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云计算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2-13 09:42

摘 要:

摘 要: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以及成为了一种必然,为推动高校教学资源的丰富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云计算的出现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道路,因此,很有必要对云计算的概念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出云计算下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模式,最后得出云计算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影响,以提醒人们注重云计算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

关键词:云计算 高校信息化 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我们在现代化推动下开展教学的重要资源,它能够方便地实现教学信息传输和教学信息共享,是高校开展教学的重要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好坏关系着既关系着教师教学内容内容的表达,还关系着教学有效性的高效实现,所以,必须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很多高校都有自己开发出来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但是,在教学资源的实际利用过程中,却因为网络传输速度较慢,服务其处理能力不佳以及教学资源开发区域化较为严重等现象造成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能够被高校利用和共享,难以满足师生的日常教学需要。据此,试图用云计算的来解决这些问题,试图以此促使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高效进行。


1 云计算的概念与特点

  云计算是以网络为重要连接点,旨在为用户提供数据运算、存储和处理服务的网络计算计算机服务。云计算不仅仅包括云端存储,还包括各种用户数据的搜集、利用和处理等,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以及基于此数据做出来的各种有针对性的决策。云计算相对于普通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来讲,更加地便捷和安全,因为数据存储是在云端进行的,而非是任何一个计算机终端或者远程服务器上,这样用户只依靠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就能够快速便捷地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不用担心因为计算机硬件故障而导致的信息丢失。在云计算的概念之下,数据是作为一种服务而被提供的,云计算的提供者的目标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更优质以及更便捷的数据服务。

  云计算的特点。首先,云计算的便捷性,能够随时随地的存储、处理和共享数据。其次,云计算的安全性。数据在云端存储,而非是在本地服务器或者远程服务器上,不用担心由于本地服务器或者远程服务器的损坏而造成的数据丢失。


2 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构建模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也在不断地发展。信息化以其便捷性、安全性和共享性得到了很多人以及很多行业的心来,高校也不例外。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构建是信息化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构建,教师、学生、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教学资源开发人员等能够方便地进行教学资源编辑、查询和共享,实现便捷化教学的目的。通过分配不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进入端口并且为不同的端口设置不同的权限,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快速地共享以及高效地反馈。

  高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构建模型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模块。用户设备是用户接入网络的必要硬件设备;网络资源,即存在于网络上的,能够被检索和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内存资源存处于校园网络服务器上的资源,可供学生随时查看和下载,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资源,即对教学信息进行统计和处理之后形成的资源,是云计算的一个重要功能;防火墙是保障用户接入设备安全、网络连接安全以及校园服务其安全的重要模块,能够阻挡外来的攻击,保障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正常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实际运用过程是这个样子的,教师用户、学生用户以及学校行政类型的用户通过自己的用户设备连接到承载着网络资源和各种内存资源,能够实现数据计算和数据处理的校园网络,通过网络来获取教学资源。在这个过程中,防火墙为用户提供危险阻止和提醒服务,使用户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处理过程。


3 基于云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型

  在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云计算能够通过其强大的联网数据存储以及数据搜索和数据利用功能来为师生提供教学资源整合和利用服务,使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接入端口来接触到教学资源内容,从而获得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教学资源服务。

   3.1 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模块

  (1)应用接口。应用接口是用户接入云的界面,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请求,可以使用云端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注册、登录、管理账户,使用账户服务内容等,用户在应用接口接入云端同使用本地服务一样方便。

  (2)目录服务。目录服务是云端为用户提供的服务的内容。目录主要以列表或者图表的形式呈现,用户可以根据目录直接跳转到自己所需要的服务项。同时,用户可以对目录中提供的服务进行定制、退订以及编辑操作,使目录中的内容更加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

  (3)应用管理。应用管理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管理者,他们可以管理计算机以及云中的各项资源,对资源进行各种处理等。同时,管理者也有权限对各项应用下的用户进行管理,包括用于接入应用的请求、对用户进行认证,允许或者拒绝用户进行登录等。

  (4)服务级别QoS。云端自带的,配置不同的网络资源,协调不同用户请求以使服务器服务器内容更加流畅,资源运用更加合理的内置服务项目。

  (5)监控系统。对用户的使用行为以及云资源的使用状况进行监控,以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保障运云资源的正常使用。

  (6)安全模块。安全模块是用来保障整个网络的运行安全的,包括云端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安全。只有保障了这些安全,才能够促使云端在运行的过程中以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隐私的保护以及网络使用的稳定。

  (7)服务器群。由一系列服务器组成的,用来管理用户的各种请求,处理各种信息,采用相应的算法下载或者处理大量的数据。

    3.2 基于云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型

  基于云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块主要包括以上7个部分,在应用模型的运用过程中,主要内容如下,用户通过各种应用接口接入云端,接入到云端之后可以对目录服务上提供的服务进行体验和管理。此时,应用管理根据用户的请求和使用给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而服务级别QoS则根据云端活跃用户的应用使用情况来进行资源配置,监控模块则负责监控用户的使用状况,及时作出反馈。安全模块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负责保护云端的数据安全以及用户的使用安全。而这一切活动都是由或虚拟或物理的服务器群提供的,至此应用模型勾画完成。

  3.3 基于云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

  (1)基于云的高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具有可拓展性。通过云端的应用,用户不仅能够接触到本地的教学资源,而且还能够接触到云端的教学资源。这极大地拓展了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不仅限于本地服务器上的教学资源。这使得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的教学信息不断地扩展和延伸,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效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的内容。

  (2)基于云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服务。通过云计算的使用,我们能够建立以用户云为后盾的问题解决策略集,根据用户的不同使用习惯来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案,促使用户问题的妥善和合理解决。

  (3)基于云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突破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存储限制。基于云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存储不仅是在本地服务器上,还包括在虚拟服务器上进行存储,这样就使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得以突破其自身的存储限制,从而得到无限的扩展。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存储可以分为公共存储云、私有存储云以及第三方存储云三种形式。


4 云计算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有利影响

  4.1 云计算能够大幅节省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

  在没有云计算之前,高校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一般都是通过配置软硬件资源来进行的。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构建过程中,高校需要购置硬件设备,如满足不同用户要求的上网终端、本地服务器以及各种交换设备等,同时,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构建,或者向外面购买,对高校形成了极大的资金压力。而在云计算的环境下,高校只需要配置少量的管理终端和接入设备即可。同时,由于云计算对终端的要求较低,所以各种电脑和终端设备等都能够方便地接入到云端以使用教学资源。如此,学生的个人电脑等都可以接入到云端,这就大幅减少了学校的资金压力。而在信息化教学资源方面,用户可以共享云端存储的各种教学资源,学校不用再单独开发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大幅减轻了学校的资金压力。

  4.2 云计算能够实现高校教学资源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

  为了方便教学,,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资源的运用来实现教学的便捷化。但是,由于资金投入的不平等和教学资源开发水平的差异等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院系之间形成了信息化教学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此外,每个学校或者院系的教学资源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非云计算背景下,这些教学资源不能够得到共享,学校只能够按照现有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信息化教学。而在云计算的背景之下,不同学校、不同院系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共享空间的构建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配置的重新整合和优化。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各个教学部门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云端进行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够大幅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以及教学资源的使用频率,同时,还能够使教学资源的内容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

  4.3 云计算的利用使得教学活动能够随时随地进行



本文编号:14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4525_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0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