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基本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08-17 23:39
火山岩型铀矿床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形成于白垩纪、古近纪和新近纪等三个时期。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铀从源岩中萃取出、热液流体的运输、以及物理化学环境的变化导致铀的沉淀。铀的源岩一般是中酸性-酸性岩石,通常呈碱性、准铝质至过铝质,富硅质、富钾、贫钙,富集U、F、Nb、Ta、Zr、Th和Rb等元素,而亏损Mg、Fe、Ti、P、Ba、Sr、La和Eu等元素;与之有关的火山岩和次火山岩多数显示出A型花岗岩特征。铀通常赋存于副矿物或火山玻璃中,因此,铀源岩发生蚀变、副矿物发生蜕晶化是成矿物质释放的关键。火山岩型铀矿床中铀主要以碳酸盐和氟络合物离子形式迁移,铀的迁移形式对其沉淀机制有着重要影响。成矿流体通常是大气降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成矿温度集中在100~350℃、盐度一般小于15%NaCleqv。铀沉淀机制主要包括还原作用、pH值升高和沸腾作用。火山岩型铀矿床常伴生Mo、Be、Ag、Cu、Pb、Zn、Hg和F等元素。未来火山岩型铀矿成因机制的研究应加强成矿物质来源、铀与伴生元素成因关系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对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也可为勘查找矿工...
【文章来源】:岩石学报. 2020,36(02)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全球主要火山岩型铀矿床分布图(据Cuney and Kyser,2008;Nash,2010;Fayek et al.,2011;Cai et al.,2015)
图1 全球主要火山岩型铀矿床分布图(据Cuney and Kyser,2008;Nash,2010;Fayek et al.,2011;Cai et al.,2015)(1)成矿岩石类型主要有流纹岩、流纹斑岩、凝灰岩和花岗斑岩等。岩石多数为酸-中酸性,Ca、Mg、Fe、Ti相对亏损,但Na、K和Al相对富集。Ca O、MgO、Fe Ot(全铁)、Ti O2和Al2O3与Si O2呈负相关关系(图3),表明随着岩浆演化程度的增加,上述元素含量降低。
与火山岩铀矿床有关岩石的Nb-Ta(a)、Th-U(b)、Si O2-A.R.(c)及A/CNK-A/NK(d)图解
本文编号:3348736
【文章来源】:岩石学报. 2020,36(02)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全球主要火山岩型铀矿床分布图(据Cuney and Kyser,2008;Nash,2010;Fayek et al.,2011;Cai et al.,2015)
图1 全球主要火山岩型铀矿床分布图(据Cuney and Kyser,2008;Nash,2010;Fayek et al.,2011;Cai et al.,2015)(1)成矿岩石类型主要有流纹岩、流纹斑岩、凝灰岩和花岗斑岩等。岩石多数为酸-中酸性,Ca、Mg、Fe、Ti相对亏损,但Na、K和Al相对富集。Ca O、MgO、Fe Ot(全铁)、Ti O2和Al2O3与Si O2呈负相关关系(图3),表明随着岩浆演化程度的增加,上述元素含量降低。
与火山岩铀矿床有关岩石的Nb-Ta(a)、Th-U(b)、Si O2-A.R.(c)及A/CNK-A/NK(d)图解
本文编号:3348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348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