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里湾银铅锌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崤山地区,是近年华北克拉通南缘崤山地区发现的首个大型银铅锌矿床。该矿床矿体主要产于老里湾花岗斑岩体内,部分产出在熊耳群围岩内,矿体同时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床地质研究表明,老里湾银铅锌成矿作用可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期又可分为四个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菱铁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重晶石—方解石阶段。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两件老里湾花岗斑岩样品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29.0±1.7 Ma、129.0±1.1 Ma,这一年龄同时限定了成矿年龄的上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岩体具有高硅、富碱、准铝质—弱过铝质的特点,富集LREE、Rb、Ba、Sr、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REE、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负Eu异常。综合分析表明,老里湾花岗斑岩体与区域同时期岩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的侵位可能与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大转折及岩石圈减薄相关。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老里湾花岗斑岩体中石英斑晶中以含子矿物的多相流体包裹体为主,另有部分富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多大于300℃,最高可达550℃以上,盐度一般大于30wt%NaCl equiv.,密度多大于1.0g/cm~3,并且流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_2,显示出中高温、高盐度、中高密度的流体特征,推测流体为H_2O-NaCl-KCl±CO_2体系。成矿热液期流体包裹体多为富液两相流体包裹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温度逐渐下降,多数不高于300℃,盐度多小于13 wt%NaCl equiv.,显示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特征,流体中含有少量的CO_2,推测成矿流体为H_2O-NaCl±CO_2体系,成矿热液温度的下降可能与后期大气水的混入有关。氢—氧—碳同位素同样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岩浆热液来源,但是晚期可能混入了大气水。其中氢—氧同位素研究显示,热液期II-III阶段近矿绢云母δD_(H2O)为-48.2~-51.7‰,平均为-49.6‰,δ~(18)O_(H2O)介于5.1~7.3‰,平均为6.7‰;热液期III阶段重晶石δD_(H2O)为-97.2~-103.7‰,δ~(18)O_(H2O)为7.8~8.6‰,IV阶段重晶石δD_(H2O)为-92.6~-96.2‰,δ~(18)O_(H2O)为-0.4~0.2‰,在δD_(H2O)-δ~(18)O_(H2O)图解上表现出由岩浆水向大气水漂移的现象。碳—氧同位素研究显示,热液期II阶段菱铁矿δ~(13)C_(PDB)为-3.7~-4.9‰,δ~(18)O_(PDB)为-17.5~-18.8‰,热液期IV阶段方解石δ~(13)C_(PDB)为-0.2~-5.6‰,δ~(18)O_(PDB)为-13.1~-22.5‰。经过换算以后菱铁矿δ~(13)C_(fluid)为-5.2~-6.6‰,平均值为-6.0‰;δ~(18)O_(H2O)为4.1~5.4‰,平均值为5.1‰。方解石δ~(13)C_(fluid)为-1.6~-7.0‰,平均值为-4.4‰;δ~(18)O_(H2O)为-5.7~4.0‰,平均值为-0.9‰。碳氧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来源,晚期有大气水的加入。老里湾矿床成矿热液期金属硫化物δ~(34)S为-0.1~5.3‰,平均为2.3‰,重晶石δ~(34)S为10.0~11.9‰,平均值为11.3‰。硫同位素的组成均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从热液期II阶段到IV阶段硫同位含量相对增加说明在成矿后期有少量其他来源,如熊耳群等的加入。热液期方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的值范围分别为:17.163~17.400,15.382~15.491,36.840~37.801,分布较为集中,在铅同位素图解上分布在太华群区域的上部,与崤山地区早白垩世的花岗斑岩部分重叠。硫—铅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主要与岩浆热液相关,具有深部地幔来源的特点,但与崤山地区早白垩世的花岗斑岩的来源又不完全相同。结合矿化特征、区域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特征,认为虽然老里湾银铅锌矿床与老里湾花岗斑岩体空间关系密切,与岩浆热液在成因上密切相关,但从老里湾银铅锌矿床的野外地质特征可知成矿时代应稍晚于赋矿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因此,老里湾矿床与赋矿岩体二者并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但可能为同一深部岩浆房活动的产物。崤山地区断裂带和岩体交汇处是寻找银铅锌矿床的有利部位,这一认识得到了近期老里湾北部中河地区的银铅锌勘查工作的验证。同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相比,崤山地区整体剥蚀较浅,老里湾银铅锌矿体深部还具有寻找斑岩型钼矿床的潜力。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618.52;P618.4
【部分图文】:
论文技术路线图

图 2.1 华北克拉通南缘地质矿产简图(据 Mao et al., 2010 修改)崤山地区处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中部(图 2.2),其北东侧以三门峡—鲁山断裂为界,北西侧为三门峡—灵宝断陷盆地与小秦岭相隔,东南部为卢氏—洛宁断陷

崤山地区地质构造简图(据王通,2015修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岩;;陕西省南郑县马元铅锌矿床矿石特征[J];智能城市;2017年02期
2 韩飞;钟康惠;包相臣;;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中黄锡矿的发现[J];新疆有色金属;2017年02期
3 谭华杰;邵拥军;潘磊;;河南嵩县土地庙沟铅锌矿床金属硫化物化学成分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南方金属;2017年03期
4 尹力;陈翠华;黎洪秩;黄小东;宋志娇;唐卫;;陕西马元铅锌矿床成矿时代问题讨论[J];矿物学报;2015年S1期
5 王京;;河北省怀来县常庄子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科学家;2016年14期
6 王京;;河北省涿鹿县高家庄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科学家;2016年17期
7 邹倩;;天山地区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成因研究[J];城市地理;2017年08期
8 聂飞;董国臣;朱华平;;云南西邑铅锌矿床主要矿物学特征[J];矿物学报;2013年S2期
9 邱文龙;李波;申屠良义;;昭通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18期
10 张红军;吴昊;赵海玲;;辽宁青城子铅锌矿床与朝鲜检德铅锌矿床对比研究[J];现代矿业;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鸿章;云南省太平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匡文龙;西昆仓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与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林方成;论扬子地台西缘层状铅锌矿床热水沉积成矿作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4 陈康林;藏东松宗—然乌地区MVT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资源潜力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振亮;云南会泽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6 张志斌;南天山造山带主要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7 高海军;云南保山—龙陵地区西邑铅锌矿床成矿机制及区域找矿标志[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8 王莹;新疆西南天山地区铅锌矿床区域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9 张智慧;华北板块南缘外方山地区钼、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亚夏尔·亚力坤;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的古地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宁;西藏下你曲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王瑞良;大兴安岭南段敖包吐铅锌矿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吴志旖;新疆火烧云超大型非硫化物铅锌矿床:发生表生氧化的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牛旭宁;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5 李俊明;新疆昭苏县阿尔恰勒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6 何子轩;西藏墨竹工卡县措噶铅锌矿床成因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7 李晓明;华北克拉通南缘崤山地区老里湾银铅锌矿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8 游家贵;黔南牛角塘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9 张燕群;安徽西湾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D];东华理工大学;2019年
10 刘青占;内蒙古长岭子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构造背景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
2862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6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