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江西九瑞地区武山铜矿北矿带层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17:43
【摘要】:武山铜矿床作为长江中下游Fe-Cu-Au-Pb-Zn-硫化物-明矾石-膨润土-石膏成矿带的重要大型矿床,其成因和成矿规律研究对区域深部找矿有实际指导意义。武山铜矿床位于九瑞矿集区中部,矿区分南北两个矿带。南矿带发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体,北矿带发育层控矽卡岩型矿体和层状硫化物矿床。本文研究认为层状硫化物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成因的矿床,矿区成矿受区域构造—岩浆制约显著。矿相学研究显示,层状硫化物矿床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黄铁矿结构有胶状结构、粒状结构以及溶蚀结构,黄铜矿结构有溶蚀结构和交代结构。构造主要有脉状构造、细脉状构造和稀疏浸染状构造。胶状黄铁矿不具有假象取代和微生物作用的典型特征,矿物组构显示出层状硫化物矿床具有岩浆热液充填交代成矿作用特征。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胶状黄铁矿δ~(34)S值为-0.49‰~+4.10‰;变晶黄铁矿δ~(34)S值为-0.78‰~+3.76‰;黄铁矿δ~(34)S值为-2.70‰~+1.43‰;磁黄铁矿δ~(34)S值为+0.38‰;黄铜矿δ~(34)S值为-3.01‰~-0.36‰。研究区矿物硫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武山北矿带层状硫化物矿床受多期岩浆热液作用,各矿物δ~(34)S组成与武山南矿带花岗闪长斑岩体吻合,整体δ~(34)S值介于岩浆岩的δ~(34)S值范围内,具有明显深部岩浆硫特征。区域构造-岩浆系统研究显示,武山铜矿床位于北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处。层状硫化物硫化物矿床是在区域地壳持续减薄的背景下,深部岩浆沿区域断裂交接的“节点”位置多期次上涌,致使含矿热液贯入到黄龙组与五通组间的“层滑系断裂”储矿空间,充填交代顶板碳酸盐岩地层而成矿。
【图文】:

周涛,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岩浆岩,矿床


图 2.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岩浆岩、矿床、构造示意图(据毛景文等,2004;周涛发等,2017;刘博等,2018 修改)[10,51,52]2.3 主要断裂构造与成矿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育有 NNE、NE-NEE、NW 向断裂,,主要的断裂构造包括:六安断裂、襄樊-广济断裂、郯庐断裂、长江深断裂、江南断裂。断裂性质主要以逆冲推覆为主,部分表现剪切平移断层或是张性正断层,具多期活动特点。不同方向断裂的交汇部位为成矿最有利部位[1]。其重要构造如图 2.1 所示。中国东部自晚侏罗世处于构造体制转换阶段,周涛发等[51]根据构造-岩浆-成矿特征,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主体成岩成矿作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走滑挤压阶段(146~135Ma),走滑引张阶段(135~126Ma)和拉张伸展阶段(126~123Ma)。走滑挤压活动主要发生于构造体系转变的中后期,由于开始的挤压作用,使坳陷带内形成一系列断隆区,构造方向呈 EW(NWW-NEE)向。该阶段构造活动,使得区域发育的高钾钙碱性中酸性岩体具有复杂壳幔相互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伴随有矽卡岩

武山铜矿,联合图,地质


第三章 矿区地质2±1.8Ma~149.6±3.0Ma 之间,武山矿区辉钼矿成矿年代主要有 140.81 Ma、146.4±2.6 Ma[8,67],稍早于城门山成矿作用时间 137.9±3显示大量岩浆侵入活动发生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在这一时期过渡向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巨量的岩浆浅部就位与这一时期的一的构造—岩浆—成矿体系[10,24]。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41;P61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国;;江西九瑞矿集区武山铜硫矿床地质特征新认识及成矿远景分析[J];矿冶工程;2016年06期

2 覃敢;汪龙;;长江中下游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综述[J];南方金属;2015年05期

3 蒋少涌;徐耀明;朱志勇;周巍;孔凡斌;孙岩;;九瑞矿集区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及其与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研究[J];岩石学报;2013年12期

4 张国伟;郭安林;王岳军;李三忠;董云鹏;刘少峰;何登发;程顺有;鲁如魁;姚安平;;中国华南大陆构造与问题[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10期

5 董玉翠;张智宇;杜杨松;龙旺生;滕传耀;李湘莲;;安徽安庆铜铁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及其成矿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2013年02期

6 孔凡斌;蒋少涌;徐耀明;朱志勇;钱汉东;边立曾;;江西武山铜矿床海底喷流与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控矿地质条件、矿石结构构造与矿床地球化学制约[J];岩石学报;2012年12期

7 严育通;李胜荣;贾宝剑;张娜;闫丽娜;;中国不同成因类型金矿床的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及统计分析[J];地学前缘;2012年04期

8 王自强;高林志;丁孝忠;黄志忠;;“江南造山带”变质基底形成的构造环境及演化特征[J];地质论评;2012年03期

9 黄菲;寇大明;宋丹;王永钱;成秋明;高文元;谭伟;;山西耿庄黄铁矿晶须形貌的显微观测及其标型意义[J];地质学报;2011年09期

10 东前;杜杨松;曹毅;庞振山;宋林旭;郑震;;江西武山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J];矿物岩石;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2628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628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3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