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课件简约化制作分析

发布时间:2015-02-13 09:42

摘 要:

摘 要:计算机行业在近百年中异军突起,时至今日更是占领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教学教育领域。在教学领域中,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已然成为评价好课的因素之一。在课件制作中大致可运用到PPT、Photoshop等平面软件或Premiere、After Effects等视频编辑制作软件。

关键词:

关键词:多媒体 信息化 简约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多媒体、网络技术不断进步,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进行形象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为教学带来了生动质感,使常规教学如虎添翼。

  1 多媒体课件简约化制作的必要性

  1.1 繁多,挤占时间

  40分钟的课,课件播放却往往占据约三分之一的时间,老师忙于课件播放,而忽视倾听、关注学生;学生被课件的有趣图画所吸引,而忽视文本。更有甚者,如果课件出点小问题,教师就乱了方寸,教学时间白白流逝。这种现象并不鲜见。

  1.2 杂乱,喧“宾”夺“主”

  现代课堂倡导: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学生独立、自主的“生长”。现实课堂却表现:多媒体课件以其“繁杂”“纷乱”扰乱了课堂应有的主体地位。

  1.3 直白,弱化思考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创设生动的情境,是诱发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手段。可是现在大部分老师辛辛苦苦创设了丰富的情境、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繁杂的动画,传递给学生大量信息,学生应接不暇,不知所措,明明“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实”,被老师直接的呈现,没有想象的空间,没有思考的余地,导致学生不能直接感受、理解所授内容。

  2 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简约化

  从字面上看,简约可以理解成节俭、简单、简省等。课件整体的风格必须与所教授的内容相符,这样会让学生第一时间真实地感受所授内容,从而让课件更好为课堂服务。

  2.1 去繁就简,统一课件基本要素的风格

  制作所谓风格统一,指的是制作课件的基本要素之间的整体性与协调性。

  2.1.1 制作内容精心筛选

  不随便找一段文字或者把课文中所有文字不经筛选,全部照搬到课件里,而是精心挑选课件内容严格避免多而乱。

  2.1.2 所选图片风格一致

  注意不要东找一张图,西找一张图片,虽然每一张图都很精美,但放在一起就像一个大杂烩,使整个课件显得很繁杂,很俗气。因此,可以从一些精致的图片库、系列摄影作品等中选择同一风格的图片。

  2.1.3 色彩基调和谐统一

  课件基调应该针对不同课程、授课对象量身设计,且要注重课件基调统一、协调,,如《春联》教学课件的基调为“喜庆”“暖色调”,使课件洋溢欢乐,烘托节日气氛。而《童年冬阳 骆驼队》的基调为“冷色调”,以深色为主,烘托出作者浅浅回忆中,淡淡的思乡之情。

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课件简约化制作分析

                    

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课件简约化制作分析

  2.2 突出主旨,彰显课件整体的独特气质

  主旨就是用意和目的,课件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能清楚地知道,今天要学会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

  2.2.1 主旨是课件的“统帅”

  古人说“意犹帅也”。这个“意”,就是主旨。主旨在课件构思中起“统帅”作用。主旨决定了素材的取舍、详略,主旨决定了课件结构的划分与顺序。

  2.2.2 主旨应具备的条件

  正确:主旨要符合所讲授内容的正确性,符合所授内容的精神。

  集中:一件课件只能有一个主旨;即使有若干观点,也要集中概括成一个基本观点。

  鲜明:主旨要直陈文中,显露于外;要做到观点和素材统一,神骨如一。

  2.3 浓淡相宜,优化课件制作的方法处理

  2.3.1 细节处理

  课件的视觉呈现要适时注重美感和实用,通过对“边幅”作细致整修,让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美的享受,让这种愉悦情绪体验推动学习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课件简约化制作分析

      

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课件简约化制作分析

 

      修改前                                                                        修改后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件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飞机、火车、电子邮件三者从北京到澳大利亚悉尼所需时间的不同,教学课件制作经过了初定与修改(见上图)。修改前,直接截取地图制作,这样传达给学生的信息非常不明显,还有很多的扰因素,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修改后,大量简化,画面干净、简洁许多,重点突出。后经实践,教学效果非常好。

  2.3.2 色彩优化

  课件制作中,色彩应用原则为“总体协调,局部对比”,即课件整体色彩效果和谐,局部、小范围可以有一些强烈色彩对比,做到根据课件主题与内容、学生年龄特征,确定主色调;增强文字与背景对比度;注意颜色的传统意义。

  2.3.3 字体选择

  文字是课件的核心,也是视觉传达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对课件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形、颜色和动画的精心设计可以使课件画面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提高学生兴趣,极大提高教学质量,应重视以下细节:

  (1)一个画面通常使用最多不超过三种字体。字体太多则显得杂乱,没有主题,分散学习注意力。

  (2)尽量采用宋体、楷体、隶书和黑体,这些字体一般电脑都有,且比较工整清晰。如果想使用一些专用字体时,可以利用图像软件制作成图片,避免换电脑后影响课件整体风格。

  (3)同一画面字体的颜色尽量统一协调。为突出显示不同文字,可以使用不同颜色,但不太多,三种色彩比较恰当,最多不要超过五种色彩。正文的色彩与背景色形成鲜明对比,装饰性文字的色彩与背景色调和,避免喧宾夺主。

  (4)每一页面都有标题或是突出显示的内容, 标题字号应是最大,最突出,大标题文字尽量保留在页面的中上部。原则上标题的字体较正文大,颜色也应有所区别。

  3 简约化与课件的精神气质的统一及融合

  课件的精神气质,指课件界面、整体风格、制作内容等与授课内容特质相符,能很好展现所授内容的内在本质。课件的精神气质又与教师的气质相符,通过课件的讲授、互动,使学生从“边缘参与”到“深深卷入”。

  3.1 课件界面与教学基调相吻合

  例如:林海音散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描写了主人公在爸爸在去世时独有的人生体验,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崇敬和怀念。课件整体画面,采用黑色,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采用了粉色隶书竖排,右下角采用了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夹竹桃,中间是一幅大大的照片,整体画面简洁,全文基调:哀而不伤,含而不露。这样处理后,课件的精神气质并不没有消失,而是隐含于课件中,慢慢散发出来。

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课件简约化制作分析

  3.2 技术手段与教学理念相融合

  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应围绕教学需要,有所取舍,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作为课件设计者的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自学的导航器,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依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不单单是纯粹的课件了,而是一件精美的作品,是与课融合的一个整体,给人以熏陶、给人以美感。

  总之,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探索制作技巧的同时,让我们坚守,简约:课件制作中应有的精神气质。



本文编号:14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4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f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