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喷嘴射流泵基本特性方程及其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双喷嘴 + 射流泵 ; 参考:《煤炭学报》2016年10期
【摘要】:以射流泵理论和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采用洛伦兹流体混合损失模型,推导出新型双喷嘴射流泵的基本特性方程。当流速比V=1时,射流泵的理想效率为100%;当0V1时,面积比R越大射流泵的理想效率越高。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能量损失系数关系是:K_(td)K_cK_jK_s,得到了射流泵完整的特性方程和实际特性曲线,结果表明:随着面积比R的增大,压力比P增大,但射流泵的工作区间缩小,高效区的位置左移;射流泵最高效率随流量比M_1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压力比P则是一直减小,符合能量守恒规律;实验样机的最优面积比R_(opt)为0.30,最优流量比M_(opt)为1.04,新型射流泵的效率最大值为22.57%。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jet pump and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equation of a new type of dual nozzle jet pump is derived by using the Lorentz fluid mixing loss model. The ideal efficiency of the jet pump is 100 when the velocity ratio is 1, and the ideal efficiency of the jet pump is higher when the area is larger than R when the flow rate is 0 V 1.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relationship of energy loss coefficient is: 1 / K / T / K / K / K / KKS. The complete characteristic equation and actual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the jet pump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rea ratio R, the pressure ratio P increases, but the working interval of the jet pump shrinks. The maximum efficiency of the jet pump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flow rate, while the pressure ratio P decreases continuously, which conforms to the law of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optimum area ratio of the experimental prototype is 0.30, the optimum flow ratio is 1.04, and the maximum efficiency of the new jet pump is 22.57.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224) 青岛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15-9-1-32-jch) 山东科技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15RCJJ025)
【分类号】:TD4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克山;射流泵设计应用示例[J];化工装备技术;2003年03期
2 孙学毅;吴善员;;射流泵的计算与应用[J];金属矿山;1977年01期
3 张学文,武尚修,卢华惠;射流泵采油试验[J];石油钻采工艺;1984年01期
4 张学文;;射流泵采油测压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1988年04期
5 孙孝庆;喻重山;;在射流泵研制过程中“引进”“吸收”“消化”的体会[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0年08期
6 张学文;;射流泵的新用途[J];油气田环境保护;1992年03期
7 邝绪澄;射流泵引射器设计及其使用效果[J];探矿工程;1993年05期
8 李海峰;;浅谈射流泵在提高离心泵吸程中的应用[J];矿山机械;2006年02期
9 顾磊;蒋爽;张景松;;射流泵在煤矿注胶防灭火中的应用[J];矿山机械;2008年23期
10 李岩;;水力射流泵的选型[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慧霞;莫政宇;罗麟;;射流泵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徐迎超;周玉磊;;气—液射流泵及其在清洗路面车上的应用[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江萍;鲍泽富;朱端银;;射流泵试油系统振源分析[A];2008年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汪超;张键;;射流泵参数化设计及虚拟装配的研究[A];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5 刘德祥;辛沛;钱兵;柴毅;;采用射流泵的消防取水方式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2004年机电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许晶禹;郭军;唐驰;张军;郑之初;吴应湘;;应用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测量射流泵内气液两相流动[A];第二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徐聪;黄毅;景山;;以RFD为核心部件的气动式脉冲射流泵的实验研究[A];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暨全国核化工学术交流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崔怀纲 乔丽霞;金牛股份水泥厂成功研制射流泵[N];中国工业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丹青;多喷嘴射流泵流场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2 李同卓;蒙特卡罗法对射流泵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D];武汉大学;2005年
3 王常斌;油井排砂用射流泵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杨雪龙;环形射流泵内部流动机理及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乌骏;射流泵内部流场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D];江苏大学;2007年
2 赵艳红;射流泵的水动力学特性及其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3 范淑慧;压裂车用泵外加砂装置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张小禄;压裂用泵外加砂装置结构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5 单惠江;环形喷嘴射流泵的理论设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宁锋;脉冲液体射流泵内部流场的分析与计算[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7年
7 李栋;煤矿俯孔排水排渣射流泵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冯鹏;车载排液采气连续油管射流泵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9 冯琦;射流泵排水采气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10 郭彦华;核用气动式脉冲液体射流泵和涡流二极管泵性能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22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22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