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切顶卸压留巷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顶板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2 06:22
【摘要】:基于神东矿区哈拉沟煤矿12201综采工作面切顶卸压留巷工艺实践,对切顶卸压留巷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顶板控制措施进行总结。实践表明:一次采动期间,当工作面留巷100m,巷道基本趋于稳定,可以回撤支护单体;通过增加12201运输巷单体支护强度、采取保护顶板锚索完好性措施、加密副帮玻璃钢锚杆支护密度等措施后,留巷段巷道围岩得到有效控制。二次采动期间,留巷巷道超前压力影响范围不大于25m,压力峰值位置距离工作面约10m;留巷巷道采取DW28-400/110型、DW25-400/110型两种单体支护,单体排距0.6m,每排6根,超前支护距离30m的支护方案是合理的。
[Abstract]: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utting top pressure and retaining roadway in 12201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of Haragou Coal Mine in Shendong Mining area, the mine pressure appearance law and roof control measures of roadway with cutting top pressure and retaining roadway are summarized.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during the first mining period, when the roadway stays 100m in the working face, the roadway basically tends to be stable, and the supporting monomer can be withdrawn,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roadway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increasing the single support strength of 12201 transportation roadway, taking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integrity of roof anchor cable, and strengthening the density of fiberglass bolt support. During the second mining period, the influence range of the advance pressure of the roadway is not more than 25m,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peak pressure is about 10m away from the working face, and the supporting scheme of DW28-400/ 110 and DW25-400/ 110 is reasonable. The single row distance is 0.6m, each row is 6, and the advance support distance is 30m.
【作者单位】: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哈拉沟煤矿;
【分类号】:TD3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起余;张强;刘进文;;难采煤层中“π放”顶板控制技术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08期

2 牛锡倬;;对我国今后顶板控制技术发展的探讨[J];煤矿开采;2007年03期

3 李龙飞;;浅谈炮采工作面顶板控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2期

4 曹敬松;;浅析回采与顶板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5 李国雄;谢晓铭;孙德宁;王森;;走向长壁炮采放顶煤工作面顶板控制的实践[J];煤炭技术;2012年03期

6 胡优华;;顶无网底区综采工作面过运架通道顶板控制技术[J];科技视界;2012年24期

7 严露;赵红元;;深部井煤巷上山施工顶板控制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21期

8 宋永津;大同煤矿坚硬难冒顶板控制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88年04期

9 方炳X;;湘潭锰矿顶板控制技术评述[J];湖南冶金;1991年01期

10 杨计先;综采综放混合开采顶板控制技术[J];煤;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涛;;侏罗纪15号煤层顶板控制方式和新回采方式、新型材料的应用探索[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2 解景全;徐林生;杨彦峰;张占海;;煤矿综采整体难冒顶板控制[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3 窦林名;陆菜平;秦玉红;张小涛;;电磁辐射预测顶板运动规律探讨[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4 辛岭;蔡成佩;陈清国;;开采煤层厚砂岩顶板注水防冲的总体设计[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刘锦荣;;大同矿区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采场直接顶结构及顶板控制技术[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前言[A];矿山坚硬岩体控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7 侯恩科;冯洁;杨帆;;宁东煤炭基地首采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分区预测[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潘娜;洼里矿实现“零水分”成本[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袁卫华 王正柱;廖氏绝活[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3 张宝祥 杨涌;铮铮铁骨铸金魂[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广宏;基于C/S模式的顶板控制专家系统[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2 彭磊;综采工作面厚硬砂岩顶板控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17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17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7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