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哇了格铅-银矿床成因: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发布时间:2021-11-23 21:25
哇了格铅银矿床位于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北东(5°)约150km处,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含矿层位为甲丕拉组灰岩段第2亚段(T3j2-2)。矿区无岩浆岩出露,构造以断裂为主,构造行迹主要为北西向。共圈定7个工业矿体,Pb资源量(50.4×107 kg)以及伴生Ag资源量(580×103 kg)均达到大型矿床规模。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流体包裹体和C-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以期为理解该矿床成因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研究结果表明:1)该矿床明显受地层和构造控制;2)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30~180℃,盐度集中于6%~17%,具低温、中低盐度特征;3)赋矿沉积岩和热液碳酸盐矿物的C-O同位素组成(分别为-2.7‰~4.3‰和2.6‰~4.0‰)与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相当,暗示其来源于赋矿围岩,方铅矿的S同位素组成介于-3.8‰~1.6‰,与幔源硫(-3‰~3‰)颇为相似,但考虑到矿区无岩浆活动,而沉积地层的δ34S值为...
【文章来源】:矿物学报. 2020,40(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大地构造位置图(据文献[14]修改)
区域地质图
矿体形态较为简单,总体在剖面上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矿体走向长45~1275 m,倾向延伸60~1068 m,平均厚度2.00~34.61m。矿体沿走向、倾向连续性较好,延伸较为稳定。除Ⅳ号矿体外,各矿体沿走向、倾向上基本相互平行。其中,北矿段的Ⅰ、Ⅱ、Ⅲ号矿体走向N70°~130°,倾向N340°~40°,倾角一般为10°~40°;局部形成层间褶皱,倾向为N160°~220°;中矿段的Ⅴ、Ⅵ号矿体走向为N95°~115°,倾向N5°~25°,倾角一般为5°~35°,局部形成层间褶皱,倾向为N185°~215°;中矿段的Ⅳ号矿体产于(层间)褶皱的南翼(倒转翼),走向为N70°~80°,倾向N160°~170°,倾角一般为55°~65°;南矿段的Ⅶ号矿体走向N70°~100°,倾向N340°~10°,倾角一般为20°~40°,局部矿层倒转。3.2 矿石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拉诺玛铅锌多金属矿矿床成因探讨[J]. 闫玉城. 新疆有色金属. 2017(05)
[2]湘南宝山铅锌矿床硫、铅、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J]. 谢银财,陆建军,杨平,马东升,徐兆文,章荣清,蔡杨,丁腾. 矿床地质. 2015(02)
[3]西藏昌都地区拉拢拉类MVT铅锌矿床矿化特征与成因研究[J]. 刘英超,侯增谦,于玉帅,田世洪,李玉龙,杨竹森. 岩石学报. 2013(04)
[4]云南金顶铅锌矿碳、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郑海峰,郭福生,朱志军,姜勇彪.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2(04)
[5]黔西北天桥铅锌矿床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和REE地球化学[J]. 周家喜,黄智龙,周国富,曾乔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2(01)
[6]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 周雄,温春齐,张学全,张贻,费光春,温泉. 地质与勘探. 2012(01)
[7]羌塘盆地中部上三叠统“甲丕拉组”沉积演化及研究意义[J]. 汤朝阳,吴健辉,王国强,赵武强,王建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03)
[8]西藏昌都地区拉诺玛铅锌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 陶琰,毕献武,辛忠雷,朱飞霖,廖名扬,李玉帮. 矿床地质. 2011(04)
[9]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特征[J]. 王立强,顾雪祥,唐菊兴,王焕,程文斌,景亮兵,向浩予.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10]西藏斯弄多铅锌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年龄地质意义[J]. 刘波,董随亮,李光明,张晖. 矿床地质. 2010(S1)
硕士论文
[1]西南天山琼恰特北铅锌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D]. 周斌.长安大学 2018
[2]西藏那曲县尤卡朗铅银矿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D]. 王涛.中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14669
【文章来源】:矿物学报. 2020,40(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大地构造位置图(据文献[14]修改)
区域地质图
矿体形态较为简单,总体在剖面上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矿体走向长45~1275 m,倾向延伸60~1068 m,平均厚度2.00~34.61m。矿体沿走向、倾向连续性较好,延伸较为稳定。除Ⅳ号矿体外,各矿体沿走向、倾向上基本相互平行。其中,北矿段的Ⅰ、Ⅱ、Ⅲ号矿体走向N70°~130°,倾向N340°~40°,倾角一般为10°~40°;局部形成层间褶皱,倾向为N160°~220°;中矿段的Ⅴ、Ⅵ号矿体走向为N95°~115°,倾向N5°~25°,倾角一般为5°~35°,局部形成层间褶皱,倾向为N185°~215°;中矿段的Ⅳ号矿体产于(层间)褶皱的南翼(倒转翼),走向为N70°~80°,倾向N160°~170°,倾角一般为55°~65°;南矿段的Ⅶ号矿体走向N70°~100°,倾向N340°~10°,倾角一般为20°~40°,局部矿层倒转。3.2 矿石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拉诺玛铅锌多金属矿矿床成因探讨[J]. 闫玉城. 新疆有色金属. 2017(05)
[2]湘南宝山铅锌矿床硫、铅、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J]. 谢银财,陆建军,杨平,马东升,徐兆文,章荣清,蔡杨,丁腾. 矿床地质. 2015(02)
[3]西藏昌都地区拉拢拉类MVT铅锌矿床矿化特征与成因研究[J]. 刘英超,侯增谦,于玉帅,田世洪,李玉龙,杨竹森. 岩石学报. 2013(04)
[4]云南金顶铅锌矿碳、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郑海峰,郭福生,朱志军,姜勇彪.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2(04)
[5]黔西北天桥铅锌矿床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和REE地球化学[J]. 周家喜,黄智龙,周国富,曾乔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2(01)
[6]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 周雄,温春齐,张学全,张贻,费光春,温泉. 地质与勘探. 2012(01)
[7]羌塘盆地中部上三叠统“甲丕拉组”沉积演化及研究意义[J]. 汤朝阳,吴健辉,王国强,赵武强,王建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03)
[8]西藏昌都地区拉诺玛铅锌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 陶琰,毕献武,辛忠雷,朱飞霖,廖名扬,李玉帮. 矿床地质. 2011(04)
[9]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特征[J]. 王立强,顾雪祥,唐菊兴,王焕,程文斌,景亮兵,向浩予.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10]西藏斯弄多铅锌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年龄地质意义[J]. 刘波,董随亮,李光明,张晖. 矿床地质. 2010(S1)
硕士论文
[1]西南天山琼恰特北铅锌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D]. 周斌.长安大学 2018
[2]西藏那曲县尤卡朗铅银矿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D]. 王涛.中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14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51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