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矿区红层与地貌发育特征研究现状及其地质学意义

发布时间:2021-08-18 13:43
  近年来,由于"中国丹霞"申遗成功和"国际地貌学家协会红层和丹霞地貌工作组(IAG Red Beds and Danxia Geomorphology Working Group)"的推动,启动了全球红层和丹霞地貌调查,开展国际对比研究。红层是形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本文试图从全球红层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地貌发育的差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红层的分布、形成时代、地质构造背景、古地理环境、岩性地貌特征。红层主要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地区。主要是中生代红层,构造环境主要为古陆块活化时形成的断陷/拗陷盆地;沉积环境几乎为陆相,形成于干旱或半干旱的古气候条件下,岩性复杂,兼具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发育了丹霞地貌、红层高原、红层山地和红层丘陵等多种地貌类型。国外红层的形成年代跨度很大,从前寒武纪到新近纪均有发育,呈现出从老陆块向新陆块扩展的趋势;构造环境分为山前/山间坳陷堆积、台地坳陷堆积、裂谷盆地堆积和弧后盆地堆积;沉积环境以陆相为主,包括滨浅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也形成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岩性以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含少量砾岩,地貌类型相对简单。 

【文章来源】:世界有色金属. 2020,(17)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矿区红层与地貌发育特征研究现状及其地质学意义


中国重要丹霞地貌分布图

矿区红层与地貌发育特征研究现状及其地质学意义


国外红层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红层与丹霞地貌研究述评[J]. 彭华,潘志新,闫罗彬,Scott SIMONSON.  地理学报. 2013(09)
[2]我国红层分布特征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J]. 郭永春,谢强,文江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7(06)
[3]白垩纪:中国及邻区板块构造演化的一个重要变换期[J]. 吴根耀.  中国地质. 2006(01)
[4]中国丹霞地貌空间格局[J]. 齐德利,于蓉,张忍顺,葛云健,李加林.  地理学报. 2005(01)
[5]中国红层的分布及地质环境特征[J]. 程强,寇小兵,黄绍槟,周永江.  工程地质学报. 2004(01)
[6]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J]. 周学军.  山地学报. 2003(02)
[7]中国的红层及发育的地貌类型[J]. 李廷勇,王建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8]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J]. 李吉均,方小敏,潘保田,赵志军,宋友桂.  第四纪研究. 2001(05)
[9]中国丹霞地貌研究进展[J]. 彭华.  地理科学. 2000(03)



本文编号:3349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349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4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