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盆地构造演化与成矿系统
发布时间:2022-01-03 21:07
兰坪盆地位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中部,是典型造山盆地。经历了中、新特提斯及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亦是我国重要成矿区域。然其构造演化尚存在争议,成矿系统亟待建立。本文通过碎屑岩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特征从沉积物物源、思茅地块归属性以及盆地性质等方面研究,解析了盆地构造演化过程,解剖了盆地典型矿床,探讨了成矿系统及复合成矿过程。碎屑岩具有轻稀土右倾、重稀土平缓、负Eu异常,较低的La/Sc(平均4.35)、Sc/Th(0.79),Cr/Th(5.01)和Co/Th(0.76)值特征,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主要集中在25162304Ma、18931855 Ma和244185 Ma三个区间,提出盆地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扬子板块和思茅地块。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显示思茅地块在新太古代、元古代和古生代峰值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与扬子板块一致,有别于腾冲-保山地块,认为前者属于华夏古陆,后者属于冈瓦纳大陆。结合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研究,提出兰坪盆地三叠纪–新近纪为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分为早-中三叠世前陆盆地、晚三叠-早侏罗世裂谷盆...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1.1 选题背景
1.1.2 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1.5 创新点
1.5.1 解析盆地性质
1.5.2 示踪沉积物物源
1.5.3 约束成矿物质与流体来源
1.5.4 研究新生代成矿系统及复合成矿作用
2 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
2.1 原特提斯洋
2.2 古特提斯洋
2.3 中特提斯洋
2.4 新特提斯洋
2.5 新生代碰撞造山
3 兰坪盆地构造演化
3.1 物质来源
3.1.1 盆地地质
3.1.2 样品与岩相学
3.1.3 碎屑岩地球化学
3.1.4 碎屑锆石年代学
3.1.5 物质来源讨论
3.2 地块属性与盆地性质
3.2.1 地块属性
3.2.2 盆地性质
4 兰坪盆地典型矿床
4.1 金满-连城Cu-Mo矿床
4.1.1 矿床地质
4.1.2 矿体与矿石
4.1.3 含矿流体
4.1.4 成矿物质
4.1.5 成矿制机制
4.2 金顶Pb-Zn矿床
4.2.1 矿床地质
4.2.2 矿体与矿石
4.2.3 含矿流体
4.2.4 成矿物质
4.2.5 成矿机制
4.3 白秧坪Pb-Zn-Cu-Ag矿集区
4.3.1 东矿带
4.3.2 西矿段
5 兰坪盆地构造演化与成矿系统
5.1 古新世前陆盆地与中低温热液脉型成矿系统
5.1.1 成矿时代
5.1.2 成矿物质
5.1.3 含矿流体
5.1.4 成矿机理
5.2 渐新世走滑拉分盆地与MVT型成矿系统
5.2.1 成矿年代
5.2.2 成矿物质
5.2.3 含矿流体
5.2.4 成矿机理
5.3 始新世前陆盆地与低温热液成矿系统
5.3.1 成矿年代
5.3.2 成矿物质
5.3.3 含矿流体
5.3.4 成矿机理
5.4 盆地复合成矿作用
6 结语
6.1 主要认识与成果
6.1.1 思茅地块属性
6.1.2 盆地沉积物物源
6.1.3 盆地构造演化
6.1.4 盆地成矿系统
6.2 存在问题
6.2.1 成矿系统时限约束
6.2.2 成矿系统与岩浆岩关系
6.2.3 成矿系统间耦合关系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盆地沉积物源分析研究进展[J]. 李林林.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18(00)
[2]三江盆地前进坳陷油气地质调查新进展[J]. 张文浩,周新桂,李世臻,张交东,王丹丹,刘卫彬,林燕华,孟元林,周锡明. 地质通报. 2018(06)
[3]西南三江永平卓潘碱性杂岩体源区与形成机制:全岩元素、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联合约束[J]. 杜斌,王长明,杨立飞,石康兴,张端,陈奇,祝佳萱,张淑花. 岩石学报. 2018(05)
[4]Fluid Evolution and Ore-forming Processes of the Jiama Cu Deposit, Tibet: Evidence from Fluid Inclusions[J]. YAO Xiaofeng,LIU Jiajun,TANG Juxing,ZHENG Wenbao,ZHANG Zh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8(01)
[5]东特提斯构造演化与兰坪—思茅盆地蒸发岩的形成[J]. 苗忠英,张震,郑绵平,牛新生,张雪飞. 地球学报. 2017(06)
[6]中国盆地动力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 解习农,林畅松,李忠,任建业,姜涛,姜在兴,雷超. 沉积学报. 2017(05)
[7]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进展与展望[J]. 朱伟林,崔旱云,吴培康,孙和风. 石油学报. 2017(10)
[8]三江特提斯兰坪盆地构造-流体-成矿系统[J]. 王长明,陈晶源,杨立飞,张端,杜斌,石康兴. 岩石学报. 2017(07)
[9]滇西兰坪盆地白秧坪Pb-Zn-Cu-Ag多金属矿床东矿带成矿年代学探讨[J]. 冯彩霞,刘燊,毕献武,胡瑞忠,池国祥,陈俊瑾,冯强,郭晓磊. 矿床地质. 2017(03)
[10]青藏高原东南缘兰坪—思茅盆地反S型构造属性的古地磁约束[J]. 徐颖超,仝亚博,王恒,杨振宇. 地质论评. 2017(03)
博士论文
[1]滇西巍山笔架山锑矿田成矿作用研究[D]. 佟子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兰坪盆地充填历史:三江造山带新特提斯构造演化的沉积记录[D]. 梁明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3]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带构造演化与典型矿床成矿过程研究[D]. 李龚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4]三江南段兰坪—思茅盆地沉积岩容矿型铅锌成矿作用[D]. 江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5]三江中南段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系列研究[D]. 肖昌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6]云南巍山县扎村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D]. 丁星妤.中南大学 2012
[7]兰坪盆地流体大规模成矿过程[D]. 曾荣.长安大学 2007
[8]滇西兰坪盆地中北部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地质条件[D]. 赵海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9]澜沧江南带三叠纪碰撞后岩浆作用、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D]. 彭头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
[10]云南澜沧江火山—侵入岩带的区域成岩成矿地质地球化学[D]. 黄震.合肥工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云南兰坪盆地晚白垩世云龙组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D]. 陈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2]云南大莲花山和卓潘岩体岩浆源区及形成机制[D]. 杜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3]兰坪盆地古近纪沉积充填特征[D]. 安倩.东华理工大学 2015
[4]中国西南三江河流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 陈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5]滇东北新元古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研究[D]. 程佳孝.西北大学 2014
[6]兰坪盆地西缘岩石组合及构造变形特征[D]. 范金伟.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4
[7]北衙地区下三叠统青天堡组沉积相及其演化[D]. 董黎阳.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4
[8]滇南兰坪—思茅侏罗—白垩纪前陆盆地特征及盆山耦合探讨[D]. 张娟.成都理工大学 2014
[9]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与矿化机制研究[D]. 王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10]滇西兰坪盆地东缘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和沉积演化[D]. 孙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本文编号:3566982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1.1 选题背景
1.1.2 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1.5 创新点
1.5.1 解析盆地性质
1.5.2 示踪沉积物物源
1.5.3 约束成矿物质与流体来源
1.5.4 研究新生代成矿系统及复合成矿作用
2 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
2.1 原特提斯洋
2.2 古特提斯洋
2.3 中特提斯洋
2.4 新特提斯洋
2.5 新生代碰撞造山
3 兰坪盆地构造演化
3.1 物质来源
3.1.1 盆地地质
3.1.2 样品与岩相学
3.1.3 碎屑岩地球化学
3.1.4 碎屑锆石年代学
3.1.5 物质来源讨论
3.2 地块属性与盆地性质
3.2.1 地块属性
3.2.2 盆地性质
4 兰坪盆地典型矿床
4.1 金满-连城Cu-Mo矿床
4.1.1 矿床地质
4.1.2 矿体与矿石
4.1.3 含矿流体
4.1.4 成矿物质
4.1.5 成矿制机制
4.2 金顶Pb-Zn矿床
4.2.1 矿床地质
4.2.2 矿体与矿石
4.2.3 含矿流体
4.2.4 成矿物质
4.2.5 成矿机制
4.3 白秧坪Pb-Zn-Cu-Ag矿集区
4.3.1 东矿带
4.3.2 西矿段
5 兰坪盆地构造演化与成矿系统
5.1 古新世前陆盆地与中低温热液脉型成矿系统
5.1.1 成矿时代
5.1.2 成矿物质
5.1.3 含矿流体
5.1.4 成矿机理
5.2 渐新世走滑拉分盆地与MVT型成矿系统
5.2.1 成矿年代
5.2.2 成矿物质
5.2.3 含矿流体
5.2.4 成矿机理
5.3 始新世前陆盆地与低温热液成矿系统
5.3.1 成矿年代
5.3.2 成矿物质
5.3.3 含矿流体
5.3.4 成矿机理
5.4 盆地复合成矿作用
6 结语
6.1 主要认识与成果
6.1.1 思茅地块属性
6.1.2 盆地沉积物物源
6.1.3 盆地构造演化
6.1.4 盆地成矿系统
6.2 存在问题
6.2.1 成矿系统时限约束
6.2.2 成矿系统与岩浆岩关系
6.2.3 成矿系统间耦合关系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盆地沉积物源分析研究进展[J]. 李林林.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18(00)
[2]三江盆地前进坳陷油气地质调查新进展[J]. 张文浩,周新桂,李世臻,张交东,王丹丹,刘卫彬,林燕华,孟元林,周锡明. 地质通报. 2018(06)
[3]西南三江永平卓潘碱性杂岩体源区与形成机制:全岩元素、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联合约束[J]. 杜斌,王长明,杨立飞,石康兴,张端,陈奇,祝佳萱,张淑花. 岩石学报. 2018(05)
[4]Fluid Evolution and Ore-forming Processes of the Jiama Cu Deposit, Tibet: Evidence from Fluid Inclusions[J]. YAO Xiaofeng,LIU Jiajun,TANG Juxing,ZHENG Wenbao,ZHANG Zh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8(01)
[5]东特提斯构造演化与兰坪—思茅盆地蒸发岩的形成[J]. 苗忠英,张震,郑绵平,牛新生,张雪飞. 地球学报. 2017(06)
[6]中国盆地动力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 解习农,林畅松,李忠,任建业,姜涛,姜在兴,雷超. 沉积学报. 2017(05)
[7]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进展与展望[J]. 朱伟林,崔旱云,吴培康,孙和风. 石油学报. 2017(10)
[8]三江特提斯兰坪盆地构造-流体-成矿系统[J]. 王长明,陈晶源,杨立飞,张端,杜斌,石康兴. 岩石学报. 2017(07)
[9]滇西兰坪盆地白秧坪Pb-Zn-Cu-Ag多金属矿床东矿带成矿年代学探讨[J]. 冯彩霞,刘燊,毕献武,胡瑞忠,池国祥,陈俊瑾,冯强,郭晓磊. 矿床地质. 2017(03)
[10]青藏高原东南缘兰坪—思茅盆地反S型构造属性的古地磁约束[J]. 徐颖超,仝亚博,王恒,杨振宇. 地质论评. 2017(03)
博士论文
[1]滇西巍山笔架山锑矿田成矿作用研究[D]. 佟子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兰坪盆地充填历史:三江造山带新特提斯构造演化的沉积记录[D]. 梁明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3]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带构造演化与典型矿床成矿过程研究[D]. 李龚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4]三江南段兰坪—思茅盆地沉积岩容矿型铅锌成矿作用[D]. 江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5]三江中南段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系列研究[D]. 肖昌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6]云南巍山县扎村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D]. 丁星妤.中南大学 2012
[7]兰坪盆地流体大规模成矿过程[D]. 曾荣.长安大学 2007
[8]滇西兰坪盆地中北部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地质条件[D]. 赵海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9]澜沧江南带三叠纪碰撞后岩浆作用、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D]. 彭头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
[10]云南澜沧江火山—侵入岩带的区域成岩成矿地质地球化学[D]. 黄震.合肥工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云南兰坪盆地晚白垩世云龙组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D]. 陈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2]云南大莲花山和卓潘岩体岩浆源区及形成机制[D]. 杜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3]兰坪盆地古近纪沉积充填特征[D]. 安倩.东华理工大学 2015
[4]中国西南三江河流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 陈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5]滇东北新元古代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研究[D]. 程佳孝.西北大学 2014
[6]兰坪盆地西缘岩石组合及构造变形特征[D]. 范金伟.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4
[7]北衙地区下三叠统青天堡组沉积相及其演化[D]. 董黎阳.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4
[8]滇南兰坪—思茅侏罗—白垩纪前陆盆地特征及盆山耦合探讨[D]. 张娟.成都理工大学 2014
[9]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与矿化机制研究[D]. 王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10]滇西兰坪盆地东缘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和沉积演化[D]. 孙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本文编号:3566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56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