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十二五”时代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5-02-13 08:16

摘 要:

摘 要:笔者结合当前国家和北京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 2020 年)》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的颁布和实施,分析当前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提出其在“十二五”期间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 数字校园 “十二五”建设

1 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现状

1.1 基本概念

数字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1.2 高校发展信息化意义及必要性

随着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年)》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以及各省市自治区有关政策的相继的颁布和实施,为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理论基础,从而充分表现了国家和地方对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和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决心。校园信息化作为国家和各地方信息化整体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和发展对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适应国际对教育行业的要求,加快教育产业的发展,提升校园工作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发展的必要性。

1.3 我国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现状

  20多年来,教育信息化得到了迅速发展。自1994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启动建设以来,经过“211工程”“985工程”“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校校通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多项信息化建设项目,教育信息化日益被普及推广,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相关数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达到了2000多亿元。

2011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了“2011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全面了解了高校信息化的基本状况,具体情况如下:超过70%的学校(333所学校)拥有超过3000个网络接口。绝大多数211高校的主干带宽基本达到万兆,出口带宽最高达7500兆,近40%(180所)的校园网出口速率千兆以上。在调查的高等院校中,绝大多数已经建立或者正在计划建立覆盖全校的统一教育资源管理平台。

  调查数据显示:已经建有全校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高校总数达到143所,占总体比例60.95%。100%高校建有电子邮件系统,76.4%的学校建有校园卡(一卡通)系统,48.7%的学校建有校内信息资源搜索工具;有74.4%的学校建有辅助教学平台,有36.4%的学校建有校级或系级(不包括网络学院)统一建设的网络考试平台/系统;仅有27.1%的学校建立了科研项目协作交流平台。44%的学校已经建立了“服务师生、校友、院系、管理部门等的各类信息系统,覆盖全校大多数用户,基本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而有37.1%的学校正在建设这样的系统,努力实现信息共享。

1.4 高校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

1.4.1 校园信息化缺乏有序的建设环境

重视硬件,轻视软件。许多高校只重视对计算硬件投资是多数高校的通病。大部分高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扩容升级校园网络购置大型服务器等硬件基础设施,却忽略了网络硬件平台上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信息化软件环境的搭建,建设目的性不强,应用系统匮乏,造成“有锅无米”的尴尬局面,使得大量的硬件投入因应用系统缺乏而未能真正发挥投资效益,造成硬件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1.4.2 信息化建设后不重视维护和更新

  在项目建设时大张旗鼓,而建设完成后,相应配套的系统维护和软件更新的重视程度不够,基本没有系统的潜能研究和二次开发的计划,造成大量资金投入后,由于没有维护、软件更新以及开发的费用,使得设备或系统不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间接造成投资浪费。

1.4.3 校园信息化规范和制度的建设不健全

  高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缺乏信息交换标准和信息交互法规。往往是,信息化建设完成后,没有相应的管理条例出台,造成使用混乱,管理不当。由于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时间较短,许多高校没有建立健全的信息化规章制度。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制度、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各个局域网的连接制度、软件管理和维护制度等都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信息化有关人员应尽早认识到,建立健全的信息化规章制度能够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的基础,对高校的信息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1.4.4 缺少专业的人才队伍

校园信息化的本质是通过“人”对计算机的管理来实现计算机对教学实践的服务,人员的配备特别是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配备,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但现实中在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往往对设备的投入比较重视,而忽略了人才的投入,缺乏一支专业化的技术队伍,特别是管理维护人员的数量、质量和技能不够且不能适应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这一点也造成了信息化发展速度迟缓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求的的状况。

1.4.5 缺乏规划,资源不能有效共享

  高校往往是院、系、部门众多,而各个职能部门又对计算机管理的需求不同,各个部门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在同一个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缺乏统一性、整体性的安排。这种现象就使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每人都有一个独立的应用系统,这些独立的应用系统没有考虑数据共享的公共接口,造成相互之间无法实现数据联动,而由于是不同部门开发的不同系统,它们对同一数据的定义也有所不同,这也给数据交换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甚至无法交换。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因原系统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信息之间难以交换,更难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严重滞后和互操作性、共享性等方面的问题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 国家及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其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国家纲要》)中单独列出一个名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章节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和发展要求。《国家纲要》提出“首先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其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也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纲要》提出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服务、提升效益的原则, 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构建支撑终身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首都教育信息化水平。首先,要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依托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化应用为导向,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建设环境。其次,要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依托首都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最后,要创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方式。

3 首经贸数字校园建设现状与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3.1 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校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不小成绩。第一,为了适应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快速发展,学校成立了教育技术中心,作为信息化工作的职能,负责全校信息化的规划、管理、运维与服务。第二,加大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建设了高标准的网络中心机房,改造与扩充了互联网的接入链路,优化了主校区与红庙校区的网络拓扑结构。到“十一五”末,校园网接入信息点已超过1.5万个,覆盖了全部办公区域、教学区域和学生公寓,无线网络也已覆盖了学校的重要公共场所。校园网内共拥有核心交换机8台,其他各类汇聚层、接入层交换机400余台,在线服务器接近100台。连接了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联通、北京电信通以及北京教育信息网4条链路,保证了对互联网资源的有效覆盖,总带宽达到500兆。第三,建立了信息化数据标准,从而解决统一的身份认证,在主要业务部门间实现了动态数据交换。第四,部署多媒体教学设备,改革传统教学磨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五,完成了校园“一卡通”的一期工程,建设了独立的“一卡通”网络系统,实现了图书卡、上机实验卡、网费充值卡的合并。第六,加大了信息安全的规划与建设力度,部署了各类网络安全防护设备与软件,为校园网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个人计算机安全防护资源。以上措施增强了校园网的安全防护能力,有效地抑制了病毒、垃圾邮件的传播,使校园的信息安全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3.2 首经贸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内容



本文编号:14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14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3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