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5 04:01

  本文关键词:黄土台塬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黄土台塬 土地利用方式 水稳性团聚体 稳定性指标


【摘要】:论文以黄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为对象,采用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分形维数(D)、破坏率(PAD)、峰凸系数(CE)和偏倚系数(CS)对其土壤0.25 mm团聚体进行分析,探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及其最佳评价指标的选择。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含量、GMD及MWD均表现为耕地乔灌混交林地乔木林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林和草的种植有利于促进土壤较大粒径团聚体的形成,其土壤1~5mm粒级团聚体占0.25 mm团聚体总量比重显著(53.90%~80.20%),结构非均匀性明显(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土壤尤为突出);而耕地土壤0.25~1 mm粒级团聚体占0.25 mm团聚体总量比重较大(约81%),结构呈均匀性;林地和草地土壤剖面由上而下团聚体优势粒径逐渐变小,结构差异逐渐减弱,该趋势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地较为缓慢,而耕地在整个剖面上均呈优势粒径较小,结构均一;GMD和CS可较好地衡量整个剖面土壤团聚体水稳性,而PAD可更好地描述0~20 cm深度。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黄土台塬 土地利用方式 水稳性团聚体 稳定性指标
【基金】: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FZD-SW-306)~~
【分类号】:S152
【正文快照】: 土壤团聚体是生物与非生物单独或共同作用下经由团聚和破碎交替过程形成的[1]。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土壤养分的贮存库,更是各种土壤微生物的生境[2],常视作土壤结构的物质基础与土壤肥力的载体[3]。其中,粒径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是土壤肥沃的标志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明;高晓飞;刘瑛娜;姜洪涛;;不同水稳性团聚体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2期

2 曲东,尉庆丰,,张英利;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测定方法改进[J];陕西农业科学;1994年01期

3 周萍;潘根兴;;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泥土水稳性团聚体颗粒态有机碳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年02期

4 刘晓利;何园球;李成亮;姜灿烂;陈平帮;;不同利用方式旱地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氮、磷分布特征[J];土壤学报;2009年02期

5

本文编号:1034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034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9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