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高光谱的煤矸石充填复垦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估算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5 02:21

  本文关键词:基于高光谱的煤矸石充填复垦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估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光谱 煤矸石充填复垦 土壤重金属含量 逐步回归 偏最小二乘 人工神经网络


【摘要】: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加工利用过程中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煤矸石充填复垦不仅可以消解煤矸石还能节约大量土地资源,但是煤矸石所携带的重金属元素会影响土壤的安全性,因此对煤矸石充填复垦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定量监测非常有必要;煤矸石中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故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监测的周期长。由于用传统的室内化学分析方法来检测土壤重金属含量费时费力且成本高,不利于长期监测,而高光谱技术的发展为煤矸石充填复垦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本文以淮南创大煤矸石充填复垦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获取的土壤重金属(Cu、Cr、As)含量数据和美国ASD FieldSpec4型高光谱仪测量的土壤样品反射率光谱数据;为凸显土壤样品的特征光谱信息,减少背景、噪声对目标光谱的影响,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微分变换和倒数对数变换;其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在分析土壤光谱与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基础上,选择具有显著相关的波段作为相关因子,建立了重金属含量的逐步回归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对比找到了适合估算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最优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关性分析中,原始光谱、倒数对数光谱与Cu含量、舡含量的相关程度极弱,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与Cr含量在个别波段达到中度相关。土壤微分光谱数据与Cu含量、As含量及Cr含量大部分波段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微分光谱与Cr含量在个别波段达到高度相关,在波段379妇[m处,相关系数为-0.919。在对三种重金属分别进行了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并进行了验证,可以得出,对于重金属元素As来说,较高的决定系数,较小的均方根误差使得重金属元素As含量的二阶微分光谱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获得最佳预测结果;而重金属元素Cu和Cr含量的最优模型为一阶微分光谱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此次实验,实现了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煤矸石充填复垦地重构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间接估算。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33;X7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矸石充填置换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2 欧阳宝塔;郭春秀;;山东新汶矿业集团翟镇煤矿立业公司设计研发矸石充填支架提升矸石充填效率[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9年06期

3 尹承水;;建筑物下矸石充填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2年06期

4 张孝飞;;矸石充填留巷技术的研究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7期

5 王怀德;;矸石充填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6年06期

6 缪协兴;张吉雄;;矸石充填采煤中的矿压显现规律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7 窦晓峰;;煤矿井下矸石充填工艺系统研究[J];河北煤炭;2007年06期

8 郭广礼;缪协兴;查剑锋;马占国;周振宇;;长壁工作面矸石充填开采沉陷控制效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年11期

9 李荣德;关祥勇;刘子平;;井下煤炭矸石充填置换设备的选型及技术改造[J];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10 陈东;;矸石充填留巷技术的研究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占国;李玉寿;朱发浩;赵国贞;;巷采矸石充填围岩稳定性的试验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秦立伦;;泵送矸石充填技术研究与应用[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3 刘增平;吕卫东;孙文亮;刘森;;串采矸石充填技术研究[A];2005年度山东煤炭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4 祁方坤;董军;王君;;探询绿色开采新途径:矸石充填机及矸石运输系统的改造[A];控制“三废”污染 搞好矿区生态安全论文集[C];2008年

5 于德亮;岳尊彩;刘光旭;;兴隆庄煤矿矸石充填开采技术研究[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鲁叶江;;唐山市矸石充填对水环境影响分析[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高荣久;李树志;何浩;;矸石充填采煤沉陷区复垦建筑用地研究进展[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张国杰;;基于矸石充填的煤柱回收技术探讨[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冀联合;崔清才;冀大伟;;大倾角复杂顶板条件下原生矸石充填技术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上)[C];2012年

10 黄永忠;韩永斌;王遗南;;煤巷矸石充填开采巷间煤柱的合理留设[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涛 郭春秀;翟镇矿立业公司 矸石充填有了“捣实装置”[N];中国矿业报;2009年

2 程矿生 乔瑞波;郭二庄矿:105万吨矸石充填到井下[N];中国矿业报;2013年

3 汪炳青;煤矸石充填置换技术环保显效[N];中国化工报;2009年

4 通讯员 李良 刁琳波 记者 韩广臣;矸石充填技术输出兄弟矿[N];中国煤炭报;2008年

5 程占国 周书振;云驾岭矿创新矸石充填技术[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6 记者 王民;金牛公司首创矸石充填技术[N];经济参考报;2009年

7 陈伟邋江记文;兖矿井下矸石充填技术创效显著[N];经理日报;2008年

8 江记文;济三矿实现井下矸石充填[N];济宁日报;2007年

9 本报通讯员 张国文;矸石充填开采再造“新矿”[N];安徽日报;2009年

10 梅术坚 刘建华;河北金能:矸石充填的成功典范[N];中国煤炭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剑;含水层下矸石充填采煤覆岩导水裂隙演化机理及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2 查剑锋;矸石充填开采沉陷控制基础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3 王曦;基于煤矸石充填的重构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及环境效应[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4 董守义;建筑物下急倾斜煤层群矸石充填开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升;矸石充填与垮落法混合综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欧懿;矸石充填法在上行开采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宫传刚;淮北矿区煤矿开采对土地资源影响及煤矸石充填复垦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李青青;基于高光谱的煤矸石充填复垦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估算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5 李勤;西马矿1327工作面矸石充填开采可行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李志江;新元矿矸石充填开采地表变形规律分析与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7 李树兴;唐山矿建筑物下综采工作面矸石充填系统开发设计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8 章如芹;煤矸石充填复垦地水盐运移特征及复垦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9 高晓云;淮南矿区煤矸石充填对土地复垦的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10 莫学飞;西马矿矸石充填特性及地表移动变形控制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87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187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a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