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关于多次波压制的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08:24

  本文关键词:关于多次波压制的方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次波 预测反褶积滤波法 Radon变换 SRME法 压制 保真性


【摘要】:在近20年里,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开发和深入、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各种研究方法的不断提出,由于多次波的干扰对地震资料的处理有明显的阻碍作用,使得我们对于多次波干扰问题成为了各种研究学者的关注。多次波的压制效果的好坏决定着资料反演结果效果的好坏,所以压制多次波的方法对于资料处理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多次波的分类和识别标识,比如多次波的极性、速度谱、最小偏移距所形成的同相轴等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从而判断多次波属于哪一类多次波,从而根据相应的多次波的压制方法进行压制得到最有效的处理结果,最终使得整个多次波的压制处理过程达到计算量减小、数据精确、效果良好的目的但在实际的资料处理中,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地下介质层的薄弱,会导致实际的地震资料的多次波形成复杂的地震数据,使得各种多次波进行互相叠加、互相影响的作用,于此,我们就应该对多次波的压制进行组合处理。由多次波的分类和识别介绍到多次波压制的方法主要分为了两类,分别为:一、根据多次波与一次波可分离性来形成的多次波的压制方法:滤波类(直接叠加法、预测滤波法、f-k滤波、radon变换法);二、是基于波动理论的方法(预测相减法),在对地震数据进行反演或者模拟的时候,预测出多次波,然后在此基础上由原地震数据减去预测出的多次波,常见的基于波动理论来压制多次波的方法有反馈迭代法、聚束滤波、逆散射级数法等。着重分析研究了预测滤波反褶积法、radon变换法以及SRME法。根据对预测反褶积滤波、Radon变换法以及反馈迭代法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有如下几点认识:一、由于微地震信号的自身特点,炮检距参数不易确定,从而使得拉登变换法的参数p或者q值不确定,导致拉登变换无法应用于微地震资料多次波压制的问题上,不过对于拉登变换来说,大偏移距的地震资料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二、SRME对于海洋地震数据来说具有很好的压制多次波的效果,由于SRME是基于波动理论的方法是对于地震资料的多次波进行预测相减的方法。并不像拉登变换一样需要由原始地震资料来确定参数,所以SRME也能够在微地震勘探中多次波的压制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三、在SRME的实际资料采集处理中,首先应对原始地震记录应进行如下处理:切除直达波、消除线性干扰等噪音、低频或者高频等随机干扰,再进行SRME方法,使用效果会更好;四、在能够确保地震原始资料的保幅性和保真性的条件下,我们对于复杂的地震构造和地层数据所具有的多次波的种类不一,而决定了我们应该使用压制多次波的各种方法的组合应用,使得我们对多次波的压制效果更加良好。
【关键词】:多次波 预测反褶积滤波法 Radon变换 SRME法 压制 保真性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1 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10-11
  • 1.2 多次波压制的方法的研究现状11
  • 1.3 主要研究思路以及内容11-13
  • 第二章 多次波的介绍13-22
  • 2.1 多次波的概念13
  • 2.2 多次波的特点和识别13-16
  • 2.2.1 多次波的特点13-15
  • 2.2.2 多次波识别方法15-16
  • 2.3 多次波的时距曲线16-21
  • 2.3.1 倾斜界面的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17-18
  • 2.3.2 倾斜反射界面下的共炮点全程二次反射波时距曲线18-20
  • 2.3.3 倾斜反射界面下的共炮点全程m次反射波时距曲线20-21
  • 2.4 多次波的压制方法21-22
  • 第三章 预测滤波压制多次波22-37
  • 3.1 预测滤波的原理22-29
  • 3.1.1 非常规线性预测滤波基本思路26-27
  • 3.1.2 自适应滤波的基本原理27-29
  • 3.2 预测滤波的方法29-31
  • 3.3 预测滤波压制多次波的模型以及实例31-37
  • 3.3.1 预测滤波程序演算31
  • 3.3.2 地震数据模型31-34
  • 3.3.3 实际地震多次波压制34-37
  • 第四章 拉登变换37-52
  • 4.1 拉登变换的概念37-39
  • 4.2 拉登变换的原理39-48
  • 4.2.1 线性拉登变换39-40
  • 4.2.2 抛物拉登变换40-41
  • 4.2.3 高分辨率抛物线拉登变换41-43
  • 4.2.4 双曲线拉登变换43-46
  • 4.2.5 拉登变换的保幅处理46-48
  • 4.3 拉登变换的实际例子48-52
  • 第五章 基于波动理论的多次波压制法52-63
  • 5.1 基于波动方程的预测相减法52-55
  • 5.2 自由界面多次波的原理和方法55-58
  • 5.3 自由界面多次波的模型例子58-63
  • 第六章 结论与认识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9
  • 个人简介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小明;;多次波压制技术在玛围地区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2期

2 李振春;刘建辉;郭朝斌;郭书娟;张传强;;基于扩展伪多道匹配的保幅型多次波压制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02期

3 赵悦伊;刘洋;刘财;冯fE;;差异散射多次波自适应消减法研究[J];世界地质;2012年02期

4 范宝仓;谢涛;;部分去除表面多次波技术在浅水海域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12期

5 Evgeny Landa;宋焰;;利用多次产生的一次波的波前特征在抛物线型τ—p域衰减多次波[J];国外油气勘探;2000年05期

6 阎贫,汪瑞良,郝沪军,陈升义,刘军,陈照光;海上多次波的交互模拟[J];石油物探;2000年02期

7 林玉英,史利川,曹延军;伊宁凹陷衰减多次波处理方法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1年04期

8 张金强,牟永光;多次波压制的自适应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年03期

9 Robert Essenreiter ,李乐中;利用自组织图识别和划分多次波[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2年05期

10 王汝珍;多次波识别与衰减[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辉;李振春;;基于线性几何独立分量分析的多次波压制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董烈乾;李振春;刘建辉;;基于反演的扩展伪多道压制多次波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腾;黄新武;赵兵;刘光;;压制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的自适应减方法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陈树亮;吕丁友;王波;;多次波衰减技术在渤海湾J区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李鹏;刘伊克;常旭;金德刚;赵珊珊;;均衡拟多道匹配滤波法在波动方程法压制多次波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C];2008年

6 吴迪;杨长春;;数据驱动型多次波衰减方法的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7 金德刚;常旭;刘伊克;;逆子波域消除多次波方法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李高林;刘怀山;崔树果;;模型脉冲响应驱动自由界面多次波压制[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9 石颖;刘洪;邹振;;基于波动方程表面多次波预测与自适应相减方法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10 李学聪;刘伊克;常旭;李鹏;;均衡多道1范数匹配多次波衰减的方法与应用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烈乾;基于曲波变换的信噪分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程浩;被动源数据地震波干涉一次波估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方云峰;深海地震资料全三维表面多次波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崔树果;东海海域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童思友;南黄海地震资料多次波形成机理及压制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郭书娟;表层多次波成像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7 谭军;自由界面多次波的预测与衰减[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沈操;基于波动方程的自由界面多次波压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9 冯飞;结合稀疏变换的稀疏约束反演一次波估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张建贵;Hyp-curvelet变换与多次波的识别、分离和压制[D];中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文豪;利用多次波数据提高成像精度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张文亮;黄土塬地震勘探多次波分析与压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郑磊;海洋地震数据多次波的压制与衰减[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井洪亮;基于波动方程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林庆富;考虑震源和检波器特性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杨锋;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多次波分离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彭海龙;基于斜缆数据的多次波消除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刘豪;关于多次波压制的方法的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9 周振晓;基于反馈环的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周小伟;地震资料多次波去除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97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097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e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