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除霜喷嘴的高压射流特性分析与结构优化
发布时间:2021-10-07 02:21
针对制冷系统蒸发器除霜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两种喷嘴:喷嘴1的射流收缩段为圆弧收缩,引流段和扩散段呈圆柱状;喷嘴2的射流收缩段为直线收缩,引流段和扩散段呈圆锥状。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两种方法获得了入口气压在0.3 s内从0. 6 MPa快速降至0.1 MPa时的喷嘴射流参数,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结果相近。数值仿真表明,喷嘴2的能量损失高于喷嘴1;喷嘴2的气压波动幅度大于喷嘴1;喷嘴2的出口速度优于喷嘴1。据此设计了综合两种喷嘴特点的喷嘴3,并对喷嘴3的圆弧半径作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当该半径为11 mm时,喷嘴3的射流除霜能力优于喷嘴1和喷嘴2。
【文章来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0,49(03)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喷嘴结构参数
两种喷嘴的边界参数设置一致,出入口设置为压力边界条件,参考气压设置为0.1 MPa,入口压力边界条件设置为喷嘴的入口气压,出口压力边界条件设置为大气压;固体壁面设置为无滑移边界条件,代入0.001 mm的壁面效应;射流速度方向垂直于入口边界。两种喷嘴流场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代入喷嘴入口边界条件分别为0.6 MPa、0.5 MPa、0.4 MPa、0.3 MPa、0.2 MPa、和0.1 MPa的理想气体,采用Simple算法、SST k-ω模型、可压缩流,基于密度计算流体的平流和湍流特性。检查迭代收敛条件等各项参数和模型设置无误后开始求解,得到不同入口气压下喷嘴1和喷嘴2的流场计算结果。
湍动能云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压水射流喷嘴设计及有限元分析[J]. 蔡毅,苏国兵.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7(06)
[2]高压水射流掘进机截割头设计[J]. 李烈.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7(04)
[3]疏水性铝翅片表面的结霜/融霜特性[J]. 汪峰,梁彩华,吴春晓,张小松,张友法.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4]喷气织机单圆孔辅助喷嘴结构优化[J]. 陈巧兰,王鸿博,高卫东,卢雨正. 纺织学报. 2016(01)
[5]基于CFD的液力变矩器内部流场分布特征研究[J]. 王玉岭,闫清东,李晋,魏巍. 液压与气动. 2015(07)
[6]水射流喷嘴能量损失研究[J]. 杨友胜,张建平,聂松林. 机械工程学报. 2013(02)
[7]射流喷嘴流量系数及射流功率转换效率的分析[J]. 陈凤官,綦耀光,刘新福,吴建军,薛孟尧,李延祥. 矿山机械. 2010(23)
[8]激光切割中的超声速喷嘴辅助气体流场分析与结构改进[J]. 胡俊,郭绍刚,邱明勇,姚振强. 机械工程学报. 2009(06)
[9]超高压水射流形成过程中的压力损失研究[J]. 李海军,何远航,段卓平,张庆明. 高压物理学报. 2004(02)
本文编号:3421180
【文章来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0,49(03)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喷嘴结构参数
两种喷嘴的边界参数设置一致,出入口设置为压力边界条件,参考气压设置为0.1 MPa,入口压力边界条件设置为喷嘴的入口气压,出口压力边界条件设置为大气压;固体壁面设置为无滑移边界条件,代入0.001 mm的壁面效应;射流速度方向垂直于入口边界。两种喷嘴流场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代入喷嘴入口边界条件分别为0.6 MPa、0.5 MPa、0.4 MPa、0.3 MPa、0.2 MPa、和0.1 MPa的理想气体,采用Simple算法、SST k-ω模型、可压缩流,基于密度计算流体的平流和湍流特性。检查迭代收敛条件等各项参数和模型设置无误后开始求解,得到不同入口气压下喷嘴1和喷嘴2的流场计算结果。
湍动能云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压水射流喷嘴设计及有限元分析[J]. 蔡毅,苏国兵.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7(06)
[2]高压水射流掘进机截割头设计[J]. 李烈.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7(04)
[3]疏水性铝翅片表面的结霜/融霜特性[J]. 汪峰,梁彩华,吴春晓,张小松,张友法.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4]喷气织机单圆孔辅助喷嘴结构优化[J]. 陈巧兰,王鸿博,高卫东,卢雨正. 纺织学报. 2016(01)
[5]基于CFD的液力变矩器内部流场分布特征研究[J]. 王玉岭,闫清东,李晋,魏巍. 液压与气动. 2015(07)
[6]水射流喷嘴能量损失研究[J]. 杨友胜,张建平,聂松林. 机械工程学报. 2013(02)
[7]射流喷嘴流量系数及射流功率转换效率的分析[J]. 陈凤官,綦耀光,刘新福,吴建军,薛孟尧,李延祥. 矿山机械. 2010(23)
[8]激光切割中的超声速喷嘴辅助气体流场分析与结构改进[J]. 胡俊,郭绍刚,邱明勇,姚振强. 机械工程学报. 2009(06)
[9]超高压水射流形成过程中的压力损失研究[J]. 李海军,何远航,段卓平,张庆明. 高压物理学报. 2004(02)
本文编号:3421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342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