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惯性导航初始对准偏差与安装偏差校准方法对采煤机定位精度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4 15:00

  本文选题:惯性导航 切入点:航位推算 出处:《煤炭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惯性导航元件与里程计为传感元件的航位推算方法是综采工作面可行的采煤机定位方法。通过建立航位推算误差模型,分析了惯性导航元件初始对准偏差角和安装偏差角对采煤机运行过程中定位精度的影响。结合航位推算轨迹与实际轨迹的相似性,提出了基于两点法的两种偏差角校准算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校准算法的有效性。在试验条件下,校准前后采煤机定位50%球概率误差(SEP)半径值分别为12.062 m和0.104 m。采煤机往复截割过程中一个截割循环内采煤机的定位精度保持在相同的水平。
[Abstract]:Based on inertial navigation element and mileage sensor, the method of dead-reckoning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locating coal miner in fully mechanized coal mining face.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alignment deviation angle and installation deviation angle of inertial navigation elements on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shearer is analyzed. Two calibration algorithms based on two-point method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rajectory of dead-reckoning and the actual track. The validity of the calibration algorithm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The radius values of 50% ball probability error and SEP before and after calibration are 12.062 m and 0.104 m respectively.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a shearer in a cutting cycle is kept at the same level during the reciprocating cutting process of the shearer.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智能采掘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资助项目(U151011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4CB046301)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分类号】:TD6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凌云;丁国强;;SINS初始对准QCDKF算法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劲峰;郭伟;张岩;;现代控制理论在惯导初始对准中的应用[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测试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洪慧慧;李杰;马幸;曲芸;;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综述[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程曦;孙淑光;;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雷堰龙;王跃钢;柏秀亮;蔚跃;陈苏邑;;多辅助信息下动基座初始对准方法研究[A];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新世纪惯性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C];2012年

5 魏宗康;牛冰;;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动基座全方位初始对准方法[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6 孙寿才;谢玲;韩勇强;宋春雷;周建军;;一种基于惯性系和捷联惯组的运动基座初始对准方法[A];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1年

7 严恭敏;严卫生;徐德民;;逆向导航算法及其在捷联罗经动基座初始对准中的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牟玉涛;方海涛;;捷联惯导系统车载环境下的初始对准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9 刘敬杰;刘瑞华;;微捷联惯导系统晃动基座初始对准算法的实现[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10 杨大烨;张乐;彭智宏;陈效真;谢天怀;;捷联惯导系统晃动基座初始对准研究[A];2003年惯性仪表与元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登红;旋转稳定弹GNSS/MIMU组合导航初始对准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振凯;非线性对准方法和辅助导航系统解析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杜涛;抗干扰滤波方法及在偏振组合导航系统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4 钱伟行;捷联惯导与组合导航系统高精度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张义;舰船捷联惯性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海峰;GPS/INS初始对准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王存;井下捷联惯导定位系统初始对准滤波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陈祥荣;基于捷联惯性导航车辆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4 李锦;激光捷联惯性导航初始对准和标定方法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5 任蕾;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胡晓乐;惯性导航初始对准在车载多传感器集成系统上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宫海涛;惯性导航系统的初始对准方法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聂振辉;粒子滤波方法在SINS初始对准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鲁小强;INS/GPS组合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滤波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李兵军;基于光纤捷联式罗经系统的初始对准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11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1611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4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