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SFX(Superflex)改性沥青掺配性能及老化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16:17
本文关键词:印尼SFX(Superflex)改性沥青掺配性能及老化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印尼SFX改性沥青 四大指标 老化过程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 原子力显微镜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已经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重载、重交通量的情况越来越多,加上我国南北气候条件差异较大,许多新建公路通车不久就出现诸如车辙、水损害、裂缝、坑槽等各种形式的早期破坏,严重缩短了其预期的使用寿命。印尼SFX改性沥青是由印尼SFX(Superflex)沥青与基质沥青经过一定加工制得而成,改性后的沥青路用性能、特别是高温性能有了明显提升。本文通过室内试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重研究印尼SFX改性沥青的掺配性能及老化机理。宏观性能评价方法主要采用针入度、延度、软化点、黏度等四大指标对老化前后、不同掺量的印尼SFX改性沥青进行试验,分析印尼SFX沥青的掺量对基质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高温稳定性、耐老化性能的改性效果。微观性能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原子力试验等现代分析技术对老化前后、不同掺量的印尼SFX改性沥青进行图谱测试与分析,研究印尼SFX沥青在不同掺量下对基质沥青改性前后、老化前后的内部微观结构、成分、形态的变化规律。根据宏观性能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当印尼SFX沥青掺量为15%左右时,四个指标变化值明显高于掺量小于15%的变化值,变化较为敏感,表明印尼SFX改性沥青掺量宜为15%左右,改性效果比较明显。微观性能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当印尼SFX沥青掺量位于15%范围左右时,印尼SFX改性沥青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达到相对平衡状态,使改性沥青性能达到最佳,推荐15%的印尼SFX沥青掺量为最佳掺量。在基质沥青中掺加15%的印尼SFX沥青制成印尼SFX改性沥青应用与芙蓉大道北段(湘阴段)试验路的铺筑中并进行性能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印尼SFX改性沥青 四大指标 老化过程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 原子力显微镜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0-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3 主要研究内容16-17
- 1.4 研究技术路线17-20
- 第二章 印尼SFX沥青改性机理20-24
- 2.1 常用聚合物改性机理20-21
- 2.2 印尼SFX沥青改性机理21-23
- 2.2.1 相容性改性21-22
- 2.2.2 结构变化改性22-23
- 2.2.3 增强作用改性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印尼SFX改性沥青掺配及老化性能规律宏观分析24-40
- 3.1 试验方案24
- 3.2 试验方法24-27
- 3.2.1 沥青针入度试验25-26
- 3.2.2 沥青软化点试验26
- 3.2.3 沥青延度试验26
- 3.2.4 沥青粘度试验26-27
- 3.3 印尼SFX改性沥青掺配性能试验及规律分析27-30
- 3.4 印尼 SFX 改性沥青老化性能试验及规律分析30-35
- 3.4.1 老化试验原理30-31
- 3.4.2 老化试验方法31-32
- 3.4.3 老化性能试验及规律分析32-35
- 3.5 印尼SFX改性沥青老化前后性能对比分析35-39
- 3.6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印尼SFX改性沥青掺配及老化性能规律微观分析40-64
- 4.1 红外光谱试验40-50
- 4.1.1 红外光谱试验原理40-41
- 4.1.2 红外光谱试验方法41
- 4.1.3 印尼SFX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试验分析41-45
- 4.1.4 老化后印尼SFX改性沥青红外光谱试验分析45-50
- 4.2 核磁共振试验50-56
- 4.2.1 核磁共振试验原理50-51
- 4.2.2 核磁共振试验方法51
- 4.2.3 印尼SFX改性沥青的核磁共振试验分析51-53
- 4.2.4 老化后印尼SFX改性沥青核磁共振试验分析53-56
- 4.3 原子力试验56-61
- 4.3.1 原子力试验原理56-57
- 4.3.2 原子力试验方法57
- 4.3.3 印尼SFX改性沥青原子力试验分析57-59
- 4.3.4 老化后印尼SFX改性沥青原子力试验分析59-61
- 4.4 本章小结61-64
- 第五章 印尼SFX改性沥青应用实例64-76
- 5.1 试验依据64
- 5.2 试验设计说明64
- 5.3 原材料性能64-68
- 5.3.1 沥青65
- 5.3.2 印尼SFX沥青65
- 5.3.3 印尼SFX改性沥青65-66
- 5.3.4 集料66-68
- 5.3.5 矿粉及纤维68
- 5.4 混合料设计68-73
- 5.4.1 AC-20C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68-70
- 5.4.2 AC-13C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70-71
- 5.4.3 AC-13C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71-72
- 5.4.4 SMA-13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72-73
- 5.5 混合料性能73-75
- 5.5.1 AC-20C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73
- 5.5.2 AC-13C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73-74
- 5.5.3 SMA-13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74
- 5.5.4 上面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比选74-75
- 5.6 本章小结75-7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6-78
- 6.1 本文主要结论76-77
- 6.2 展望77-78
- 参考文献78-82
- 致谢82-84
- 附录 A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大权;徐晓亮;吕伟民;;橡胶沥青生产工艺关键技术参数的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肖鹏;康爱红;李雪峰;;基于红外光谱法的SBS改性沥青共混机理[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杨志峰,李美江,王旭东;废旧橡胶粉在道路工程中应用的历史和现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7期
4 张争奇,梁晓莉,李平;沥青老化性能评价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5 贾娟,张肖宁,袁燕;对改性沥青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的探讨[J];公路;2003年10期
6 汪东杰,葛折圣,黄晓明,田志强;沥青抗老化指标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3期
7 马全红,赵冰,张征林,朱争鸣;原子力显微镜中探针与样品间作用力及AFM的应用[J];大学化学;2000年05期
8 朱静,魏林,金鸣林,冯安祖,史美仁;胜利100B道路沥青老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明亮;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材料的路用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王廷国;废胶粉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86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786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