拓宽改造技术[D];长安大学;2013年
10 谢乔木;软土固结沉降反分析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72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77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