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白一勘查区褐煤腐植酸分布与形成条件

发布时间:2020-05-20 17:14
【摘要】:腐植酸作为一类重要的战略资源,褐煤、风化煤和泥炭是其赋存的主要地质载体。本文主要依据煤田勘探资料,采用地质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查明了白音华煤田第一勘查区下白垩统褐煤腐植酸地质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了腐植酸形成产出的地质控因。基于常规煤质资料,建立了包括35个参数的腐植酸成因分析参数体系。其中,营养水平指数(NLI)和风化程度指数(WDI)是本文建立的新参数。分析认为:区内煤层可能主要起源于草本植物,沼泽覆水相对较深,酸性条件更有利于腐植酸形成,过度营养水平不利于成煤植物向腐植酸转化。研究发现,区内煤的指相标志存在系统性“矛盾”。由此,耦合分析多方面论据分析了褐煤原生腐植酸形成条件的特殊性,认为煤中粘土矿物主要是火山灰蚀变的同生产物,腐植酸形成于还原性及酸性较强的泥炭沼泽环境。论文包括插图67幅,表格22个,参考文献97篇。研究区褐煤总腐植酸产率低于我国标准褐煤样,总体呈正态分布但略呈负偏,随层位降低而趋于降低。发现煤层垂向上发育5种总腐植酸产率分布类型,不同煤组中优势类型有所不同,指示时空上古泥炭沼泽地质条件变化极大。区域上,各煤组及主煤层总腐植酸产率区域分布格局大致相似,发育若干个高值或低值中心,等腐植酸产率带多呈NW-SE向展布,可能与古埋深引起的早期煤化作用差异密切相关。同时,大于一定埋深后褐煤总腐植酸产率随深度加大而显著降低,指示深部总腐植酸产率受到热致煤化作用的影响。
【图文】:

示意图,腐植酸,组分,流程


硕士学位论文0~1.448g/cm3之间,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虞继舜,2000)。根据溶解性质,为不同的种类,可溶于酸的部分称为黄腐酸,溶于丙酮或乙醇的部分成为棕沉淀部分称为黑腐酸(柴岫等,1990)。通常,黄腐酸称为富里酸,棕腐酸统称为胡敏酸,,萃取流程见图 1-1。

示意图,腐植酸,基本结构单元,分子


硕士学位论文用,包括-O-、-NH-、-CH2-、-N-、-S-等。活性基OH、 OH、>C=O、 OCH3、C-O-C 等几种,其中 COOH 是腐为主要的特征(Peuravuori et al,2007;李丽等,2012;Frantisek,、植物种类和缩合程度不同,腐植酸的结构和成分具有很大变化(;Stefanova et al,1993;Oskars et al,201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8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红;庄锐;张政;赵文波;王平艳;夏举佩;李国斌;;褐煤腐植酸的结构、组成及性质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5年08期

2 刘梅堂;王天雷;程瑶;付玉;张盼;谢萌;孙萌萌;杨大圩;;中国泥炭褐煤资源及发展腐植酸钾产业潜力[J];地学前缘;2014年05期

3 罗培培;傅雪海;;我国褐煤共伴生资源分析及利用方向[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12期

4 牛育华;李仲谨;郝明德;余丽丽;朱雷;;腐殖酸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5 陈淑云;马伟明;李波;;国内外泥炭资源及其利用[J];腐植酸;2006年06期

6 孙伟亚;何广平;吴宏海;高嵩;;珠江河口水体沉积物中腐殖酸的提取与表征[J];应用化工;2006年01期

7 万鹰昕,刘丛强,刘建军,傅平青;溶液化学对高岭土吸附腐植酸影响的实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8 张学才,张德祥;我国的腐植酸资源及其工农业应用[J];中国煤炭;2000年12期

9 折步国,刘玉兰,周占京,赵保卫;从天祝褐煤中提取黄腐酸的研究[J];腐植酸;2000年01期

10 傅贵,秦凤华,阎保金;我国部分矿区煤的水润湿性研究[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阳;表面活性剂诱导的胶体高岭石疏水团聚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72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672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b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