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钝体逆向喷流减阻降温数值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5 20:46
  本文采用基于结构化网格的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基于不同来流迎角逆向喷流技术的钝体减阻降温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来流迎角变化,无喷流状态的钝体阻力大小基本无变化,而有喷流状态的阻力随迎角增大而单调增大,上母线有喷流状态热流值均小于无喷流状态,而下母线远离喷口位置的壁面温度基本无减少。背风侧与迎风侧的壁面压力及热流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文章来源】:航空科学技术. 2019,30(0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钝体逆向喷流减阻降温数值仿真研究


拓扑及网格Fig.1Topologyandgrid

云图,流线,马赫数,云图


入口边界入口采用inflow-outflow边界条件,自由来流速度1074.557m/s,压强为9.2kPa,温度为95K。迎角α=0°、5°、8°、10°、12°、15°(考虑到未来高速飞行器不排除会出现“巡航+机动”飞行模式,因此研究的迎角范围尽量广泛)。(2)出口边界出口采用outlet,采用流场参数外插得到出口参数值。(3)壁面边界壁面速度满足无滑移条件,壁面采用等温壁,温度为295K。(4)喷口边界反向喷流速度为316.938m/s,压强为0.7MPa,温度为250K。(5)初始条件初始条件采用的参数入口边界参数值。2流场结果图2为不同迎角(0°,5°,8°,10°,12°,15°)条件下,钝体喷绕流流场的流线(马赫数云图)分布,从各图中看出,迎角较小时,上下流场基本对称,如马赫盘与射流层的分布基本对称,回流区域的形状也上下基本对称。随着迎角增大,对称流态逐渐发生改变。当迎角大于10°时,马赫盘、射流层等流场结构分布发生明显倾斜,回流区域的形状上限也明显不一致。在迎角增大过程中,迎风母线前的回流区明显被向上挤压,而背风母线回流区则向后方拖拽,随迎角增大,趋势越发明显。图3、图4分别给出钝体绕流流场及壁面温度、压力分布。由于飞行迎角的存在,使得钝体实际迎风驻点位置发生改变,流场的轴对称性被破坏,在较大迎角时,流场分布在X—Z平面上下有很大不同。由图3可知,随着迎角增大,背风区母线的再压缩激波逐渐变弱,逐渐与脱体激波直接融为一体,连成了一线。而在迎风母线上,再压缩激波随迎角增大愈加强烈,在波后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高温高压区。并且在钝体壁面与喷口之间也形成了一个局部高温区。比较各图上、下母线的温度、压力,在迎风面(即下母线)上的图1拓扑及网格Fig.1Topologyandgrid图2流线及马赫?

温度分布,温度分布,迎角,钝体


王立强等:钝体逆向喷流减阻降温数值仿真研究温度、压力要高于背风面(上母线)上的温度、压力。2.1气动力(1)阻力由图3对称面上,不同迎角条件钝体壁面温度分布云图可以看出,逆向喷流将弓形激波推离钝体后形成了不同的包络外形,相当于改变了钝体的外形,这使得钝体受到阻力也会有差异。不同迎角条件下的阻力系数见表1。各系数计算参考长度、参考面积均取1。当飞行迎角在0°~15°之间变化,无喷状态下的阻力系数随迎角增大变化不大,而有喷状态下,阻力值随迎角增大而增大。从表中不难看出,在小迎角时,有喷相对于无喷阻力减小幅度较大,在迎角0°时减小幅度最大为24.72%,迎角越大减小幅度越校有、无喷的阻力曲线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直观看出,随迎角增大,无喷状态阻力比较平稳,基本随迎角变化略微波动,而有喷状态阻力随迎角增大在单调变大。(2)壁面压力各迎角下,钝体纵向对称面的壁面压力曲线及压力云图如图6所示,其中p_up、p_down分别表示钝体上、下母线压力。图6(a)是迎角为0°时的压力分布,由于流场参数是对称的,因此上母线与下母线的压力是相同的,在图中二者的压力曲线完全重合。随着来流迎角的增大,下母线(受力由虚线所示)受到的气流的“挤压”变得愈发明显,并且压力图3温度分布Fig.3Temperaturedistribution图4压力分布Fig.4Pressuredistribution表1有、无喷状态钝体阻力Table1Dragofbluntbodywithandwithoutjet图5阻力曲线Fig.5Dragcurves7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抗高超声速武器的机载激光武器发展研究[J]. 张同鑫,李权.  航空科学技术. 2016(03)
[2]美国陆军先进高超声速武器气动问题分析[J]. 战培国.  航空科学技术. 2015(01)
[3]高超音速飞行器气动热研究进展[J]. 陈雄昕,刘卫华,罗智胜,赵宏韬,冯诗愚.  航空兵器. 2014(06)
[4]球头体逆向喷流减阻的数值模拟研究[J]. 周超英,纪文英,张兴伟,邓立君.  工程力学. 2013(01)
[5]超声速钝体逆向喷流减阻的数值模拟研究[J]. 周超英,纪文英,张兴伟,邓立君.  应用力学学报. 2012(02)
[6]横向喷流对复杂外形导弹气动特性影响研究[J]. 王庆轩,李斌,刘仙名.  航空兵器. 2011(03)
[7]超声速逆向喷流的减阻与降热[J]. 王兴,裴曦,陈志敏,徐敏.  推进技术. 2010(03)
[8]高超声速飞行器攻角特性数值研究[J]. 黄伟,王振国.  固体火箭技术. 2008(06)
[9]超声速场中的反向喷流数值模拟[J]. 田婷,阎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8(01)
[10]逆向喷流流场模态分析及减阻特性研究[J]. 何琨,陈坚强,董维中.  力学学报. 2006(04)



本文编号:3286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286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c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