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麻栗坡南温河钨矿床构造叠加及其与成矿关系
发布时间:2019-07-30 15:26
【摘要】:南温河白钨矿床为产于元古代变质地层中的层状大型白钨矿床。本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学及矿床外围地质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来源、演化、矿床成因及成矿动力学背景。该矿床的白钨矿体主要分为两种,一为呈层状、面型产出的层状矿体,与地层整合接触,并随地层同步褶曲;二为与地层斜交的脉型矿体,叠加在层状矿体之上,使矿化更加富集。白钨矿床主要赋矿岩石为层状似“矽卡岩”、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及电气石石英岩、二长岩等。通过年代学数据,确定了白钨矿形成时期,分析白钨矿形成时的构造作用对其的控制,以及老君山岩浆热液对其的成矿作用。通过构造分析探讨了晚期石英脉型白钨矿对早期层控矽卡岩型白钨矿的富集叠加作用,结合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区域演化规律。
【图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 引言南秧田白钨矿床是我国滇东南地区著名锡多金属成矿区内的典型钨矿床之一,是我西南地区一个罕见似层状白钨矿床。矿床位于文山州麻栗坡县南南西方向、南温河乡城子上大队:地理坐标为东经 104°37 32 、北纬 22°57 32 (图 1一 1)。有简易公路经南温河乡与麻栗坡县城连接,距南温河乡 16 公里,至麻栗坡县城 38 公里,到文山州首府文山县城 122 公里,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云南省麻栗坡南温河钨矿床构造叠加及其与成矿关系勒断裂带:走向为北东一南西,自红河向北东经建水、弥勒、师宗南继续延伸。断裂带中发育有不同规模的压剪性逆断层顺层延伸,°~60°。断裂带中褶皱异常发育,值得一提的是中三叠统个旧组,,逆冲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之上,尤以古生界最为发育。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67
本文编号:2520981
【图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 引言南秧田白钨矿床是我国滇东南地区著名锡多金属成矿区内的典型钨矿床之一,是我西南地区一个罕见似层状白钨矿床。矿床位于文山州麻栗坡县南南西方向、南温河乡城子上大队:地理坐标为东经 104°37 32 、北纬 22°57 32 (图 1一 1)。有简易公路经南温河乡与麻栗坡县城连接,距南温河乡 16 公里,至麻栗坡县城 38 公里,到文山州首府文山县城 122 公里,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云南省麻栗坡南温河钨矿床构造叠加及其与成矿关系勒断裂带:走向为北东一南西,自红河向北东经建水、弥勒、师宗南继续延伸。断裂带中发育有不同规模的压剪性逆断层顺层延伸,°~60°。断裂带中褶皱异常发育,值得一提的是中三叠统个旧组,,逆冲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之上,尤以古生界最为发育。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岳桥;徐先兵;贾东;舒良树;;华南早中生代从印支期碰撞构造体系向燕山期俯冲构造体系转换的形变记录[J];地学前缘;2009年01期
2 张文佑;张寿常;马振图;;广西海洋山花刚岩之构造与钨矿脉生成之关系[J];地质论评;1942年Z2期
3 周建平,徐克勤,华仁民,赵懿英,朱金初;滇东南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特征与矿床成因[J];矿物学报;1998年02期
4 锺大赉,吴根耀,季建清,张旗,丁林;滇东南发现蛇绿岩[J];科学通报;1998年13期
5 李聪;陈世悦;张鹏飞;张跃;王玲;毕明威;;华南加里东期陆内构造属性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6 陈扬玉;马关—麻栗坡地区微量元素分布及成矿[J];物探与化探;198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贾福聚;云南老君山成矿区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伍伟;云南老君山成矿区找矿信息集成及勘查靶区优选[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洪召;云南麻栗南秧田元古界层控白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520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2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