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孔隙压力对煤岩渗透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4 14:11

  本文选题:煤岩 切入点:孔隙压力 出处:《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探索孔隙压力对煤岩渗透特性的影响和瓦斯运移规律,以贵州六盘水矿区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带能量扩散X射线(EDX)扫描电镜(SEM)、比表面微孔分析仪,分析煤岩的孔隙特征,同时利用自主加工的三轴渗流装置,进行不同压差下孔隙压力变化的渗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孔隙特征、氮气吸附量与孔裂隙发育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且与孔径的孔连通率有关。压差一定时,随着孔隙压力增加,煤岩渗透率下降,呈指数函数规律;压差小时,煤岩渗透率的减小率随孔隙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煤岩渗透率随试件两端压差的增大呈指数函数减小。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ore pressure on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and rock and the law of gas migration, taking the coal samples from Liupanshui mining area in Guizhou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micropore analyzer were used. The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nd rock a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ercolation test of pore pressure variation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difference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self-processed triaxial percolation devi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nd rock are obtaine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nitroge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pore fracture development, and is related to the pore connectivity of pore diameter.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e pressure,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and rock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e pressure, and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is small,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and rock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e pressure. The decrease rate of coal permeabil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e pressure, and the coal permeabil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the specimen.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大学喀斯特山区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贵州省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6ZX05044)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黔科合J字[2015]2049号) 贵州省科技厅、贵州大学联合资金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4]7654) 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14)57号)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迪;刘雪莹;孙可明;辛利伟;张子恒;;含CH_4煤岩注CO_2后力学性能及渗透性能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11期

2 许江;袁梅;李波波;陶云奇;;煤的变质程度、孔隙特征与渗透率关系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3 赵阳升,胡耀青,杨栋,魏锦平;三维应力下吸附作用对煤岩体气体渗流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学华;吕鹏飞;阮航;;地垒构造区域内工作面矿震发生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6期

2 贾传志;;构造对冲击地压的控制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年12期

3 曹凤娟;翟丽娜;张丽;姜金征;李梦莹;张志宏;;基于可公度法的华北地区6.0级地震趋势[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2期

4 吕鹏飞;陈学华;;煤岩“震-冲”动力系统冲击失稳致灾机制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年04期

5 张明;姜福兴;李克庆;孙春东;翟明华;;基于厚硬关键层破断的地面震动损害边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6 辛奇;谭洪山;张修成;;基于钻屑法的梁宝寺煤矿采区支承压力分布研究[J];煤炭技术;2017年04期

7 丛森;程建远;王云宏;段建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微震监测研究[J];中国矿业;2017年03期

8 陈学华;吕鹏飞;宋卫华;;高位硬岩运动诱导矿震活动规律与传播响应特征[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9 朱志洁;张宏伟;陈蓥;霍丙杰;汤国水;;远距离重叠煤柱作用下的强矿压显现作用机制:以大同矿区多煤层开采为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10 李新华;张向东;;浅埋煤层坚硬直接顶破断诱发冲击地压机理及防治[J];煤炭学报;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春驰;李天斌;陈国庆;陈子全;;硬脆岩石的微观颗粒模型及其卸荷岩爆效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2 周辉;胡善超;卢景景;张传庆;;板裂体组合条件下岩爆倾向性分析[J];岩土力学;2014年S2期

3 崔铁军;马云东;王来贵;;基于PFC3D的露天矿边坡爆破过程模拟及稳定性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4年07期

4 崔铁军;马云东;;矿山法双线地铁施工仿真及地表沉降数值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年03期

5 崔铁军;马云东;;基于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双层地铁隧道引起地面沉降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12期

6 赫飞;刘剑;崔铁军;;基于结构元直接模糊集和GA算法的爆破方案选择[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年12期

7 金解放;李夕兵;殷志强;尹土兵;;轴压和围压对循环冲击下砂岩能量耗散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3年11期

8 崔铁军;马云东;;基于FLAC3D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建模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10期

9 蔡美峰;冀东;郭奇峰;;基于地应力现场实测与开采扰动能量积聚理论的岩爆预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10 李健;汪明武;徐鹏;徐鹏冲;;基于云模型的围岩稳定性分类[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复合罐水蒸汽的渗透率[J];包装与食品机械;1988年02期

2 雷启鸿,宋子齐,谭成仟,吴少波,高兴军;利用流动单元建立渗透率模型的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00年03期

3 佘庆东;油气层渗透率测试仪[J];国外油田工程;2004年02期

4 周涌沂,王端平,马泮光,田同辉;渗透率的矢量性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4年06期

5 黄乔松,赵文杰,杨济泉,刘兵开;核磁共振渗透率模型研究与应用[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张德会;;多孔介质渗透率及其在金属成矿研究中的意义[J];云南地质;2006年04期

7 李昊;张海茹;;不同尺度渗透率评价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8 胡昌蓬;宁正福;;室内渗透率测量方法对比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马飞英;王永清;王林;章双龙;张强;;煤岩中水分含量对渗透率的影响[J];岩性油气藏;2013年03期

10 ;用冷抽提法测定岩样的渗透率[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6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恒山;王军;;基于动电效应的岩芯渗透率实验测量[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闫国亮;孙建孟;;不同尺度下渗透率模型研究进展[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卢颖忠;李铭;刘福利;昌庆珍;;大庆油田渗透率分布特征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常莉;谢馥励;张玉君;王克协;;利用声偶极测井资料求取各向异性储层衰减与渗透率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德会;李健康;;多孔介质渗透率在金属成矿学研究中的意义[A];固体地球系统复杂性与地质过程动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杜尧俊;李文延;;超高围压与超高渗透力作用下砂岩渗透率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92年

7 江晖;;铺层纤维渗透率实验研究[A];2009年度全国复合材料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鹏;郁伯铭;;Kozeny-Carman常数的分形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闽;;非线性有效压力计算[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梁艳霞;宁中华;曹海涛;郭海斌;;肇州油田测井解释渗透率技术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10月中国微博用户渗透率36.9%[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周静;车联网渗透率或破10% 提高续费率受制实用性不佳[N];通信信息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揭业良;手机浏览器渗透率近八成 轻应用潜力有望释放[N];通信信息报;2013年

4 膜康;聚合物的渗透率、溶度和扩散率测试技术回顾及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6年

5 记者 孟凡霞;我国银行卡渗透率首破30%[N];北京商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马庆圆;LED照明 产值渗透率今年将达10%[N];中国证券报;2011年

7 渠言;工程销售为主 民用渗透率低[N];消费日报;2013年

8 部运行局;3G用户突破3亿 渗透率月升1%[N];人民邮电;2013年

9 本报记者 桑雪骐;上半年 彩电价格和品质背向而驰[N];中国消费者报;2014年

10 早报记者 李跃群;疯狂生长的Facebook: 在委内瑞拉渗透率超80%[N];东方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苟燕;稠油油藏n蛄骰硌芯考翱⒎绞接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3年

2 刘志帆;张量渗透率多孔介质单相渗流问题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王岩峰;三维非均匀多孔介质中单相流动的有限分析数值格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Anne Nyatichi Omambia;[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凯;核磁常规测井结合预测砂砾岩储层产水率方法[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谭闻濒;多孔介质中稠油结焦特性及其渗流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张蔚;渗透率空间变异性对重非水相液体运移影响的数值模拟[D];南京大学;2013年

4 边国潮;利用柔性环网开关提高配电网光伏渗透率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飞洋;弱凝胶调堵体系有效封堵半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加祥;排601北区边底水治理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7 顾保祥;渤海某油田渗透率研究及油藏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刘吉夷;基于混合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的渗透率随机预测[D];浙江大学;2006年

9 戴杰;基于分形理论的粉煤灰孔隙结构及渗透率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陆浩杰;针刺土工织物垂直渗透率理论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115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6115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5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