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土地利用特征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11:47
本文关键词:成都市土地利用特征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拥堵 土地利用 出行方式 多项Logit模型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徙,给城镇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同时,由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均小汽车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有数据显示,2013年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为2003年的十倍。这两个现象的发生使城市拥堵问题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居民由于拥堵耗费在路上的成本大大增加。经过国内外的交通管理实践,发现只从供给方和需求方采取策略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拥堵问题。追根溯源,交通“流”的”源”在于城市的土地利用,如何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出发解决上述问题即为本文的出发点。本文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探讨城市土地利用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一方面系统回顾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归纳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而选定本文的理论依据——随机效用理论;另一方面根据理论建立多项Log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根据以上的文献总结,将土地利用特征用居住密度、就业密度、用地混合度以及路网密度表征。根据出行目的,将出行分为通勤出行以及非通勤出行;根据出行方式,将出行分为汽车出行以及非汽车出行(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两类。对通勤出行而言,由于其拥有固定的起讫点,所以分析居住地和工作地的土地利用特征对其的影响;对于非通勤出行,将非通勤出行分为购物出行、娱乐出行、就餐出行以及就医出行,由于其出行终点的不确定性,只分析居住地的土地利用特征对其的影响。而后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结论如下:1、对于通勤出行,居住地的居住密度、就业密度以及用地混合度对居民选择汽车通勤出行有负的影响,对非汽车通勤出行有正的影响;路网密度恰恰相反。工作地只有居住密度和就业密度对居民通勤出行有影响。2、对于非通勤出行,居住密度和就业密度增加会降低居民购物出行以及娱乐出行时选择汽车的概率。增加土地混合使用程度以及降低路网密度会降低居民购物出行、娱乐出行以及就餐出行时选择汽车的概率。土地利用特征对就医出行无影响。3、青羊区以及锦江区的居民不论在通勤出行还是在非通勤出行中选择汽车出行的概率都较小,选择非汽车出行的概率较大;而金牛区与成华区恰恰相反。4、用地混合度对出行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居住密度和就业密度,而路网密度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交通拥堵 土地利用 出行方式 多项Logit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F301.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13-15
- 1.3 研究思路15
- 1.4 技术路线15-17
- 第2章 相关研究评述17-24
- 2.1 交通行为理论综述17-19
- 2.1.1 衍生行为需求模型17-18
- 2.1.2 随机效用模型18-19
- 2.2 土地利用与交通行为的既有研究总结19-23
- 2.2.1 土地利用和交通行为的互动反馈机理19-21
- 2.2.2 城市土地利用对交通出行的影响21-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土地利用特征以及出行数据的获取24-37
- 3.1 土地利用特征的度量24-26
- 3.1.1 密度24-25
- 3.1.2 多样性25
- 3.1.3 设计25-26
- 3.2 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特征26-29
- 3.3 出行数据的获取29-33
- 3.3.1 行为调查与意向调查29-30
- 3.3.2 调查问卷设计30-31
- 3.3.3 问卷的发放31-33
- 3.4 样本数据初步统计33-37
- 第4章 成都市土地利用特征对通勤出行方式的影响37-66
- 4.1 理论模型37-43
- 4.1.1 模型的基础框架37-40
- 4.1.2 模型的导出40-41
- 4.1.3 ML模型的参数估计41-43
- 4.2 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模型43-56
- 4.2.1 居民通勤出行特征43-44
- 4.2.2 模型假设44-48
- 4.2.3 特性变量的选取48-49
- 4.2.4 模型结果分析49-56
- 4.3 中心城区的实证研究56-61
- 4.3.1 路网密度对出行的影响56-57
- 4.3.2 居住密度对出行的影响57-59
- 4.3.3 就业密度对出行的影响59-60
- 4.3.4 混合熵对出行的影响60-61
- 4.4 综合影响以及政策建议61-66
- 4.4.1 中心城区的实例61-63
- 4.4.2 综合影响以及政策建议63-66
- 第5章 成都市土地利用特征对非通勤出行方式的影响66-82
- 5.1 非通勤出行描述性统计分析66-69
- 5.1.1 购物出行66-67
- 5.1.2 娱乐出行67-68
- 5.1.3 就餐出行68
- 5.1.4 就医出行68-69
- 5.2 非通勤出行的影响因素分析69-76
- 5.2.1 购物出行的影响因素分析69-72
- 5.2.2 娱乐出行的影响因素分析72-73
- 5.2.3 就餐出行的影响因素分析73-75
- 5.2.4 就医出行的影响因素分析75-76
- 5.3 土地利用特征对非通勤出行的影响76-78
- 5.3.1 路网密度的影响76-77
- 5.3.2 居住密度的影响77
- 5.3.3 就业密度的影响77-78
- 5.3.4 混合熵的影响78
- 5.4 实证研究以及政策建议78-82
- 5.4.1 实证研究78-79
- 5.4.2 综合影响以及政策建议79-82
- 结论及展望82-85
- 研究结论82-83
- 展望83-85
- 致谢85-86
- 参考文献86-90
- 附录190-92
- 附录292-95
- 附录395-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邱友良,陈良;外来人口聚集区土地利用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J];城市规划;1999年04期
2 额日敦同拉嘎;银山;青格乐;;基于DEM的大青山土地利用特征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年08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候西勇;;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特征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昌;成都市土地利用特征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秀芬;保护地土地利用特征及其增值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56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85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