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山千万吨深井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姚家山千万吨深井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姚家山矿 深部开采 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抽采 数值模拟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煤炭产量的不断增加,浅部易采的煤炭资源越来越少,矿井的开采深度不断增加是一个必然趋势。我国煤矿由浅部开采逐渐转入深部开采过程中,高瓦斯矿井数量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次数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增加。根据近年来我国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次数的大量统计表明,随着采深增加,赋存于深部煤层中的瓦斯压力普遍增高,瓦斯涌出量增大。与此同时,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频率、强度也呈不断增大的趋势。这些灾害极大地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生产规模,因此如何安全、高效、经济地开采深部煤炭资源,成为我国煤炭企业必须面对的技术挑战。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姚家山矿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发现原矿井规划的生产规模与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彻底发挥,投资效益不高,未能体现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进行高效开采的效益优势。当前煤炭市场进入寒冬时期,这就更要求煤矿生产企业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先进开采技术和矿井灾害防治技术,通过对姚家山矿矿井的设计和规划,更加体现出其千万吨矿井的生产规模优势,高产高效设备的先进技术优势以及较高的人均单产效益优势。该矿井开采煤层中,4+5号煤层埋深平均为1000m,8+9号煤层埋深则超过1300m,依据浅部开采和深部开采的划分标准,姚家山矿主采煤层均属深部开采。在建设姚家山和将来的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深部开采力学环境,都是工程技术人员要必需克服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姚家山矿原矿井初步设计生产规模由2.4mt/a重新设计为10mt/a,不仅矿井年产量增大,而且矿井经瓦斯涌出量预测鉴定为高瓦斯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概率增大,对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防治和工作面瓦斯抽采技术方面提出了挑战。本论文是在姚家山矿原初步设计生产规模2.4mt/a重新设计为10mt/a下,以首采层的4+5、8+9号煤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区地质资料的收集分析,结合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姚家山矿千万吨深井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对姚家山矿开采煤层划分的采区进行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进行预测,根据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建立首采工作面煤壁内单元煤体的力学模型,研究首采1(4+5)01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规律,并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其次,通过矿井瓦斯涌出量的预测计算,对首采工作面的瓦斯抽采方案进行设计和论证,并对首采工作面的瓦斯预抽采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对提出的2个首采工作面通风系统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提出相对较优的工作面通风系统。这对于姚家山矿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创造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之后地质条件相似的矿井进行大规模开采深部煤炭资源提供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姚家山矿 深部开采 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抽采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713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绪论13-23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1
- 1.2.1 国内外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现状15-17
- 1.2.2 国内外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研究现状17-19
- 1.2.3 国内外瓦斯抽采技术研究现状19-21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1-23
- 1.3.1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21-22
- 1.3.2 研究技术路线22-23
- 第二章 姚家山矿地质概况23-41
- 2.1 姚家山矿地质概况23-32
-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23-25
- 2.1.2 矿区地形地貌25
- 2.1.3 水文气象条件25
- 2.1.4 地层特征25-29
- 2.1.5 煤层赋存条件及煤质29-32
- 2.2 姚家山矿瓦斯赋存概况32-38
- 2.2.1 姚家山矿煤与瓦斯突出机理32-33
- 2.2.2 姚家山矿主采煤层瓦斯储存特征分析33-35
- 2.2.3 姚家山矿主采煤层瓦斯分带规律研究35-38
- 2.3 本章小结38-41
- 第三章 姚家山矿采区与首采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研究41-63
- 3.1 姚家山矿采区突出危险性预测41-48
- 3.1.1 姚家山矿采区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和方法43
- 3.1.2 姚家山矿采区突出危险性预测结果43-48
- 3.2 首采工作面突出初始破坏阶段的力学判据48-61
- 3.2.1 工作面推进过程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48-49
- 3.2.2 首采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初始破坏的力学模型49-51
- 3.2.3 首采工作面开采过程的数值模型51-54
- 3.2.4 首采工作面推进过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54-60
- 3.2.5 首采工作面煤壁内水平应力的变化规律60-61
- 3.3 首采工作面防突技术与应对措施61-62
- 3.3.1 首采工作面的区域防突措施61
- 3.3.2 首采工作面的局部防突措施61-62
- 3.4 本章小结62-63
- 第四章 姚家山矿瓦斯抽采技术研究63-83
- 4.1 姚家山矿瓦斯预测63-71
- 4.1.1 主采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66-68
- 4.1.2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68
- 4.1.3 瓦斯涌出构成分析68-70
- 4.1.4 矿井抽采量预计70-71
- 4.2 姚家山矿瓦斯抽采的具体技术方案71-75
- 4.2.1 瓦斯抽采方法的确定71-72
- 4.2.2 顺层平行钻孔预抽采72-73
- 4.2.3 掘进工作面“边掘边抽”法73-75
- 4.3 姚家山矿瓦斯预抽抽采效果评价75-76
- 4.3.1 抽采效果评价法75
- 4.3.2 姚家山矿首采工作面预抽瓦斯效果评价75-76
- 4.4 姚家山矿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研究76-82
- 4.4.1 首采工作面所需风量76-77
- 4.4.2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77-79
- 4.4.3 回采工作面通风方案设计79-82
- 4.5 本章小结82-83
- 第五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83-85
- 5.1 研究结论83-84
- 5.2 不足与展望84-85
- 参考文献85-91
- 致谢91-9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尚权,王恩元,何学秋,王立兵;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方法[J];矿山机械;2001年05期
2 冯涛,王宏图,魏福生;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的探讨[J];中国矿业;2001年03期
3 董明松;蛇形山井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年03期
4 朱连山;煤与瓦斯突出机理浅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02期
5 肖福坤,周立光,董建军;煤与瓦斯突出的突变学分析[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王红军,尚水平,李鸿宽,张国锋;施工工艺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分析[J];中州煤炭;2002年06期
7 张许良,彭苏萍,张子戌,袁崇孚;煤与瓦斯突出敏感地质指标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2期
8 蔡成功,张建国;煤与瓦斯突出规律的分析探讨[J];煤矿安全;2003年12期
9 浦峰;大湾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与地质因素的关系[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S1期
10 张纯明,黄华;对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几点思考[J];矿业快报;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鑫;许江;陶云奇;陆漆;;煤粉粒径配比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的实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孙树庭;刘春平;;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及无接触预测[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二)·地质专业[C];2010年
3 石显新;;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连续预测技术及系统[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汪宗华;尹怀德;金春和;;英岗岭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相关因素浅析[A];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C];2003年
5 郑哲敏;;从数量级和量纲分析看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A];郑哲敏文集[C];2004年
6 蒋承林;;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李守国;王魁军;高坤;张卫亮;;关于煤与瓦斯突出的数值模拟[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梁汉东;;煤与瓦斯突出的化学本质:从原理和证据到现场预报途径[A];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地质分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王鹏;崔锋;郭锋;;煤与瓦斯突出实时监测及预警系统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10 温英明;雷文杰;;安阳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A];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庆 罗雄鹰;纳雍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2 褚建萍;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创新成果[N];中国能源报;2012年
3 石宇昊;严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N];贵州政协报;2007年
4 李彩琴;国有煤矿严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5 李毅邋记者 张煜 曹琨;抓好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N];六盘水日报;2008年
6 记者 江_";开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培训[N];六盘水日报;2008年
7 记者 谢必如 特约记者 白文起;煤与瓦斯突出实时诊断系统研发成功[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8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杨威;如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N];中国能源报;2010年
9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谢绍东;减少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根本[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记者 蔡岩红;半个月6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N];法制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同;煤与瓦斯突出模拟的材料及系统相似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祖云;煤与瓦斯突出前兆的非线性预测及支持向量机识别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3 魏风清;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单智勇;煤巷掘进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抑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5 吴祥;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链控制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6 陆卫东;煤与瓦斯突出微观机理的基础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高雷阜;煤与瓦斯突出的混沌动力系统演化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8 赵志刚;煤与瓦斯突出的耦合灾变机制及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9 邓明;煤与瓦斯突出早期辨识与实时预警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杨恒;鹤壁八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新瑞;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概率相结合判定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振强;铁路瓦斯隧道分类及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贾兴旺;通化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赵训;南山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徐建金;张维煤矿瓦斯地质与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俊鹏;平顶山矿区近构造区域煤与瓦斯突出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7 张超林;深部采动应力影响下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余大洋;煤与瓦斯突出过程能量演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杰;煤与瓦斯突出IGSA-SVM预测模型及其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王强;姚家山千万吨深井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30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3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