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状态识别的矿浆输送故障停输再启动控制
本文关键词:基于状态识别的矿浆输送故障停输再启动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矿浆管道输送 带浆停泵再启动 切换控制 支持向量机 系统状态识别
【摘要】:为了保证浆体管道输运中故障停泵后带浆再启动安全运行,开发了基于智能识别的带浆再启动切换控制系统。给出了基于智能识别的切换控制器结构与实现。采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混合多分类识别方法,实现带浆停泵再启动输送的状态的识别与诊断。选择四种不同的控制模块及其组合获得启动调节增量值,同时采用自动变增量与变步长的控制算法,得到阶梯式输出控制量。通过在复杂地形矿浆管道输送工艺试验平台上,反复进行模拟长距离浆体管道带浆停泵后再启动试验。验证了基于智能识别的切换控制技术,能及时准确识别出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实现了可靠准确的带浆停泵再启动自动控制。
【作者单位】: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关键词】: 矿浆管道输送 带浆停泵再启动 切换控制 支持向量机 系统状态识别
【基金】:国家863计划(2012AA091201) 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2006BAB02A12)
【分类号】:TD50
【正文快照】: 1引言我国浆体管道技术发展至今,已有逾20条长距离、大运量、复杂地形的现代化浆体管道工程通过引进合作陆续建成投产[1]。国内外对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普遍认为矿浆泵管道输送系统最具工业应用前景。无论何种矿浆管道输送工艺正常停运是清水替换矿浆后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国;;我国长距离浆体管道输送系统的应用概况与展望[J];金属矿山;2015年05期
2 曹叙风;王昕;王振雷;;基于切换和混合策略的多模型自适应控制[J];控制工程;2014年06期
3 周云鹏;朱青;王耀南;卢笑;凌志刚;;面部多特征融合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4年10期
4 薛天铸;李军;孟丽芳;;长距离铁精矿输送管道系统的运行调试[J];焊管;2014年06期
5 林浩;陈玉霞;程文学;安杰;;热油管道再启动过程研究[J];当代化工;2014年01期
6 薛方正;厚之成;李秀敏;李楠;;欠驱动机器人的切换姿态优化及全局稳定控制[J];仪器仪表学报;2012年05期
7 何成;王耀南;邹伟生;;精矿浆体管道输送流量检测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2年04期
8 李志峰;吴大转;戴维平;王乐勤;;离心泵启动过程瞬态特性与流动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12期
9 李志峰;吴大转;王乐勤;戴维平;陈丰秋;;离心泵启动过程瞬态特性的试验[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10 普光跃;安建;王健;拔海波;;长距离、高扬程固体物料输送管道压力分段控制系统的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玉良;离心泵启动过程的瞬态内流和外特性[D];浙江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田丰;;MATLAB人脸识别在驾驶员疲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年09期
2 张海燕;高杰;康今朝;;基于最大特征分量的快速人脸倾斜校正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6年04期
3 何成;邹伟生;;基于状态识别的矿浆输送故障停输再启动控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6年04期
4 李伟;季磊磊;施卫东;李维强;周岭;蒋小平;;基于准稳态假设的混流泵启动特性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07期
5 徐龙顺;;驾驶员精神疲劳检测方法综述[J];电子世界;2016年06期
6 史晓春;李德富;刘利君;;电磁流量计干扰分析与对策[J];中国仪器仪表;2016年02期
7 唐晓晨;朱智朋;谈明高;吴贤芳;王凯;;PIV边界处理技术在离心泵内流测试中的应用改进[J];水电能源科学;2016年01期
8 宋晓琳;郑亚奇;曹昊天;;基于HMM-SVM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辨识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6年01期
9 毕雪芹;惠婷;;基于肤色分割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5年12期
10 刘娟;胡敏;黄忠;;Gabor多方向特征融合与分块统计的表情识别[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5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香;;当前管线钢管研发的几个热点问题[J];焊管;2014年04期
2 毕宗岳;张万鹏;牛辉;祝少华;赵红波;牛爱军;;基于0.8管道设计系数的X80焊管性能研究[J];焊管;2014年01期
3 王福旺;王宏;;长途客车驾驶员疲劳状态脑电特征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13年05期
4 邬敏杰;穆平安;张彩艳;;基于眼睛和嘴巴状态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算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年03期
5 黄淼;王昕;王振雷;;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基于时间序列的多模型自适应控制[J];自动化学报;2013年05期
6 张旭;李亚利;陈晨;王生进;丁晓青;;嵌入式驾驶员状态检测算法的实现与优化[J];自动化学报;2012年12期
7 王昕;王振雷;郑益慧;李立学;刘家振;杨辉;;具有降阶模型的多模型鲁棒自适应控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8 吴从中;贺伟;汤润森;刘扬;;光照自适应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2年01期
9 刘洞波;刘国荣;喻妙华;;融合异质传感信息的机器人粒子滤波定位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博;魏振忠;张广军;;机器人坐标系与激光跟踪仪坐标系的快速转换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志峰;离心泵启动过程瞬态流动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黄良勇;低扬程大型泵站过渡过程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明;高东方;;基于振动信号的铣刀磨损状态识别[J];制造业自动化;2010年12期
2 康廷杰;周金旭;;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磨削状态识别[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年02期
3 徐晓丽;舒赜;钟秉林;;模糊决策树在磨削状态识别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19期
4 刘岩;刘璨;;线性机与粗糙集综合聚类的铣刀破损状态识别[J];机电工程技术;2006年07期
5 蒋俨;;二氧化碳混合气井流状态识别及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4期
6 刘文礼,汪刚,王健,路迈西;浮选泡沫特征及其状态识别[J];中国煤炭;2003年05期
7 董桂华;张寿明;;基于数据融合的铝箔轧制过程状态识别研究[J];自动化仪表;2009年11期
8 刘刚;;基于切削声音的刀具磨损状态识别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8年06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汤新蓓;郑德玲;汤峥嵘;张长红;;证据理论支持下的状态识别方法[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郑德玲;方巍;;基于组合逻辑与模糊逻辑的状态识别方法[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方剑青;李红军;雷毅平;陈德华;;声学共振谱方法用于结构状态识别的实验研究[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杨明忠;樊建春;;磨损形态分析与智能化磨损状态识别研究[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5 赵伟;黄春琳;;生命探测技术研究[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李宏坤;周帅;孙志辉;;基于Hilbert时频谱重心与支持向量机的设备状态识别[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刘伟;郭钟宁;张永俊;何建文;;面向IGBT主动驱动并联仿真研究[A];第11届粤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周颖;郑德玲;裘之亮;位耀光;;一种新的免疫识别算法及其收敛性研究[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陈锴;徐柏龄;;基于最佳维纳解的双通道话者状态识别方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楠;基于单类学习的异常检测方法及其重型装备状态识别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李娜;基于人体运动状态识别的可穿戴健康监测系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3 李虹;基于机器视觉路面状态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金伟;基于表情时空特征的认知情感状态识别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雄雄;矿冶典型零部件退化状态识别与剩余寿命预测及可再制造性评估[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林助军;非稳态条件下摩擦信号处理和状态识别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叶卿;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拥堵状态识别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鑓;人体运动状态感知机理及传感数据分析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张镭;基于红外热像的设备状态识别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6 邓忠;基于车载自组织网的车辆状态识别与驾驶行为评估[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余丹炯;驾驶困倦预警系统中眼部状态识别技术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黄勋;基于车联网的车辆移动状态识别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林建文;复杂光照条件下的驾驶员眼状态识别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尚光辉;汽车防追尾碰撞控制系统中的目标状态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28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28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