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跨频段岩石物理模型的井震匹配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15:46
   地震资料在反演解释过程中,通常需要和测井资料结合应用,以弥补其在纵向分辨率不足的缺点。由于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存在尺度、频率与传播路径上的差异,且实际的岩石孔隙结构往往会导致频散现象,这将使得它们在速度反映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测井数据进行频散校正,才能使其与地震资料更好的匹配。本文首先对测井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中值滤波剔除异常数据;利用沃尔什变换对测井数据进行初步分层;根据最小速度差及最小厚度原理对其进行更为精细的分层,使其保留更多地层信息。其次,采用了三种尺度粗化方法,分别为简单的加权平均法、Backus等效平均法以及相关函数(PCF)法,对声波测井速度进行降频处理,使其直接从测井频段降到地震频段,并与同频段地震VSP速度进行比较。然后,利用三种跨频段的岩石物理模型,分别为标准粘弹模型、谐振Q模型以及基于孔隙结构分布的拓展喷射流(E-S)模型,对处理后的测井数据进行频散校正。最后利用降频后的井数据以及频散校正后的井数据分别制作合成地震记录,与原始测井数据制作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对比,并插入井旁地震道,分析其匹配效果。通过分析最后的合成记录可知,直接利用尺度粗化后的测井数据制作合成记录,并没有使得时深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在振幅特征上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相较而言,PCF方法考虑了非均匀介质中各异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的弹性散射,粗化效果略优于前两种方法。因此不能单纯的利用尺度粗化后的结果进行井震匹配,还需要和相应的频散模型结合使用。利用三种跨频段岩石物理模型校正后的井数据所制作的合成记录,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层位能够良好的对应,相位偏差较低,振幅特征相似,与井旁道的相关性也有所提升。尤其是新建立的E-S模型,实现了对测井数据的逐点频散校正,使其在薄层信息展示及精细层位标定上更有优势。
【学位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631.44
【部分图文】:

框图,框图,声波测井数据,制作合成


利用三种尺度粗化方法及三种跨频段岩石物理模型校正后的声波测井数据得到反射系数,选取合适的地震子波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并与井旁地震道匹配调整,观察匹配结果,分析不同方法及模型的校正效果,并讨论其对井震匹配精度的影响。

中值滤波,时窗


iiQ |Ya|最小。利用不同的滤波窗口对测井纵波速度进行4次滤波,所得结果如图2-1所示。图2-1(a)为原始数据及加入白噪声的数据;图2-1(b)、(c)、(e)分别为滤波窗口大小为3、9、13的中值滤波结果;图2-1(d)为变时窗中值滤波结果,滤波时窗依次为3、5、7、9。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值滤波的效果受到时窗大小的影响:时窗尺寸较小时,可以保留更多细节信息,但是滤除噪声的能力较弱;时窗尺寸较大时,噪声抑制能力加强,但部分数据会失真。当滤波次数相同时,变时窗中值滤波相较于常规滤波方法效果更好,不仅有效的滤除了噪声,还可以保证数据几乎不失真。因此,在实际数据处理中,利用逐次递增的变时窗中值滤波方法可以达到更优的效果。

波形,声波测井,预处理,测井数据


(a)滤波数据 (b)Walsh 变换 (c)层合并图 2-3 hg103 井声波测井速度预处理结果从图 2-3 中的井数据预处理结果来看,通过 Walsh 变换后,对滤波后的数据实现了初步的分层,波形逐渐趋于方波化。在 Walsh 变换的基础上,分析相邻层为之间的波阻抗差异,对具有相同性质的相邻测井数据进行了层合并处理,测井数据的层位信息变的更加明显,并为为建立初始的时深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滋;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岩石物理化学》[J];地球科学;1988年06期

2 林传易;地球物质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美国“地球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研讨会”报告简介[J];地质地球化学;1988年08期

3 单志刚;用主因子分析研究岩石物理机械性质[J];地质与勘探;1989年06期

4 杨志芳;曹宏;;地震岩石物理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3期

5 ;迎接地震岩石物理的机遇与挑战[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5期

6 段林娣;张一伟;张春雷;;划分岩石物理相的新方法及其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7年02期

7 董晓军;仝方超;蒲阳峰;张明;高利军;罗立锦;;基于岩石物理相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宏观剩余油分布[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04期

8 朱伟;单蕊;;虚拟岩石物理研究进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年06期

9 吕其彪;孙作兴;;岩石物理模版在储层定量解释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2期

10 宋子齐;杨红刚;孙颖;景成;程国建;何羽飞;张亮;;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建模[J];断块油气田;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华峰;复杂储层描述的数字岩石物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2 邓馨卉;基于岩石物理与地震波传播参数相融合的页岩储层特征描述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张冰;基于统计学理论的页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王为民;核磁共振岩石物理研究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1年

5 原宏壮;各向异性介质岩石物理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林恬;地震反演与岩石物理反演一体化技术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7 赖锦;库车坳陷致密储层岩石物理相测井定量表征方法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8 刘倩;致密储层岩石物理建模及储层参数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9 刘欣欣;非均质储层地震岩石物理模型构建与波场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张铁强;地震属性及其对实际数据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永杰;基于跨频段岩石物理模型的井震匹配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2 罗伟;基于岩石物理分析的AVO反演方法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3 于鑫;裂缝型油气藏岩石物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秦秋萍;数字岩石物理中弹性参数的有限差分计算方法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5 周琦杰;基于岩石物理理论的致密砂岩等效模型构建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6 王金鑫;鄂尔多斯盆地W地区致密油岩石物理相特征[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7 王雪冰;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的地质建模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8 吴夏;高磨区块灯四段岩石物理及井震特征对比研究[D];长江大学;2018年

9 崔丽萍;基于岩石物理相的测井解释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10 郭笑锴;基于岩石物理相低孔低渗储层评价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2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62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e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