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论诱导冒落与自然崩落

发布时间:2018-07-01 08:25

  本文选题:金属矿山 + 地下开采 ; 参考:《金属矿山》2017年03期


【摘要】:金属矿山地下开采中能耗的30%~60%与岩体破碎有关,因此,诱导地压自行破岩逐渐成为矿业届研究的热点。诱导冒落法和自然崩落法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利用诱导破岩的采矿方法。介绍了两者的发展现状和工艺特点,分析了诱导破岩机理和诱导破岩方法称谓的合理性,揭示了采准工程量大、开采风险高的工艺特点和认知程度低及理论研究不深入是诱导破岩采矿法得不到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诱导条件下矿岩时空演化规律、出矿管理对冒落速度和冒落部位的调控作用、冒落块度的控制技术以及丰富多元化的研究手段是发展诱导冒落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对解决诱导冒落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完善诱导破岩理论,具有重要指引作用。
[Abstract]:30%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underground mining of metal mines is related to rock mass breakage. The induced caving method and the natural caving method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mining method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methods, analyses the mechanism of induced rock breaking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appellation of induced rock breaking method, and reveals the large amount of mining engineering. The main reasons why the induced rock breaking mining method can not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are the high mining risk, the low cognition degree and the lack of deep theoretical research.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law of the ore and rock under the induced condition is pointed out. The control effect of mining management on the falling velocity and falling position, the control technology of falling degree and rich and diversified research methods are the key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ced caving metho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lv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duced caving and perfecting induced rock breaking theory.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编号:51534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5140406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编号:N150104006)
【分类号】:TD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晓南;;对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的几点思考[J];岩土力学;2011年02期

2 李楠;任凤玉;赵云峰;常帅;;小汪沟铁矿露天转地下覆盖层形成方法研究[J];金属矿山;2010年12期

3 冯兴隆;王李管;毕林;贾明涛;龚元翔;;基于Mathews稳定图的矿体可崩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4 冯兴隆;王李管;毕林;贾明涛;曾庆田;;基于Laubscher崩落图的矿体可崩性研究[J];煤炭学报;2008年03期

5 张羽强;黄庆享;严茂荣;;采矿工程相似材料模拟技术的发展及问题[J];煤炭技术;2008年01期

6 任凤玉;韩智勇;赵恩平;王伟杰;;诱导冒落技术及其在北m:河铁矿的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7年01期

7 周宗红;任凤玉;王文潇;江宏春;;后和睦山铁矿倾斜破碎矿体高效开采方案研究[J];中国矿业;2006年03期

8 周宗红,任凤玉,袁国强;桃冲铁矿采空区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矿业;2005年02期

9 袁海平,曹平;我国自然崩落法发展现状与应用展望[J];金属矿山;2004年08期

10 吴少华,,雷平喜;国内自然崩落法的应用和评价[J];化工矿山技术;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荣兴;任凤玉;谭宝会;刘洋;付煜;胡颖鹏;;论诱导冒落与自然崩落[J];金属矿山;2017年03期

2 罗淦华;吴爱祥;;基于Mathews稳定图法的采场结构参数确定[J];金属矿山;2017年02期

3 马彦阳;赵鹏翔;肖鹏;潘红宇;;云母夹层对相似材料力学特性影响试验研究[J];煤炭技术;2016年12期

4 赵兴东;郝明涛;赵子乔;张姝婧;;基于岩体质量分级和三维激光数字测量的大型洞室稳定性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6年11期

5 张少华;高杰;;平面应力相似模拟实验加载方式设计与应用[J];煤炭工程;2016年11期

6 张志成;戎晓力;李浪;卢浩;夏沅谱;廖斌;;隧道隔水板安全厚度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1期

7 房智恒;;岩石可崩性分级的Fisher判别方法[J];工程建设;2016年06期

8 罗佳;柳小胜;周爱民;;高分段无底柱崩落法放顶方法选择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6年10期

9 罗淦华;吴爱祥;王贻明;;软弱破碎矿体采场稳定性分析及结构参数优化[J];中国钨业;2016年05期

10 曹辉;于世波;王贺;秦秀山;原野;;基于MRMR的自然崩落法可崩性综合评价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晓鹏;李志强;吕希富;;龙马矿相似材料模拟实验[J];煤炭技术;2007年08期

2 李希平;徐彬;;露天转地下稳产过渡生产实践[J];矿业快报;2007年07期

3 赵保太;林柏泉;林传兵;;三软不稳定煤层覆岩裂隙演化规律实验[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4 李爱兵;;缓倾斜层状矿体崩落步距的Mathews稳定图方法研究[J];中国矿业;2007年02期

5 任凤玉;韩智勇;王文杰;;北氵名河铁矿采场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J];中国矿业;2006年03期

6 周宗红;任凤玉;袁国强;马维富;;诱导冒落技术在空区处理中的应用[J];金属矿山;2005年12期

7 陈清运,蔡嗣经,明世祥,李利武;国内自然崩落法可崩性研究与应用现状[J];矿业快报;2005年01期

8 柳小波,周伟,孙豁然;崩落采矿模拟SLS系统及其在提高回收率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4年06期

9 袁海平,曹平;我国自然崩落法发展现状与应用展望[J];金属矿山;2004年08期

10 陈清运,蔡嗣经,明世祥,赵飞;聚类分级和BP神经网络在自然崩落法矿岩可崩性分级中的应用[J];化工矿产地质;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磊焱;第五届国际爆破破岩会议[J];矿冶;1996年04期

2 吴立,张时忠,林峰;现代破岩方法综述[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0年02期

3 任建华;徐依吉;赵健;赵绪龙;张萌;;粒子冲击破岩的数值模拟分析[J];高压物理学报;2012年01期

4 李福秀;;冶金用破岩枪[J];湖南冶金;1988年05期

5 凌胜;;对机械破岩钻孔机械分类的商榷[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1993年02期

6 贯荔;第五届国际爆破破岩会议召开[J];爆破器材;1996年06期

7 贯荔;第五届国际爆破破岩会议[J];化工矿山技术;1996年06期

8 张作龙,梁忠民;高压淹没水射流破岩实验研究[J];石油矿场机械;2000年05期

9 李根生,易灿,吴波;双射流喷嘴破岩扩孔的实验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1年03期

10 李根生;宋剑;胡永堂;牛继磊;黄中伟;;双射流破岩钻孔参数实验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刚;况雨春;张方举;陈炼;;钢粒子冲击破岩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李斌;杨春雷;;钻头破岩效率的仿真分析[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冉恒谦;陈庆寿;李功伯;葛克水;;爆炸动水压力破岩系统的研究[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年

4 袁忠林;;软破岩掘支新工艺在张家洼铁矿的研究和应用[A];鲁冀晋琼粤川六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金国栋;;浅谈高水压破岩[A];第四届全国岩石破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6 董惠娟;白良浩;吕岩;张春晖;;自进式高压水射流破岩的数值模拟分析[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永印;裴建忠;刘天科;路飞;艾文斌;李新辉;孙伟良;;切入式旋转射流流场特点及破岩效果[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迎新;张文卫;李斌;刘勇;林敏;;牙齿破岩效率的评价及牙齿优选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张合沛;李凤远;王助锋;;基于PLC刀盘刀具破岩模态实验平台控制系统设计[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赵世振 通讯员 李江辉;高效破岩工具打破国外垄断[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通讯员 李江辉 梁子波 记者 孙明河;胜利钻井院高频扭转冲击破岩工具井下试验成功[N];科技日报;2010年

3 特约记者 林勇;油田高频扭转冲击破岩工具填补国内空白[N];东营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王滢邋张斌 记者 罗建东;超高压喷射破岩技术在吐哈试验成功[N];中国石油报;2007年

5 ;胜利钻井院新工具井下试验成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金昌;高温高压条件下冲击—切削钻孔破岩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乐;基于破岩能耗的TBM盘形滚刀的刀刃角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王宝金;粒子冲击破岩试验装置的研制与试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何仁清;锥形PDC齿破岩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贾权;盾构滚刀磨损寿命预测及破岩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洋;粒子射流冲击破岩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6 蔡晨晨;盘形滚刀冲击滚压破岩分析及破岩力影响因素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7 董贵良;室内滚刀破岩实验与施工数据对比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8 魏斌;爆破破岩模拟的DDA方法及其应用[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9 张柏;单轴载荷破岩电磁辐射特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10 姜美旭;粒子冲击破岩规律的仿真研究及参数优化[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87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087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1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