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交通灯的MPPT控制器设计
本文关键词:太阳能交通灯的MPPT控制器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光伏电池 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 数学建模 验证实验
【摘要】:交通领域的交通灯等设备,因其室外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采用光伏供电具有节能环保、节约成本等优势。尤其是针对输供电困难的偏远地区,交通设备采用光伏供电优势显著。光伏供电系统中,光伏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控制器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对提高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意义重大。本文针对交通灯设备的光伏供电系统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平台的MPPT跟踪控制器。本文分析了光伏电池发电原理,建立matlab仿真模型,研究其对外输出特性。通过模型仿真,获取了电压-电流与电压-功率输出特性曲线,对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的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比较分析了各种传统常用的MPPT控制算法的优缺点、适用场合等特点。对常规扰动法步长变化特点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多状态变步长的扰动法,该方法将步长变化划分为五种状态,按照一定规律变更步长,在matlab中建立仿真模型,检验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针对负载变换拓扑结构的异同与性能,对常用的Buck与Boost拓扑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特性与适用特点,最终选取Boost拓扑作为负载变换的基础拓扑结构;制作了MPPT控制器。针对交通灯的特殊应用需求,一方面设计了以Boost拓扑电路为基础的主电路,并进行了防雷设计、过电流保护设计等;还设计了驱动隔离模块、监控模块、电压与电流参数采样等模块;特别是设计了自恢复过流保护电路与辅助电源监控电路,减少一般故障下的维护负担与人为干预。编写软件代码并调试,主要包括系统初始化、PWM生成模块、AD转换模块,同时设计了看门狗软件保护程序,采集系统关键测试点参数进行分析。最后,进行验证实验,将光照从某一量级阶跃变换为另一量级,同时设置对比实验,采集一般扰动法与优化后的扰动法的控制结果,观察此时系统的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等参数,对实验采集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多状态的变步长扰动控制可以快速识别追踪功率最大点异常变动,响应外界条件变化速度快,控制精度高,抵御外界干扰能力强,证明本控制方案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光伏电池 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 数学建模 验证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9-10
- 1.2 国内外光伏发电控制器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论文的研究重点和结构安排12-14
- 1.3.1 研究重点和创新点12-13
- 1.3.2 结构安排13-14
- 1.4 本章小结14-15
- 第二章 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控制策略15-36
- 2.1 等效电路模型与输出特性15-21
- 2.1.1 光伏电池原理15
- 2.1.2 光伏电池等效电路模型15-17
- 2.1.3 光伏电池的matlab模型建立17-21
- 2.2 常用MPPT控制算法的分析21-24
- 2.3 负载变换拓扑分析比较和选择24-26
- 2.4 多状态扰动MPPT控制算法26-35
- 2.3.1 多状态变步长扰动法的理论基础26-27
- 2.3.2 多状态变步长扰动法的控制原理27-28
- 2.3.3 Boost功率拓扑传输特性分析与建模28-30
- 2.3.4 多状态变步长扰动控制算法建模30-32
- 2.3.5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32-35
- 2.5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MPPT控制器电路设计36-49
- 3.1 太阳能交通灯的MPPT控制器整体方案36-37
- 3.2 主电路设计37-39
- 3.3 控制与驱动隔离电路39-41
- 3.4 监控保护模块41-45
- 3.4.1 自恢复保护模块41-44
- 3.4.2 系统辅助电源监控电路44-45
- 3.4.3 主电路欠压保护45
- 3.5 数据采集电路模块45-48
- 3.5.1 电压参数采集模块45-47
- 3.5.2 电流参数采集模块47-48
- 3.6 本章小结48-49
- 第四章 程序软件设计与调试49-58
- 4.1 开发平台的搭建说明49
- 4.2 程序控制策略流程49-54
- 4.2.1 MCU系统初始化51
- 4.2.2 AD转换51-52
- 4.2.3 PWM控制脉冲生成52-53
- 4.2.4 软件看门狗设计53-54
- 4.3 控制器调试54-57
- 4.3.1 通电前检查和通电测试55
- 4.3.2 系统关键参数测试结果分析55-57
- 4.4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和结果分析58-61
- 5.1 系统联合测试58
- 5.2 实验结果数据分析58-61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1-63
- 6.1 结论61-62
- 6.2 展望62-63
- 致谢63-64
- 文献附录64-6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培诺 ,王长贵;2002年世界光伏电池产量[J];太阳能;2003年03期
2 王长贵 ,于培诺;2003年世界光伏电池产量[J];太阳能;2004年04期
3 胡建明;高效低耗的光伏电池[J];可再生能源;2005年01期
4 ;光伏电池设备:关注大尺寸自动化[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7年07期
5 ;我国获取提高聚合物光伏电池性能新方法[J];工程塑料应用;2008年03期
6 ;奥开发出电动车专用光伏电池系统[J];硅酸盐通报;2010年02期
7 吴晓莉;;浅述光伏电池的研究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22期
8 ;未来的光伏电池能源[J];技术与市场;1997年03期
9 ;透明光伏电池光电效率提升一倍[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04期
10 ;日本开发新光伏电池技术[J];电力与电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牛;鲁广昊;黎立桂;;利用结晶实现塑基光伏电池形态的控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傅望;郭珂;周林;;光伏电池工程用数学模型研究[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翟小锋;赖建军;;包含近场热传递的热光伏电池系统的性能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耿新华;;973项目-低价、长寿命新型光伏电池的基础研究[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徐琴芳;忽满利;李听昕;赵佩;高平安;梁磊;向光华;孙浩;;光伏电池表面周期性微结构减反特性分析与计算[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魏怀鑫;李艳青;唐建新;;有机光伏电池中的界面效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景悦林;曹莉;;有机光伏电池进展[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8 苑舜;吴桐;蔡志远;;基于Matlab/Simulink的光伏电池特性仿真研究[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印寿根;杨利营;;聚合物薄膜光伏电池[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10 印寿根;陈永胜;;石墨烯材料光伏电池的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方方;限制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将破坏全球清洁能源健康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2 王菁 编译;斯坦福大学团队研发出自冷却光伏电池[N];中国电力报;2014年
3 广西 退休教师 赵春霆;光伏电池的应用与实践[N];电子报;2014年
4 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 杜海文邋张瑾;光伏电池设备:关注大尺寸 自动化[N];中国电子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瞧 收集整理;拓日新能8.5亿元投资光伏电池[N];中国工业报;2009年
6 刘钢 黄国栋;奥地利开发出电动汽车专用光伏电池系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7 顾定槐 王晓岚;霍尼韦尔推出晶硅光伏电池新材料[N];中国化工报;2010年
8 王佑;2010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8吉瓦[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记者 吴芳兰 编辑 祝建华;拓日新能拟斥8.49亿再建光伏电池生产线[N];上海证券报;2009年
10 邢佰英;拓日新能8.5亿投资光伏电池[N];中国证券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成元;平面结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光伏电池界面层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张伟;光伏电池表面微结构制备及其抗反射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3 罗新泽;多酸/ZnO光伏电池的构建和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彭新村;锑化物热光伏电池材料的MOCVD生长特性研究及其器件模拟[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彩珍;太阳能级硅(SOG-Si)光伏电池中多孔硅吸杂工艺及其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印晶;自动气象站用太阳能高效控制系统的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郭婷婷;光伏电池单二极管模型显式建模方法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李艳;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实现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4 王得发;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调度并网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5 孟令鹏;4kW太阳能房车动力及能量控制系统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6 闵杰;微热光伏电池系统设计与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黄钢琪;电场诱导聚合物光伏电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丁文龙;光伏电池发电性能影响因子与并网系统发电量模拟分析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9 谷群;富氢氟酸体系选择性发射极工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刘海洋;基于改进黄金分割法的MPPT算法研究及实现[D];安徽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83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883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