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煤层工作面小构造无线电波透视探测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3 06:42
【摘要】:我国的综采工作面采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煤层工作面内地质构造的分布状态、发育程度、空间位置对工作面的快速安全回采有着重要意义。与其他用于工作面构造探测的物探方法相比,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具有工作效率高、透距大、成本低的特点,为工作面地质构造探测最常用的方法。本文从坑测的观测系统、模拟实验、资料处理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结合实际的数据资料,开展小构造探测的精细研究。地面开展了小间距接收的地面坑透实验,对比了双巷透视观测系统和四巷观测系统的探测效果,表明四巷透视观测系统结果对探测目标的反映更加准确,有利于小构造的准确探测。利用工作面实际坑透数据及回采验证资料,对坑透成像方法、参数设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1)ART、SIRT、LSQR三种层析成像反演技术,其结果为工作面网格单元的电磁波吸收系数值,该反演结果都对落差≥1/2煤厚的主要地质异常平面范围控制较好,对小构造1/2煤厚的地质异常三种反演结果均有一定程度反映。相对来说SIRT反演结果与地质异常的吻合程度更好一些。(2)实测场强分布图、场强差值分布图、场强比值分布图三种场强值处理结果,其结果为工作面网格单元的场强值或场强衰减值,其成像结果较为相似,都对落差≥1/2煤厚的主要地质异常范围控制较好,对1/2煤厚的地质异常有一定程度反映,对落差≤1/3煤厚的地质异常反映不明显;其中实测场强分布图反映了工作面实测场强值的变化情况,对地质异常程度的反映相对优于衰减系数处理结果。(3)通过设置不同网格大小进行SIRT反演并进行对比分析,SIRT反演单元网格边长大小的选择应与实际接收数据间距相同时,反演结果对地质异常的反映效果最佳。(4)在工作面实际坑透时,采用5m的接收点间距比10m的接收点间距能够获取更多地可靠数据,对地质异常边界的有效控制距离显然要更优;特别对小范围的地质异常,采用10m的接收点间距可能仅得到很少的异常场强值,而采用5m的接收点间距可得加倍的异常场强值,能够更可靠准确地圈定地质异常区。(5)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条件下,迭代次数为50次以下,随迭代次数的增加,SIRT反演结果对地质异常反映越灵敏可靠;迭代次数50次以上,SIRT反演结果与50次迭代反演结果基本相同,因此,最大迭代次数的选择应在50次以上。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D1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鹏大,池顺都,陈永清;查明地质异常:成矿预测的基础[J];高校地质学报;1996年04期

2 陈永清,刘红光;初论地质异常数字找矿模型[J];地球科学;2001年02期

3 王琨;高乐;吕文超;;地质异常的研究发展及意义[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1年01期

4 郝天录;;地质异常的矿产资源定量化预测与不确定性评价探讨[J];企业导报;2011年12期

5 刘石年;段嘉瑞;吴延之;;地质异常理论及其在兰坪-思茅地区的应用[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3年01期

6 赵鹏大,王京贵,饶明辉,,李浩昌;中国地质异常[J];地球科学;1995年02期

7 陈永清;赵鹏大;;综合致矿地质异常信息提取与集成[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8 杨永华;地质异常的有序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现代地质;1997年02期

9 赵鹏大,汤军,陈建平,厉青,柳忠泉;油气地质异常与非传统油气资源勘探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2年02期

10 张国明;邱志诚;殷为斌;;工作面内地质异常区电法探测新技术[J];煤炭技术;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成伟;聂凤军;白大明;邓颂平;;新疆中天山及邻区综合地质异常与金矿找矿方向[A];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及找矿预测新技术新方法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1年

2 荆凤;张启明;陈建平;;基于GIS和RS的西南三江北段地质异常分析[A];第七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陈永良;;专家乘积模型与多元地质异常识别[A];第十二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施安才;;潘北矿倾斜工作面无线电波透视应用效果分析[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二)·地质专业[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厉青;油气地质异常信息挖掘与定量分析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2 廖代勇;油气地质异常在试井解释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汤军;含油气盆地油气地质异常定量预测与评价研究——以山东临清坳陷东部德南洼陷综合研究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客伟利;油气地质异常信息分析系统设计与研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左仁广;基于地质异常的矿产资源定量化预测与不确定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左汪会;煤层工作面小构造无线电波透视探测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2 马艳英;主成分趋势面方法在地质异常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3 赵彬彬;地质异常各向异性定量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2572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72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b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