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行人过街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06:09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力模型的行人过街仿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行人过街 连续性模型 社会力模型 柔性边界 计算机仿真


【摘要】:步行是人们出行所采取的最常用的一种交通方式,当代都市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使得步行交通的安全状况、步行设施的通行能力等逐渐受到研究慢行交通问题学者的关注。行人交通的研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论述,宏观角度研究是指从行人流的整体运动特征得出行人流运动基本参数:速度、密度、流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计算步行设施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但宏观角度的研究无法体现行人个体运动的差异性。国内外的学者对行人交通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从微观角度研究行人交通,从是否把时间和空间作为连续性的变量角度进行分类,微观模型主要分为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具有代表性的离散模型有离散选择模型、格子气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连续模型是主要通过力学的方法建立微分方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有:磁场力模型、社会力模型。基于社会力模型对行人运动描述的连续性和智能性等优势,该模型在交通领域常被用来研究人群疏散及描述地铁站台人群运动特性,且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行人过街方向却少有学者涉及。在建筑物内部人行通道、地铁站台等行人运动场所,Helbing的社会力模型中行人所受到的力包括自驱动力、行人之间作用力以及人与边界(通常为有形边界:墙、建筑物等实体)之间的作用力,但是在行人过街中除自驱动动力、人与人之间作用力外、行人还受到人行横道边界(无形边界)的作用力(包括吸引和排斥)、信号灯对行人的驱动力。本论文主要通过对行人过街需求空间、社会力模型各项参数的选取、人行横道边界对行人的作用等研究构建社会力模型,通过MATLAB程序进行仿真模拟双向行人流过街场景,观察行人过街典型自组织现象。对行人过街仿真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得出:行人过街需求空间与行人速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社会力模型各项参数的选取对模型仿真结果的影响较大,文章在仿真验证部分通过输入不同参数的取值得出社会力模型表达式各参数的取值要考虑仿真目的、仿真场景等因素视不同情况而定;沿行人过街长度方向上,双向行人速度在两股行人交汇时明显下降且当局部密度最大时速度降到最低;行人过街时间与人行横道尺寸、行人数量有明显关系,过街延误可通过设置不同仿真条件获得,能够反映行人过街服务水平和过街效率的高低;局部密度大小反映行人过街过程中不同位置拥挤程度,为改善行人过街设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行人过街 连续性模型 社会力模型 柔性边界 计算机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4 研究内容16-18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6-17
  • 1.4.2 技术路线17-18
  • 1.5 本章小结18-19
  • 第二章 行人过街行为特征19-30
  • 2.1 行人过街环境影响分析19-21
  • 2.1.1 客观环境分析19-20
  • 2.1.2 行人过街主观需求分析20-21
  • 2.2 行人过街行为分析21-24
  • 2.2.1 过街行为描述22-23
  • 2.2.2 过街特征分析23-24
  • 2.3 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干扰行为分析24-25
  • 2.3.1 行人与机动车干扰分析24-25
  • 2.3.2 行人与非机动车干扰分析25
  • 2.4 行人过街通行能力分析25-28
  • 2.4.1 基本理论介绍25-26
  • 2.4.2 行人过街通行能力计算26-28
  • 2.5 行人过街延误28-29
  • 2.6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社会力模型改进及参数选取30-42
  • 3.1 社会力模型基础理论30-37
  • 3.1.1 自驱动力31-32
  • 3.1.2 行人之间作用力32-36
  • 3.1.3 行人与障碍物之间作用力36-37
  • 3.2 社会力模型参数选取37-40
  • 3.2.1 可测量参数取值37-39
  • 3.2.2 不可测量参数取值39-40
  • 3.3 本章小结40-42
  • 第四章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行人过街行为建模42-60
  • 4.1 社会力模型在行人过街应用42
  • 4.2 行人过街需求空间研究42-46
  • 4.2.1 行人静态需求空间43
  • 4.2.2 行人动态需求空间43-46
  • 4.3 基于社会力模型行人过街建模46-52
  • 4.3.1 模型框架46-47
  • 4.3.2 行人过街模型47-52
  • 4.3.3 行人受到合力及运动52
  • 4.4 模型仿真验证52-59
  • 4.4.1 初始化设置52-53
  • 4.4.2 仿真程序设计53-55
  • 4.4.3 仿真结果分析55-59
  • 4.5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0-62
  • 5.1 结论60-61
  • 5.2 不足与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7
  • 图表目录67-69
  • 图目录67-68
  • 表目录68-69
  • 致谢69-70
  • 作者简介7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明,陈艳艳,安志强;北京奥运行人交通组织初探[J];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01期

2 ;福州:"行人交通意识"调查[J];安全与健康;2004年20期

3 李珊珊;钱大琳;王九州;;考虑行人减速避让的改进社会力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3期

4 ;行人闯红灯何时休?[J];汽车与安全;2009年07期

5 陈然,董力耘;中国大都市行人交通特征的实测和初步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孙智勇;葛书芳;荣建;李美玲;;行人交通的数据采集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薛智规;胡列格;;优化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方法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7年01期

8 张贵宾;李明辉;赵金凤;万晶晶;;行人过街需要分析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7年03期

9 吴玲玲;;建设以人为本的行人过街设施[J];交通与运输;2007年05期

10 郑为中;彭征;钟淑琴;;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行人交通信息导向系统——广州市行人指示标识系统解析[J];广东科技;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鲍涵;;行人与机动车交通系统优化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滋容;黄如妙;施学荣;陈文粹;周欣怡;;台北市“礼让行人”之推动工作与展望[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3 景超;王殿海;梁潇;;路段人行横道行人过街行为心理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郑为中;彭征;钟淑琴;;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导向信息服务系统——广州市行人指示标识系统解析[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高鹏;王田田;周志永;万浩;;青岛市世界园艺博览会行人交通三维仿真与结果评估[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6 陈茜;谢鑫鑫;;大型活动行人消散仿真模拟[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中岳;王啸君;;轨道车站及地下空间行人仿真模型行为参数标定[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徐绍伟;姜英华;张国堂;周士琪;;行人与机动车乘员交通损伤及伤残的比较研究[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润沣;行人交通违法治理还需多管齐下[N];兰州日报;2012年

2 袁云才;行人闯红灯挨罚警醒交通陋习[N];长沙晚报;2012年

3 杨涛;行人“生病”,单位吃药?[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4 何雪华 李佳亮;广州:行人违法通报单位[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5 滕朝阳;由违法行人的血得到的教训[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6 杨涛;行人“犯病”让单位“吃药”有效吗[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7 张仕洪;荆门专项整治行人交通违法[N];湖北日报;2008年

8 陈志刚 吴存庆;兰州集中整治行人交通违法[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8年

9 朱忠保;行人违章与环保缺位[N];中国保险报;2010年

10 杨涛;株连式治理有悖法治精神[N];法制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欢欢;行人流和疏散动力学的宏微观建模和模拟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刘晓栋;行人相向流和进入流的实验与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吴昊灵;考虑异质性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交通设施行人流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李明华;不同场景中行人疏散微观仿真建模及疏散诱导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孙立光;步行设施内的行人行为微观仿真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郭烈;基于单目视觉的车辆前方行人检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孙迪;行人过街交通行为分析建模[D];吉林大学;2012年

8 景超;行人过街交通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冠军;行人下肢的碰撞损伤特性及相关参数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张伟;大型公共场所行人交通状态评价及其应急疏散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庆熊;行人同伴群交通行为建模与仿真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帅;视线受影响的行人疏散和步行设施安全出口设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于姗姗;城市行人—非机动车共享路段交通运行特性及分隔设施设置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王义;信号控制下路段行人过街行为建模与仿真[D];东南大学;2015年

5 李汝志;多车道行人过街特性及安全岛设置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陈明涛;路段行人过街特性及其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杨秋杰;信号控制下行人过街时间建模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8 李新波;基于博弈论的路段行人过街决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樊羽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双向通道行人避让行为仿真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王国伟;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分析及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40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940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5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