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巨厚覆岩破断运动与矿震活动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10:32

  本文关键词:巨厚覆岩破断运动与矿震活动规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巨厚岩层 覆岩运动 微震监测 强矿震事件 冲击地压


【摘要】:基于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和冲击地压相关理论,以鲍店煤矿十采区103上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上覆巨厚岩层的运动规律及诱发矿震的因素,通过对现场微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矿震事件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红层"砂岩未破断失稳前,工作面上方的2层亚关键层以组合形式运动,伴随能量小于104J的小矿震事件频发并贯穿整个工作面。当工作面推进到约350 m时,"红层"砂岩发生初次破断失稳,同时能量高于105J的强矿震事件频发,"红层"砂岩层位的矿震事件在平面位置上近似呈横向"O—X"型分布,在剖面位置上由"红层"砂岩下部逐渐向中部发展。
【作者单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巨厚岩层 覆岩运动 微震监测 强矿震事件 冲击地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4139)
【分类号】:TD325
【正文快照】: 0引言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其上覆坚硬岩层一旦破断运动,将引发强烈的冲击现象,冲击又和瓦斯涌出、透水、塌陷互相伴生,严重危害矿井的安全生产,尤其是存在巨厚坚硬岩层时,其产生的动力破坏尤其严重。国内众多学者对上覆厚层坚硬顶板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表明矿震等矿井动力灾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江;窦林名;贺虎;陆振裕;吕长国;郭晓强;;综放面覆岩运动诱发冲击矿压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冀;雷武林;;深部开采冲击矿压的机理分析及防治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3期

2 杨丹;;顶板大面积失稳冲击风压计算[J];轻工科技;2014年11期

3 李树刚;李志梁;林海飞;赵鹏翔;李昊天;;采高对采动裂隙演化规律的影响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5期

4 惠兴田;李伟;;预支撑袋铸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5期

5 张宏伟;杜文超;荣海;;TVLF探水雷达技术在复杂巨厚煤层探测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6 何江;窦林名;蔡武;李振雷;丁言露;;薄煤层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的机制[J];煤炭学报;2014年11期

7 蒋金泉;张培鹏;聂礼生;李洪;许丽娜;王伟东;;高位硬厚岩层破断规律及其动力响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江;煤矿采动动载对煤岩体的作用及诱冲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珊;矿山大硐室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梁海汀;下保护层开采卸压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3 刘凡;闸河矿区南段5煤顶板冒落带变形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4 张峰;特厚煤层留窄煤柱巷道掘进底板注浆加固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5 昝赵琼;祁南矿34_下采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6 董跃文;超前卸压段顺层瓦斯抽采孔注水降尘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7 成艳英;本煤层钻孔瓦斯抽采失效机制及高效密封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王淇;极近距离下部薄煤层回采巷道优化布置及支护技术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9 陈磊;深孔预裂爆破煤层增透相似模拟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10 蓝海东;急斜特厚煤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过兵,刘东才;薄煤层高产高效途径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陆菜平;窦林名;吴兴荣;;冲击矿压诱因—能量积聚与耗散的自组织临界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夏昌敬;谢和平;鞠杨;周宏伟;;冲击载荷下孔隙岩石能量耗散的实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9期

4 成云海;姜福兴;程久龙;汪华君;;关键层运动诱发矿震的微震探测初步研究[J];煤炭学报;2006年03期

5 钱鸣高,缪协兴,,何富连;采场“砌体梁”结构的关键块分析[J];煤炭学报;1994年06期

6 吴士良;;放顶煤采煤法覆岩运动规律初探[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7 王述红;刘建新;唐春安;赵兴东;;煤岩开采过程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S2期

8 史红,姜福兴;采场上覆大厚度坚硬岩层破断规律的力学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8期

9 成云海;姜福兴;张兴民;毛仲玉;冀贞文;;微震监测揭示的C型采场空间结构及应力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10 潘俊锋;齐庆新;毛德兵;任勇;;冲击性顶板运动及其应力演化特征的3DEC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峰,章梦涛,范学理;北票台吉矿震机理的研究[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S1期

2 张华;姚宏;陈鑫;黄树生;牟剑英;;矿震识别及成因研究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2014年03期

3 周辉,冯夏庭,谭云亮,王泳嘉;矿震系统的胞映射-突变预测模型[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2年01期

4 马志峰;陶庄煤矿矿震灾害与防治[J];灾害学;2002年04期

5 郑怀昌;张晓君;;冒落型矿震能量确定探讨[J];金属矿山;2006年07期

6 李伟;;鲍店煤矿矿震规律初探[J];山东煤炭科技;2006年03期

7 李铁;蔡美峰;蔡明;;采矿诱发地震分类的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8 王伟;姜岩;赵勇;;灰色系统理论用于矿震极值预测的初步研究[J];测绘工程;2007年01期

9 潘一山;赵扬锋;官福海;李国臻;马植胜;;矿震监测定位系统的研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10 欧阳治华;姚高辉;许梦国;朱权洁;;普庆铁矿矿震发生机理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长龄;郑太洙;吴廷国;阚振斌;;对蛟河煤矿的矿震分析与减灾对策[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2 张少泉;董继平;肖兰喜;李启辉;陈光;李卫平;;矿震震源机理的系统研究与开发[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3 李运江;;鲍店煤矿矿震定位与活动性研究[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屈昀;张贞良;刘德进;;矿震灾害原因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峰;屈昀;;兖州矿区鲍店煤矿矿震监测与分析研究[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李运江;李峰;赵国兵;;兖州矿区矿震监测台网建设研究[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少泉;郭建明;华正兴;张兆平;关杰;鲁振华;;地震学在矿山冲击(矿震)监测与预测中的应用[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8 邹德蕴;段伟;刘志刚;吴业胜;;采空区上覆岩层诱发矿震及预测技术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永亮;王恒志;臧金诚;;鲍店煤矿矿震区域分布规律与灾害预防[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李世愚;和雪松;蒋秀琴;潘科;张少泉;;矿震与瓦斯的相关性及其在地球物理学中的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蒋荣宝 诸葛祥华;古城矿探索治理矿震新途径[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房增华;为矿井安全高效加码[N];中国煤炭报;2008年

3 ;安全采矿有特色 救护培训成体系[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4 本报通讯员 陈伟 记者 罗锡亮;撑起一方晴空[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宝新;矿震监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2 巩思园;矿震震动波波速层析成像原理及其预测煤矿冲击危险应用实践[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李永靖;矿震对建筑结构疲劳累积损伤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芦东平;矿震定位与可视化研究及其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2 王有勇;正断层区域矿震及冲击危险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刘玉春;小波变换在矿震信号滤波和识别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4 官福海;木城涧煤矿矿震监测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5 梁宝霞;矿震信号识别和定位及其在木城涧煤矿的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6 陈松;深部采场矿震监测定位系统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王世娟;东滩煤矿地垒断层型矿震发生机制及监测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8 于丽艳;木城涧煤矿矿震监测震源定位与震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9 杜东宁;抚顺老虎台矿区矿震及其对建筑物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10 王伟;基于小波分析和灰色系统理论的矿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21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121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7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