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电化学法孔雀石硫化机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01 14:57
【摘要】:氧化铜矿浮选必须走“硫化一浮选法”,而硫化浮选进行好坏的关键就在于硫化过程的控制。因而本论文选取孔雀石为研究对象,对其硫化的相关机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试验表明,孔雀石电极表面不仅生成硫化薄膜,还存在硫化氢离子的氧化过程。试验采用三电极系统,以自制孔雀石块状电极为研究电极,铂电极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采用动电位极化和循环伏安法,结合热力学分析和小型浮选试验,对孔雀石硫化过程的产物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同时讨论了不同环境因素对其反应过程的影响。动电位极化扫描结果表明,孔雀石电极表面硫化氢离子在-1V~+1V(vs.SCE)的电位范围内存在三个氧化过程:在电位约为-625mV时,吸附于孔雀石表面的硫化氢离子被氧化生成硫化铜或多硫化铜,且深入到孔雀石内部;在电位约为60mV时,硫化氢离子被氧化为硫单质或多硫化物沉积在孔雀石电极表面;在电位约为750mV时,沉积在孔雀石电极表面硫单质或多硫化物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吸附于孔雀石电极表面的硫化氢离子被氧化为硫代硫酸根离子。在硫化钠浓度过高时,会有大量的硫代硫酸根离子生成,其吸附于孔雀石表面阻碍捕收剂的吸附,导致硫化后的氧化矿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浮选效果。循环伏安法试验研究结果,在阳极扫描过程中出现动电位极化扫描的三个峰电流,阴极扫描发现在峰2处出现还原峰,表明硫化氢离子被氧化为硫单质或多硫化物的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溶液中不存在亚硫酸根离子及其反应,也不存在硫化氢离子一步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的反应。此外,还研究了硫化钠浓度、溶液pH值及扫描速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最后,通过计算孔雀石中Cu-O键转变为Cu-S键时,发现该过程增加了共价键的分数,使矿物与水相互作用的活性降低,提高了矿物的可浮性,与浮选试验的结果相吻合。孔雀石被适量硫化钠活化的原因在其表面生成一层硫化铜或多硫化铜薄膜,过量硫化钠起抑制作用其中一个原因是其表面因大量的硫代硫酸根离子形成吸附层,出现过硫化现象,捕收剂难以突破吸附层与矿物发生吸附作用,从而影响浮选效果。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D952;T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鹏程;陈志勇;曹志明;罗仙平;;氧化铜矿石的选矿技术现状与展望[J];金属矿山;2016年05期

2 李泓;吕迎春;;电化学储能基本问题综述[J];电化学;2015年05期

3 瞿泓滢;裴荣富;梅燕雄;王浩琳;李进文;王永磊;;国外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成矿特征[J];中国地质;2013年02期

4 陈建华;李宁钧;曾冬丽;;铜锌混合精矿浮选分离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2011年11期

5 祁忠旭;陈代雄;杨建文;刘锡桂;;宝山铅锌矿抑制剂作用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1年05期

6 武薇;童雄;;氧化铜矿的浮选及研究进展[J];矿冶;2011年02期

7 郑永兴;文书明;刘健;邓永帅;;难处理氧化铜矿强化浸出的研究概况[J];矿产综合利用;2011年02期

8 袁明华;赵继春;;铜铅混合精矿铜铅浮选分离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8年05期

9 袁明华;普仓凤;;多金属复杂铜矿铜锌硫分离浮选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8年01期

10 王云;张丽军;;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廖昕;黑色页岩化学风化特征及其黄铁矿氧化动力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赵云峰;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3 刘志雄;氨性溶液中含铜矿物浸出动力学及氧化铜/锌矿浸出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韦广丰;电化学环境下铂及其合金表面氧气还原反应的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波;索拉沟难选氧化铜矿石选矿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龚婷;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3 刘诚;典型氧化铜矿孔雀石的硫化浮选研究与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海亮;某难选铜矿的选矿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江涛;云南元江氧化铜矿浮选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6 刘秀玲;硫化物电化学氧化过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本文编号:2490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490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a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