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一类碰撞振动系统的激变和拟周期-拟周期阵发性

发布时间:2017-12-15 06:15

  本文关键词:一类碰撞振动系统的激变和拟周期-拟周期阵发性


  更多相关文章: 碰撞振动系统 拟周期运动 激变 阵发性


【摘要】:研究了一类三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的激变和阵发性。六维庞加莱(Poincaré)映射能够表示成另外一个不对称映射的二次迭代,这表明系统具有对称性。该系统普遍存在发生Hopf分岔后得到的一对共轭拟周期运动。根据动力系统的极限集理论,讨论了极限集的对称性,得到系统发生激变的条件,并引入一个距离函数判定对称性恢复和激变临界点。当共轭混沌吸引子和不稳定对称不动点的最小距离等于0时,一对共轭混沌吸引子将会与不稳定的对称不动点在其吸引域边界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激变。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激变之后的一种新的阵发性动力学现象:拟周期-拟周期阵发性。其分岔机制是:两个共轭拟周期吸引子→两个共轭拟周期吸引子倍化→两个共轭带状混沌吸引子→一个对称混沌吸引子→一个对称拟周期引子,通过对称极限集理论来区分对称吸引子和共轭吸引子,同时采用QR法计算Lyapunov指数并用来确定吸引子的类型。激变导致的拟周期-拟周期阵发性,对于多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及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应用力学与结构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1672249;11272268;11172246)
【分类号】:O32;O313.4
【正文快照】: 具有对称性的映射动力系统普遍存在对称性恢复分岔,即:两个或多个混沌吸引子融合并形成一个对称混沌吸引子[1]。当参数穿过激变临界值时,两个吸引子同时接触吸引域的边界。这意味着两个吸引子与不稳定鞍型轨道在吸引域边界发生碰撞[2]。激变之后,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展示出阵发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启韶;;《碰撞振动与控制》评介[J];振动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2 俞翔;杨庆超;杨爱波;李志兴;;碰撞振动系统动力学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年02期

3 金栋平,胡海岩;碰撞振动及其典型现象[J];力学进展;1999年02期

4 金栋平,胡海岩;结构碰撞振动的建模与模态截断[J];固体力学学报;2001年02期

5 谢建华,文桂林,肖建;两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分叉参数的确定[J];振动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6 丁旺才,谢建华,李万祥;碰撞振动系统强共振下的两参数动力学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4年06期

7 韩维,胡海岩,金栋平,侯志强;双摆与单侧刚性约束面之间的斜碰撞振动[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4年03期

8 李飞;丁旺才;;多约束碰撞振动系统的粘滞运动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0年05期

9 刘艳云;徐伟;王亮;;多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的位置控制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28期

10 冯进钤;徐伟;;碰撞振动系统中周期轨擦边诱导的混沌激变[J];力学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栋平;胡海岩;;随机碰撞振动的映射[A];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与力学论文集[C];2001年

2 金栋平;韩维;胡海岩;;两自由度斜碰撞振动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张有强;王伟;丁旺才;;单自由度摩擦碰撞振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4 乐源;谢建华;;对称性碰撞振动系统的余维二分岔[A];第六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乐源;谢建华;;具有双侧约束的多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6 吴禹;朱位秋;;泊松白噪声激励的多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的平稳响应[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韩维;胡海岩;金栋平;侯志强;;双摆与单侧刚性约束面之间的斜碰撞振动[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肖化q,

本文编号:1290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290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c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