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强膨胀软岩巷道锚网喷架联合支护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4 00:07
【摘要】:强膨胀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是西部地区矿井建设中普遍遇到的难题。为解决强膨胀软岩遇水泥化、崩解等给巷道掘进、支护等工程带来的困难,以强膨胀软岩巷道支护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调研,研究强膨胀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建立强膨胀软岩巷道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了锚网喷架联合支护时巷道塑性区范围、表面位移和钢支架的受力特征。进行现场测试,获得了巷道围岩变形和锚杆受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钢支架与锚网喷构成联合支护体系可有效提高支护结构整体刚度,提升围岩的自稳能力和自承能力。
【图文】:

软岩巷道变形,形式


案原设计支护方案为锚网索喷支护,锚杆规格为20mm×2400mm,间排距800mm×800mm,采用CK2335和Z2360树脂锚固剂各1支;金属网网片尺寸为110cm×180cm;锚索采用15.24mm×8300mm钢绞线,在拱顶中心线及其两侧弧长2.4m处设置,采用1支CK2335和2支Z2360树脂锚固剂锚固。喷层初喷100mm,复喷50mm,喷层厚度150mm。上述支护方案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对于围岩强度等级低、完整性差,兼具地层富水性和岩石吸水强膨胀特性的软岩巷道而言,会增加施工难度,降低支护效果。施工过程中发生了顶板下沉变形和两帮水平收敛变形,见图1。1.3围岩变形理论计算软岩巷道变形主要包括围岩的弹性变形、岩体的碎胀变形、软岩吸水膨胀变形及岩体蠕变四部分。1)弹性变形。巷道开挖后,围岩受力状态发生改变,在2~3倍巷道直径范围内,岩体将产生弹性变形。文献[1]认为,对于圆形巷道,围岩弹性变形ue可按式(1)计算。表1砂岩矿物成分及质量分数Table1Mineralmassfractionsofsandstone岩样成分石英钾长石斜长石方解石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质量分数/%12.911.89.210.78.336.710.4图1软岩巷道变形形式Fig.1Deformationtypeofsoftrockroadway917第17卷第3期2017年6月安全与环境学报JournalofSafetyandEnvironmentVol.17No.3June,2017

围岩变形,巷道,表面


停嗨词?5)计算巷道开挖后围岩蠕变变形。εc=σEM+ση()Mt+σEK1-e-EKηK()t+εP(5)式中σ为岩石所受应力,MPa;EM、ηM为Maxwell体的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EK、ηK为Kelvin体的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εP为塑性应变。根据室内围岩三轴蠕变试验结果,拟合分析得到EK=1.8GPa,ηK=16.9GPa·d,EM=0.96GPa,ηM=1200GPa·d,将上述参数代入式(5)即可得到巷道开挖变形后蠕变变形。通过式(1)~(5)计算得到的围岩表面1m范围内的变形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巷道开挖后围岩表面即发生弹性变形和碎胀变形,二者与时间无关,巷道开挖后即刻产生。随着时间的累积,围岩吸水膨胀变形和蠕变变形逐渐发挥,表面变形迅速增加,这一增加的过程持续30d左右。巷道开挖后,若不及时采取支护,则开挖30d后巷道变形将达到560mm以上,并持续增加。这对于巷道而言是不可承受的,因此必须对强膨胀软岩巷道开展支护技术研究,确定合适的支护结构及支护参数,,保证巷道功能和使用的安全。2强膨胀软岩巷道支护技术2.1强膨胀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原理强膨胀软岩巷道支护难度大,锚网索喷联合支护难以起到良好的支护效果。大量工程实践表明,U型钢可缩性支架具有初撑力高、增阻速度快、支护强度大等优点,在富水性较强的强膨胀性软岩巷道中采用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和U型钢可缩性支架联合支护技术,可以克服锚网索喷支护的不足,允许围岩变形能量充分释放,支架工作阻力逐渐发挥,能显著提高支护结构的整体刚度,有效解决强膨胀软岩巷道支护难题。2.2数值仿真分析2.2.1模型建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建立直墙半圆拱型巷道弹塑性数值仿真模型。模型尺寸为60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新元;;软岩巷道施工维修中支护方式的选择[J];西北煤炭;2006年04期

2 凌同华;彭欣;李夕兵;;软岩巷道变形的混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3 包兴胜;;软岩巷道流变稳定性研究[J];采矿技术;2007年02期

4 单世东;;浅谈软岩巷道的破坏及对策[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年04期

5 周学斌;冯国海;;软岩巷道合理监测监控技术研究[J];煤矿开采;2009年06期

6 贾东秀;张志伟;刘生健;;煤矿软岩巷道变形模拟与监测[J];山东煤炭科技;2013年03期

7 夏宇君;张海亮;高建平;;上海庙矿区软岩巷道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年09期

8 陈进,袁文伯;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J];建井技术;1986年04期

9 谷德钟;软岩巷道离壁(石旋)支护[J];矿山压力;1986年01期

10 王宝如;软岩巷道破坏原因及处理方法[J];煤矿开采;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满潮;王俊臣;;软岩巷道关键部位二次耦合支护技术[A];世纪之交软岩工程技术现状与展望[C];1999年

2 高尔新;陈二霞;李鲁;;软岩巷道不同形式钢桁架支护结构受力性能分析[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尹润生;刘宝振;;软岩巷道合理支护参数理论分析与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4 刘竹华;沙秀英;杜永兼;陈诗才;吴玉庚;陈月娥;;汾西柳湾煤矿软岩巷道稳定性的模拟试验研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5 陈月娥;杨桂枝;;汾西柳湾煤矿软岩巷道稳定性的光弹模拟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6 薛忠臻;张海荧;;龙口矿区软岩巷道运动状态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李华祥;邹喜正;丁伯中;;软岩巷道全长树脂锚固问题分析[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韩兴;丁海强;毛永刚;韩志明;;软岩巷道破坏原因分析支护对策[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张翼威;;程村矿井软岩巷道破坏原因分析及对策[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5年

10 徐华生;段贤明;;软岩巷道的支护对策[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范振峰;岱庄矿夹心支护撑起软岩巷道[N];中国煤炭报;2010年

2 黄长国;封闭暴露面:有效支护膨胀性软岩巷道[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王永岩;软岩巷道变形与压力分析控制及预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3 荆升国;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棚—索协同支护围岩控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4 杜丙申;千米深井软岩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其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5 王波;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分析与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刘海源;蒲河矿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机理及协调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王其胜;深部软岩巷道矿压特征与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李青海;查干淖尔一号井软岩巷道失稳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孟德军;杨庄矿软岩巷道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坚;高应力区泥质软岩巷道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武剑;木孔煤矿软弱围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吴家文;大断面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顿;软岩巷道底臌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5 梁东伟;富水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支护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鹿;深层软岩巷道嵌合互补支护与数值模拟[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仲永;深部高应力工程软岩巷道连续“双壳”围岩控制机理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8 王新;软岩巷道高预紧力大变形锚杆支护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龙武文;开采扰动下软岩巷道超前支护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10 王刚;灵泉矿软岩巷道安全支护技术研究与数值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72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72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f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