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分叉微通道内液滴动力学行为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

发布时间:2018-07-27 16:35
【摘要】:本文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液滴在分叉微通道中的迁移过程,主要分析壁面润湿性、毛细数、出口流量比对液滴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毛细数足够大时,液滴在支通道的迁移行为与壁面润湿性密切相关,对疏水壁面,液滴在主通道发生破裂生成两个子液滴,子液滴完全悬浮在支通道中并流向出口.而对亲水壁面,液滴首先同样破裂成两个子液滴,不同于疏水情形,子液滴紧接着发生二次破裂,导致部分二次子液滴黏附在固体表面上,另一部分流向出口;当毛细数足够小时,液滴则滞留在分叉口处,不发生破裂.最后,还发现通过调节出口流量比可以使液滴发生非对称破裂或者不破裂完全从流速较大的支通道流出.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ransfer process of droplets in the bifurcated microchannel is simulated by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wall wettability, the number of capillary and the flow rate on the droplet dynamics is main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gration behavior of the droplets in the branch channe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ettability of the wall and the hydrophobic wall and liquid when the fine number is large enough. In the main channel, two sub droplets are generated and the droplets are completely suspended in the branch channel and flow to the outlet. For the hydrophilic wall, the droplets are first broken into two sub droplet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hydrophobic case. The drop of the droplets is tight followed by two breakages, which leads to the part of the two sub droplets adhering to the solid surface and the other flow to the exit. When the number of wool is small enough, the droplets remain at the fork and do not break. Finally, it is found that by adjusting the outlet flow ratio, the droplets can be broken or unruptured completely from the larger flow channel.
【作者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系;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1602075,51576079,11272132)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O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鹏;徐进良;;T型微流控芯片中的液滴形成[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03期

2 崔洁;陈雪莉;王辅臣;龚欣;;撞击液滴形成的液膜边缘特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3 熊燃华;许明;李耀发;杨基明;罗喜胜;于勇波;赵铁柱;;液-液两相介质中液滴在冲击作用下的演变过程[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0年06期

4 张谨奕;薄涵亮;孙玉良;王大中;;三维空间液滴运动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5 李大鸣;王志超;白玲;王笑;;液滴撞击孔口附近壁面运动过程的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19期

6 E.Blaβ ,李素琴;气泡和液滴的生成和并合[J];力学进展;1990年04期

7 郑哲敏;液滴与液面碰撞时发生环形穿人的条件[J];力学学报;1990年03期

8 宋云超;宁智;孙春华;吕明;阎凯;付娟;;液滴撞击湿润壁面的运动形态及飞溅运动机制[J];力学学报;2013年06期

9 蔡斌,李磊,王照林;液滴在气流中破碎的数值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4期

10 林志勇,彭晓峰,王晓东;固体表面液滴在吹风作用下的振荡特性[J];热科学与技术;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左子文;王军锋;霍元平;谢立宇;胡维维;;气流中荷电液滴演化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贺丽萍;夏振炎;;低流量微管末端液滴形成及破碎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熊燃华;许明;李耀发;杨基明;罗喜胜;于勇波;赵铁柱;;液-液两相介质中液滴在冲击作用下演变模式[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刘华敏;刘赵淼;;液滴形成与下落过程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哲敏;;液滴与液面碰撞时发生环形穿入的条件[A];郑哲敏文集[C];2004年

6 吕存景;;微尺度下的液滴黏附力学[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陈雪;朱志强;刘秋生;;固体表面液滴热毛细迁移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郭加宏;胡雷;戴世强;;液滴冲击固体表面液膜的实验和数值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武作兵;;液滴热毛细迁移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C];2012年

10 范国军;申峰;刘赵淼;;单个液滴碰撞水平流动液膜的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栋;液滴碰撞及其融合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王志超;基于SPH-DEM耦合方法的液滴冲击散粒体运动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3 霍元平;荷电液滴破碎机理及电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4 马理强;介观尺度液滴动力学特性的光滑粒子动力学模拟[D];中北大学;2013年

5 毕菲菲;液滴撞击弯曲壁面的动力学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陈彬剑;T型微通道内液滴及气泡生成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梁刚涛;液滴撞击液膜的动力学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8 李振;微流控芯片中液滴操控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D];上海大学;2011年

9 钱丽娟;雾化射流场中粒子运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姜晶;液相分散程度在气/液/固多相体系腐蚀过程中的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艳艳;液滴撞击倾斜壁面动力学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卢珍萍;固体表面上液滴外观形貌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苏倩;组合喷嘴雾化流场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4 熊燃华;液-液两相介质中液滴在瞬时来流作用的演变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邢淑敏;均质表面上液滴聚合的可视化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6 刘华敏;粘性液滴的形成与沉积扩散的数值模拟[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7 李德伟;液滴碰壁铺展与振荡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于帅;微流控中液滴的形成与操纵机理及其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周龙玉;液滴碰撞实验与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10 冯志鹏;气流中液滴破碎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48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2148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7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